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血疗法治疗腹痛辩证与治疗处方

 绿水青山ysjowa 2022-12-20 发布于山东

腹 痛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疼痛而言,可伴发多种脏腑疾病。腹痛大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胰腺炎、急慢性肠炎、肠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或寒邪侵入脏腑或过食生冷,阴寒内盛而作痛;或过食辛辣或暑热内侵导致湿热中阻而痛;或素体中虚,脾阳受损,脏腑失于温养而痛;或饮食失节,食积内停而痛;或因情志刺激或腹部外伤,气机不利作痛。

一、诊断标准
①凡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即为腹痛。其疼痛性质各异,但一般不甚剧烈,且按之柔软,压痛较轻,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
②起病多缓慢,其痛发作或加剧常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因素有关。
③腹部X线检查、B超检查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④应排除外科、妇科腹痛,以及其他内科病证中出现的腹痛症状。

二、辨证分型
①寒邪内阻:腹痛急暴,得温痛减,遇冷更甚,口和不渴,小便清利,大便自利或溏薄,舌苔白腻,脉象沉紧。
②湿热壅滞:腹痛拒按,胸闷不舒,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烦渴引饮,自汗,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③饮食积滞: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恶食,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腻,脉滑实。
④气滞血瘀:以气滞为主者,症见脘腹胀闷或痛,攻窜不定,痛引少腹,得嗳气或矢气则胀痛酌减,遇恼怒则加剧,脉弦,苔薄;以血瘀为主者,则痛势较剧,痛处不移,舌质青紫,脉弦或涩。
⑤中脏虚寒: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更甚,得食或休息后稍减;大便溏薄,兼有神疲、气短、怯寒等症,舌淡苔白,脉象沉细。

三、治疗
处方一:阿是穴(压痛点)。
【辨证分型】寒邪内阻型加中脘、关元、足三里;湿热壅滞型加天枢、梁丘、大肠俞;中脏虚寒型加中脘、肾俞、胃俞;饮食积滞型加中脘、天枢、足三里;气滞血瘀型加天枢、膈俞、血海。
【操作】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腹部压痛点2~3下,使之出血少许,然后迅速拔上火罐,以罐内停止出血为度,再用酒精棉球擦净即可。

处方二:脐四边。
【取穴】以脐为中心,上、下、左、右各1寸处。
【辨证加减】寒邪内阻型加中脘、关元、足三里;湿热壅滞型加天枢、梁丘、大肠俞;中脏虚寒型加中脘、肾俞、胃俞;饮食积滞型加中脘、天枢、足三里;气滞血瘀型加天枢、膈俞、血海。
【操作】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再用闪火法拔罐,留罐5~10分钟,起罐后用酒精棉球擦净血迹。只治疗1次,若无效改用其他方法。

处方三:曲泽(双侧)、委中(双侧)。
【取穴】
曲泽:在肘前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
委中: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辨证加减】寒邪内阻型加中脘、关元、足三里;湿热壅滞型加天枢、梁丘、大肠俞;中脏虚寒型加中脘、肾俞、胃俞;饮食积滞型加中脘、天枢、足三里;气滞血瘀型加天枢、膈俞、血海。
【操作】病起先发呕吐者,曲泽放血;病起先发腹泻者,委中放血。曲泽放血:取患者仰卧位,在曲泽穴上下推按,使瘀血积聚,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曲泽穴部位明显的小静脉点刺,深约2分,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十滴,最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委中放血:取患者站立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三棱针一枚,左手拇指压在被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委中部青紫脉络处与局部皮肤成60°角,斜刺入脉中后迅速将针退出,使瘀血流出。可使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静脉上端,以助瘀血排出。待停止出血后,再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最后以创可贴保护针孔,以防感染。每日1次,2~3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急性胃肠炎的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