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特级机密,能否成功还不知道 ”

 衆妙之門 2022-12-20 发布于陕西
1964年10月,周总理秘密 召见了吴冷西等三人,一项最高级别的秘密任务就此展开。
 
    和吴冷西同时被召见的还有乔冠华和姚溱,三人都是建国初期的宣传战线上“大手笔”。
 
    周总理向他们交待的任务是起草一份公文和一份新闻稿。三个相互看看,一头雾水。
 
    总理告诉他们,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就要在第二天进行试爆,让他们连夜起草试爆成功后的公文和新闻稿,然后交毛主席批示通过。总理强调:这是特级机密。
 
    听说国家第一颗原子弹就要进行试爆,三个人高兴差点蹦起来。
 
    笑容还没等收起,他们立刻感受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
 
    周总理对公文和新闻稿的起草提了四点要求:第一,要阐明我国对核武器是禁止的,提倡全世界消除核武器的态度。第二,要阐明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第三,中国是不会首先使用这种武器的。第四,倡议有核武器的国家有义务不使用核武器。
 
    安排完总体要求,总理微笑着说:“就有劳三位大手笔,在我的办公室里起草吧。”总理说完又去安排其他事情了。
 
    按照总理的要求,三个人开始分头行动 。他们有的负责起草框架,有的负责填内容形成文字,有的负责点睛润色。
 
    三个人即紧张又兴奋,不停地研究探讨,时间分分秒秒的过去,不知不觉工作到了深夜。
 
    办公室的保密电话响起来,总理快步上前接起电话,原来是实验基地天气预报员朱品德打过来的。他汇报说,发射那天的晚上可能会有大风。总理指示他开展气象跟踪,有情况及时汇报。
 
    对试爆前的各种各样问题,总理事无巨细的排查着,生怕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闪失。
 
    这时,秘书送过来一份加急绝密电报,上面没有任何文字,只写了99.9%。总理明白试爆前的各项工作已经全部准备就绪,成功试爆的几率为99.9%。此时,周恩来总理紧锁的双眉舒展开来。他望着窗外,长长地出了口气。
 
     吴冷西、乔冠华、姚溱三个人起草的初稿,这时也已经完成。
 
    总理接过初稿,看了一遍后,夸赞他们三个人说:“这在过去,你们三个都能考取秀才!”虽然公文比较长,但是三个人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流畅易懂。
 
    三个人按照总理要求又对公文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
 
    此时,时钟已经指向了凌晨3点。
 
    见大家熬了一夜,总理安排工作人员做了夜宵,给三个人下挂面,另外给每个人加了一个双黄蛋。总理要有兴致的说,愿我们两弹都成功!
 
    这个夜晚,几乎所有参与试爆的人员都没有合眼,大家都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
 
    1964年的10月16日15时,一颗巨大的蘑菇云从西北戈壁腾空而起!
 
    参加试爆的所有人员欢呼雀跃!“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经过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将军的确认,这次试爆取得了圆满成功。总理拿着起草的公文和通稿请主席批示。    
 
    毛主席此时也在焦急地等待着最终的消息。得知成功试爆后,主席指示先不要公布出去,等一等,看看外国是什么反应。
 
    就像主席预料的那样,美法日英等国通过侦查卫星,第一时间发现了中国上空的巨大蘑菇云。各国媒体在第一时间报道了,中国成功发射原子弹。
 
    直到这天晚上的23点,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才对外播出消息,华人沸腾,外国震惊!
 
    从此刻起,我国成为了既美英法苏之后的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帝国主义再也不敢用核武器来威胁恐吓我们,因为威胁我们的同时,他们会感到同样的压力。
 
    正如主席所说,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也是从那时起,我国的氢弹技术也走向了成熟,再后来,两弹一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科技实力的伟大象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