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

 沏杯茶2023 2022-12-20 发布于山西

第143篇

1924年,老舍赴英国。六年后回到中国,其间经历不少波折。后任齐鲁大学教授,于是在济南居住了不短的日子。《济南的冬天》便写于此时。
读《济南的冬天》,少有人不是面带微笑着来读的。他文字所呈现的画面更是从始至终如电影般在眼前不断浮现,仿佛置身其中,身临其境,以至于北方的读者也想赶往济南瞧一瞧它怎么个“温晴”,南方的读者更是想一睹它冬日的美好。老舍的文字就是这么传神,这还只是散文,如果去读老舍的小说,那更是不得了,大约把中国语言文字运用到极致的没有几人,老舍绝对算一个。
教《济南的冬天》,不知为何总会悲从中来,甚至想把它放到最后去讲,或者干脆任性一把,不讲也罢。讲《骆驼祥子》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本来就是悲情的戏码,也从这部小说开始,老舍告别了“论语派”的标签,开始真正关注民生,关心百姓,开始严肃的创作文学。那是1936年,写《济南的冬天》时则是1931年。短短五年,似乎不长,然而1931年的老舍哪里知道他后来的日子里将遭遇怎样的人生凛冬,没有温晴,只有彻骨的寒冷。
所以,《济南的冬天》越是诗情画意,越是温和动人,就越是让我感到悲从中来。他是那样爱他的祖国,爱那些山,那些水,爱那济南的小城,也爱北京那座大城。或许应了他《茶馆》里的那句台词:“我爱咱们的国呀,可谁爱我呀!”
1966年,老舍投了太平湖。
老舍,姓舒,字舍予,就是把舒字拆开,予在文言里是我的意思,舍予就是是舍弃自我。
老舍,生于1899年2月3日,那天是农历的小年,立春,老舍的原名就叫舒庆春。
《济南的冬天》很温暖,但我希望我的学生们不仅带着微笑,也怀着思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