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要学哲学

 如心悟道 2022-12-20 发布于北京

■姚新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特别为大学生推出了系列讲座,邀请历史学、哲学、传播学以及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的专家学者来分享各自的专业知识。以下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姚新中的讲座精华。

什么是哲学

什么是哲学?冯友兰先生在他所著的《中国哲学简史》开篇中写道:“哲学贯穿人的始终。哲学可以给你带来力量。人不一定是宗教的,但一定是哲学的。”马克思这样说过:“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谈哲学,必须要从西方哲学讲起。英文单词philosophy(哲学)从希腊语而来。philo的意思是爱,是一种追求;Sophia(索菲亚)意为智慧。philosophy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追求智慧。

其实,哲学和宗教所提出的问题是相同的,都是关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但是对于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它们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哲学认为这些问题是可以回答的,因为通过人的理性能够得到对于世界、人生和社会的规律性认识;而宗教认为人不能回答那些超越了人生的问题,只能依靠神性指示,需要依靠信仰。

在哲学上,人类面临的问题有两大类。一类是永恒的终极问题,只要人类存在,这些问题就永远存在。另一类是实践的问题,也就是应用哲学所涉及的问题。

中国哲学学科

中国的古代是没有哲学学科的。孔孟老庄等思想家虽然提出了哲学的根本问题,并且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但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学科是从1912年开始的。

1912年,北京大学开设了“哲学门”这一学科,1914年开始招生,这就是现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前身。“哲学门”又分两部分,一个是中国哲学,一个是西洋哲学。开设的课程包括西方现代哲学、西洋近代哲学、中国哲学史、哲学概论,还有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哲学等,可以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

哲学学科在中国开设以后,曾经有几位对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影响很大的人物。第一位是谢无量,他出版了第一本从哲学史的角度系统梳理中国哲学的著作。第二位是胡适,他在1918年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这部著作在中国哲学学科发展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第三位是冯友兰,他1934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在世界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直到现在仍是西方人了解中国哲学的重要资料。第四位是张岱年,他于1935年写成了《中国哲学大纲》,这本书出版后被翻译成英文等多种语言,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它的核心就是中国哲学。如果一个民族的传统里没有哲学,那么这个传统只是一种文化习俗、礼仪规范。哲学才是传统的精髓、文化的要义。

在比较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时候,我们发现,二者在体系上有重要的区别。西方哲学核心的内容是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再发展出政治哲学、心灵哲学、宗教哲学等。而中国哲学是以人生哲学为主,比如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大纲》就把人生哲学作为主要的基点。在人生哲学之上是道德哲学,因为中国人思考人生是不可能不考虑道德的;道德哲学之上是政治哲学,因为中国的政治和伦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之后是历史哲学,最后才是自然哲学。

为什么要学哲学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为什么要学哲学?这里我们要谈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哲学的“虚”与“实”。什么是“虚”?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的反思,是对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对非专业的人来说,这些听上去都很“虚”。而哲学也有“实”的一面,我们所学的哲学最终一定会落实到人本身。哲学涉及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家常说与三观不合的人无法交流,这就是哲学“实”的表现。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哲学的“有用”和“无用”。哲学家的著作读起来很有意思,但学了不能直接给你带来物质的回报,因为哲学学的是思想而不是技能。从这个角度来看,哲学是“无用”的。而从“有用”的方面来看,哲学的学习能培养人分析问题的能力,能让你辨别善恶,帮助你明确人生的意义,这是哲学“有用”的一面。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小哲学”和“大哲学”。什么叫“小哲学”?我的理解就是象牙塔里的学问。还有一种“大哲学”,也就是philosophy+,即哲学一定要走出哲学,成为一种方法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命方式,成为一种交叉科学。比如,PPE(Philosophy,Politics and Economics),即“政经哲”,它旨在培养兼具深厚学理基础和宽阔学科视野的跨学科人才,被誉为“人文社科类最顶尖的专业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