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吟中国(102)】永远的沂蒙//益之

 益之作品 2022-12-20 发布于湖北

     《永远的沂蒙》

       怀着一份虔诚,怀着一份景仰,我千里迢迢来到沂蒙,来到这片血染的土地、红色的沃土。我要做一个朝圣的信徒,在这片神圣的山水中把心灵涤荡;我要做一个无悔的谒者,在这座精神的座标上让灵魂的旗帜飞扬。沂蒙——一个载入史册的名字,儿时的我就把你深深烙印在上。“红嫂”——一个永恒的称呼,如此久远地把我震撼。

      今天,我来到这里,登上血染过的山岗,看蒙山巍巍,沂水泱泱。这哪是山啊,这分明是一座座丰碑,书写着沂蒙的英勇与悲壮,书写着沂蒙的坚韧与顽强。这哪是水啊,这分明是一根根血脉,彰显着沂蒙的无私与无畏,彰显着沂蒙的慷慨与凛然。

    沂蒙,你无愧“两战圣地”的赞誉,无愧“红色沂蒙”的荣光。翻开沂蒙的历史,我明白了,沂蒙为什么会如此让人们仰望。

      远在四五十万年前,“沂源人”就在此创造了远古文明,让中华文明的一枝在沂蒙的山水中发轫发祥。钟灵毓秀的八百里山川,孕育了无数俊彦名士、圣贤奇才。更有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革命英烈彪炳千秋,光耀宇寰。他们,为这块灵秀的山水增添了无比的厚重,让这片壮丽的河山尽显永恒的辉煌。

       那是伟大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甘甜的乳汁救活了重伤的八路军战士。多么博大的情怀!多么崇高的慈祥!

       那是伟大的“沂蒙母亲”,在贫困交加的情况下,扶养了86名八路军子女,而自己的四个孙子因营养不良而夭折。多么感人的壮举!多么无私的母爱!

     那是伟大的“沂蒙六姐妹”,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舍身忘死支前拥军,奉献出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多么壮美的青春!多么坚定的信仰!

      那是伟大的“渊子崖村”,在侵略者疯狂的掠杀下,与日寇血战到底,誓死不降,成为当年的“抗日模范”。多么英勇的气概!多么不屈的榜样!

       这就是沂蒙!这就是沂蒙英雄群体最典型的形象!

       是他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十万英烈血洒疆场;是他们,节衣缩食,无怨无悔,百万人民拥军支前上战场;是他们,用金灿灿的小米供养革命;是他们,用独轮小车把革命推过长江。

      “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就是伟大的沂蒙精神,使中国革命披荆斩棘,捷报频传。

       历史不会遗忘,革命不会遗忘,人民不会遗忘,共和国不会遗忘,这片英雄的土地不会遗忘。八十多年,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沂蒙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沂蒙精神也历久弥新,代代相传。“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已经成为沂蒙革命老区人民的精神支柱,成为全国人民的一份宝贵精神食粮。

       沂蒙人民没有辜负先辈的期望。他们把沂蒙精神发扬光大,又涌现了“厉家寨”、“九间棚”这样愚公移山,改天换地的榜样。

       今日的沂蒙,山更青,水更秀,处处生机盎然。昔日“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外货不入、土货不出”之地,已然成为“中国物流之都”。

       沂蒙有幸啊!沂蒙有如此优秀的儿女,有如此气壮山河的精神,沂蒙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永远都是响当当、硬棒棒!

      站在沂蒙高高的崮顶,我的心胸也如蒙山沂水那样磅礴激荡。沂蒙精神之源在那里?我眺望南湖,眺望南湖那艘小小的红船。“红船精神”,不正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吗!?不正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之源吗!?是的!!正是这些光耀千秋的革命精神,使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

       沂蒙,伟大的沂蒙!永远的沂蒙!我要向你敬礼!向你致敬!你的精神会永远鼓舞我扬起心中的征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