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风吹过的儿时记忆

 傍晚去折枝 2022-12-20 发布于云南

那年,今日

时间慢慢变老,我们也渐渐长大

二零一八年十月三十日晨,不经意翻看到一篇有关“90后即将收官”的文章,略有伤感,便为之作文,以此缅怀我们无法回到的千禧年及那些充斥着欢声笑语的儿时。

有人问我,假如给你机会穿越,可来往过去未来,你会选择到哪个年纪?我往往不假思索地回答,小时候。所谓小时候,就是懵懂不喑世事的年纪,就是被裹藏在温房里不被伤害的时代,就是那些大头儿子,黑猫警长以及神厨小福贵陪伴的美好岁月。假如真的有这样的机会,那我会回到小学三四年级的光景,或者再久远一些,回到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无所顾虑,无所不欢。

幼儿园时候大概是五六岁的样子,头发扎成双辫马尾,天真无邪的模样,仿佛世事无侵抑或说还未到与世事打交道的年纪。上幼儿园是2003、2004年的光景,那时候移动手机还没有普及,所以守着电视看动画片成了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最高兴的事儿。十多年前,80年代出生的妈妈跟我说过,在他们小时候,看连环画就是他们最大的乐趣。

当时电视还没有太多频道,我只会守着少儿频道看,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黑猫警长》、《葫芦娃》、《海尔兄弟》等,也看《智慧树》系列的少儿综艺。年纪稍大一些就随着表姐一起看湖南卫视的泡沫剧,追《绿光森林》、《青蛙王子》、《微笑百事达》,也追《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记得小时候妈妈说,电视让我着迷,眼睛近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看电视不爱护眼睛。可越大离电视越远,平日学习任务颇多,只能有周末的时间在手机上追追剧,要么不看,要么一口气看五六七八集,少了小时候定时定点守着电视的习惯,多少还是会有些不适应,甚至悲伤。

电视里的动画人物年纪小小就老在电视里,慢慢被一代人淡忘,被一群新的角色替代。那么,真正的现实中的我们呢?长到一定年纪也会被定格在岁月里的吧!最好定格,最好定格。我不愿意再失去,我不愿意再长大,我不愿意再体验人生。

假如真的可以回到过去,就让我回到最开心的那段时光吧,被狗吓到还有爸爸护送到学校的年纪,不想上学可以装病回家又被妈妈带去打针还活到现在的年纪。假如真的可以回到过去,就让我回到小时候吧,不是幼儿园时期也行,让我回到可以让一声喊停不哭的年纪,让我再肆无忌惮地往山上河里跑去,上山采蘑菇下河摸鱼。山河是会记住我童真的模样的,它们知晓我的善良真诚,不会随意践踏。

90后是奇妙的一代,不如80后的睿智,不及00后的灵敏,居其中,是睿智灵敏又精明可爱的一代。

早上在阅读器里看到的那篇文章里提到“十年前,小学生吃辣条,大学生喝咖啡;十年后,小学生吃哈根达斯,大学生吃辣条。重要的是,吃辣条的还是那群人。”

辣条是陪伴我们这群人最久的小零食,包装不变的辣条有多种,纵使味道做了些微改变,但吃的不只是辣条,吃的是回忆,既然是回忆,那又怎么会顾及到味道的不同呢?辣得欢就好,辣得尽兴就好。

小学门口以前多的是卖小零食的商贩。他们捡着学生爱吃的卖:辣条、威化饼干、泡泡糖、酸橄榄…当时物价不高,一块钱就可以买好多小零食,买好多“三无”食品。大人们总说“不要一直吃垃圾食品。”但是我们这群人总会不约而同回答“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是啊,小孩子哪会顾虑那么多呢?吃得尽兴就好,解馋了就足矣。

小时候交朋友也是单纯简单的,一群小孩相约玩耍。会在跳皮筋顺序出错而争吵,但五分钟后绝对会和好,也会在扔沙包时开怀大笑,也会在扔石子时输了就哭。现在的我已告别这些小游戏多年,但在家里看到弟弟妹妹们在玩的不知名的游戏,我知道,都是这些游戏的变体。玩游戏,图的是开心,没有那么多道理。

儿时的模样日趋模糊,慢慢缺失的是儿时的记忆。如今,镜子里的人慢慢长了年纪,十字开头的即将过完最后一年,立马奔二。有一群人正在向世界宣布告别,新的时代又即将开启。90后的我们,剩下的只有回忆、还有那些无法触及的梦,而梦醒以后,只能感叹:年岁久矣。

征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