分享

苏东坡与琴操

 新用户0096fsbV 2022-12-20 发布于辽宁

琴操原名蔡云英,本是官宦大家的千金小姐,从小被父母视作掌上明珠,锦衣玉食之外,还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琴操13岁那年,父亲被诬入狱,瘐死狱中。母亲又气又急,也含恨离世。琴操则被发往杭州充当官妓。

琴操流落杭州,美貌聪慧的她声名渐起。有一天,在西湖一艘画舫上,一位同行将秦观的一阕《满庭芳》中“画角声断谯门”一句中的“谯门”唱成了“斜阳”,琴操听到了赶紧上前纠正。同行不肯认错,还用开玩笑的口气说:“若我就要唱'斜阳’,你会改韵吗?”对方的戏谑,琴操却当了真,她在片刻之间改定此词。新词虽换了不少文字,但仍保持了原词的意境风貌和艺术格调,不可不说是大手笔。后来这个改词的故事流传开来,琴操在杭州更是才名远播。那一年,她不过16岁。

这桩趣事传到了秦观的耳中,秦观也不禁大加赞赏。而秦观去探望苏东坡,又在闲聊中谈及此事,这让东坡大学士瞬间便记住了琴操这个名字。这时,东坡先生正在杭州做太守,于是他受邀参加的筵宴中,便亲点琴操佐兴。“琴操早就仰慕苏轼的才名,见面之后,两人弹琴说画,吟诗作词,更觉苏轼不负风流才子之名。后来,琴操就常常出入苏轼的官邸,有时与他品琴论诗,有时与他泛舟西湖,不知不觉间,琴操的一颗芳心完全系在了苏轼身上。但是,苏轼对琴操的一片痴情视若无睹。他欣赏琴操的才华,这与男女之情无关。他不能给她幸福不能给她承诺,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她脱离乐籍,落籍杭州。”(兰泊宁《最美的词,最才的女:宋代女词人的才与情》)

东坡先生当然懂得琴操的心思。(其实,这样的际遇早在15年前苏东坡就经历过,那时他做杭州通判,也是与友人游西湖,偶遇歌妓王朝云。)如今的苏东坡对琴操绝无世俗的男欢女爱,更多的是赏识和怜惜。“一日游西湖,(东坡)戏语琴操:'我作长老,汝试参禅。’琴操敬诺。子瞻问曰:'何谓湖中景?’对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何谓景中人?’对曰:'裙拖六幅潇湘水,鬓锁巫山一段云。’'何谓人中意?’对曰:'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操问:'如此究竟如何?’子瞻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操于言下大悟,遂削发为尼。”(《青泥莲花记》卷1)

苏东坡的本意是想劝琴操找个合适的人嫁了,谁成想琴操却削发为尼。琴操出家处在杭州玲珑山卧龙寺附属尼庵。后来,东坡宦海沉浮离开杭州,就再也没有见过琴操。绍圣元年(1094)六月,东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接着又被贬到澹州(海南)。“当时澹州是瘴疫之地,贬官十之八九无以生回,琴操闻讯,茫然若失,不出数月,郁郁而终,时年不过二十四岁。”(卢群《杭城风月》)

苏东坡和琴操的故事不断地被后人提起。“后人有好事者,说苏东坡和琴操有过一段忘年情,宋人笔记《枣林杂俎》就持这看法。自元代始,更被写成了戏曲加以传唱。”(同上)到了明代,这段往事被改编渲染,便有了杂剧《眉山秀》和《红莲债》。只可惜传唱越久,被插入的虚构臆想就越多。朝花夕拾,捡拾的都是残枝。

附: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菜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琴操改过的《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聊共引离觞。多少蓬菜旧侣,频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绕低墙。

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谩赢得青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心处,长城望断,灯火已昏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