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我党元老,带出三位开国元帅,自己却没有军衔,儿子在家务农

 君临天下100 2022-12-20 发布于湖北

在古代考取功名是为了光宗耀祖、福荫子孙,但是参加革命的那些热血青年却心系祖国,想的是救国救民,他们弃笔从戎、不畏牺牲最后建立了新中国。这些老革命家正直无私,从不考虑自己,他们为建设新中国投入了毕生的心血,其中有一位中共元老,他手下出了三位开国元帅,自己却没军衔,而他的儿子只是个农民,这位令人敬重的元老就是滕代远。

1927年,许克祥调集军队向共产党人伸出了毒手,有一百多名共产党员牺牲,在当时被称为“马日事变”。这时候的湖南一带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很多人怕自己性命不保,立场开始动摇,而滕代远却在这样非常危险的时期坚持对共产党的信仰,他担任湘东特委书记,带领农民武装从事地下斗争。

滕代远最初是国民党中的一员,他一心想要为国家效力,他毕业于师范学校,本应该做教书育人的老师,可他看到偌大的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时,毅然参加了革命。1925年他转为共产党员,从事地下工作,为组织学生运动积极宣传,第二年又开展农民运动,在革命的最初期他就已经奋战在革命前线上,不愧是中共的元老。

1928年,滕代远和彭老总建立了湘鄂赣根据地,他担任湘鄂赣边特委书记,这时的他才24岁,就已经成为了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他与彭总还联手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平江起义之后,第五军与其他红军在井冈山会师,他的能力得到了组织上的认可,无论在军中还是地方,都有较高的声望,后来他担任红三军团的政委,成为了毛主席的副手。

1934年,滕代远在战场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为了更好的发挥出他的能力,组织上派遣他到苏联深造,经历了三年的学习之上,滕代远的军事理论知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参谋长,这时的他也不过33岁,正是年轻有为、年富力强之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担任抗大总校的副校长兼副政委,为革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军事人才。解放战争时,他又担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可以说是戎马半生。

1955年全军大授时,有三位开国元帅曾是滕代远的手下,他们分别是罗帅、陈老总和林帅,这三位元帅在军中大名鼎鼎,立下了显赫的军功,而滕代远则曾经默默无闻地培养这些将领。正因为有他这样优秀的军事管理人才,才培养出那些出色的将领,使他们发挥出了自身的潜力与才能。

在这次授衔中没有滕代远的名字,并不是他不够优秀,而是他转入到了地方工作,建国后他担任铁道部部长,承担起了建设新中国运输命脉的责任。按照当时授衔时的规定,只有在军中任职的将领才能参与授衔,很显然,已经到地方工作的滕代远失去了参与的资格,否则以他的领导能力和威望,也会是将帅级的开国功勋。

自己曾经的下属成为了元帅,这是滕代远的骄傲,他送上祝福之后,继续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无私又忘我,他深知职位高责任大的道理,他坚持“掌权不能谋私”的原则,经常自己掏腰包来招待朋友,有人提出报销招待费的事情时,被他一口拒绝,他认为与朋友往来虽是公事,但招待朋友属于私事,他公私分明的正直作风令许多人汗颜。

滕代远身在高位,可家中的孩子没有借到他的光。他的长子一直在家乡种地,知道父亲是铁道部长后就到北京找父亲,希望父亲能在北京给他找一份工作,结果被滕代远一口回绝。自己儿子的想法他当然懂,但儿子却不懂他的想法,滕代远语重心长地告诉儿子,自己不能以权谋私,更何况儿子还有一大家子人需要照顾,儿子到北京工作,家里的亲人怎么办,不能让政府替儿子挑这个担子。

滕代远的解释直白而又现实,长子听后自然也就理解了父亲了想法,最后安心回家种地。用父亲的话来讲,农民也是国家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哪里都是为国家做贡献,儿子听话地回家继续做农民。不是滕代远不尽人情,而是他一直奉公克己,他的心里装的都是国家,开始是救国救民参加革命,后来是全心全意建设国家,为了祖国昌盛,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