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尊重还是被害怕

 沏杯茶2023 2022-12-20 发布于山西

第163篇


被尊重和被害怕都是有效提高地位的方法,所以,我们能看到许多人在不同的环境下都在使用这两种方法。
比如家庭内部,许多父亲或者母亲都试图赢得自己孩子的尊重,然而事实上,相对于被尊重,这些父母们发现让孩子害怕自己似乎更容易一些。于是,我们就能看到一些父母所采取的高压手段:一个凌厉的眼神、一声怒吼或者猛然拍一下桌子,当这些方式都无法取得他们想要的效果时,动手就总是难免的了。
再比如一些工作场合,许多领导也很擅长使用高压方式,原因与上面的分析相似。
归根结底,人们需要存在感,需要被尊重。每一个人都知道被尊重的感觉一定很美好,当然,不能排除少数人对于被害怕的强烈的需求。这部分人热衷于他人对自己的臣服,他们对被害怕有一种执念,认为只有人们害怕自己,那种存在感才能切实得到满足。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些人之所以迷恋被害怕,是因为他们的心里住着一个“胆小鬼”,换言之,他们是因为内心的恐惧而向他人释放恐惧。
他们的理由也往往如出一辙,那就是“规矩”“秩序”“效率”等等,似乎站在这些理由的挡箭牌后,他们才能有安全感。因此,你总会听到他们言必称“这是规矩”“这是为了提高效率”等等,你如果多问一句,他们要么不置可否,要么就会再来一句“规矩就是规矩。”
一个经不起多问几句的规矩到底算什么规矩,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会去思考。因为,他们不敢去想。
而选择被尊重的那部分人,往往更加自信。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他们相信规则是为了保障大多数情况下的公平,而不是用来释放恐惧的手段。他们并不是所谓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不会坐井观天,想当然的去说话办事。
被尊重更像老子所说的“水至柔则至刚”,看上去绵软无力,实则后劲十足。被尊重需要一个人极大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他见识过许多高山大海,他历经过许多风霜雨雪。他曾经被很好地呵护过,也可能被社会的阴暗蹂躏过,但他依旧选择被尊重而不是被害怕。
请注意,被呵护和被蹂躏的顺序不能颠倒,正因为被呵护在前,他才相信爱的力量,他才会选择做一个被尊重的人。如果这个顺序颠倒了,即从小在一个缺失爱和呵护的环境里长大,即便此后的人生相对顺遂,那种缺乏安全感所导致的不自信,会让一个手握权力的人不自觉地对他人施以压迫,然后从中获得某种满足和平衡。
如果说享受被害怕的那部分人,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手段和目的,那么我们最多会认为他们手腕硬,擅长争斗,心理不健康。最要命的是有些人并不自知,他们竟然将被尊重和被害怕等同起来,认为它们别无二致,且沾沾自喜于人们的恐惧,以为自己得到的是尊重。这样的人,如果手握重权,带来的伤害难以想象。
这可能是教育的难题。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存在着高压式甚至压迫式的教育形式,且许多家庭和学校对自己的方式洋洋自得。因为他们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孩子听话”、“学生成绩优秀”,而这两点,在今天这个时代里,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成功者总是有说服力的,“唯结果论”依然大行其道,你不能说他们错了,他们占据了最具优势的立场——“我是为了你好。”
于是,他们培养了两种人,一是上文所说的追求“被害怕”的人,再者便是对前者“俯首称臣”的人。尤其是后者,在唯唯诺诺的少年时代成为了一个“乖孩子”,你就很难指望他长大后不会被那些释放恐惧的人所胁迫、压制,而毫无反抗力。
那些动辄说“没事,老师,他要犯错了你就揍他,我绝对没意见”的家长,或许误解了一个概念——对孩子动辄动手管教并不会提升所谓的抗压受挫能力,那不过是把孩子打“皮实”了,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这其实是老生常谈,但现实却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做一个让人家尊重的人确实很难,但值得长期努力去实现;做一个让人家害怕的人相对简单,最起码把脸孔板起来只需要表情管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