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详细内容请订阅《茶道》杂志) 独家阅读 根植中国,引爆世界 ——茶中探寻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茶,源于自然,是中国民族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是最能代表中国味道的国饮。它俗及日常生活,却深通传统文化的精义,历史上与儒、释、道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特别是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加持下,茶道日益成为国人重要的精神支柱,并与茶叶一并深刻影响了世界的进程。茶与茶文化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是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 茶中的“中国味道” 茶是最能代表中国味道的物品,在中国人的艺术审美里,充满了文雅、清正、和静的品质,这似乎就是茶的品质。中国的茶,有审美,有生活的趣味,也融合了生命的精彩。茶,也是当今世界最健康的饮品。在中国茶里,可以感受与自然的连接,丰富生命的内在。 茶器生辉:饮茶风尚弄潮儿 隋唐的越窑青瓷茶碗,两宋的建窑黑釉茶盏,自元起迄明清的青花瓷、彩瓷茶器,皆是令全世界为之侧目、为之倾倒的“爆款”,引领了一场又一场的风潮,也影响了输入地的审美趣尚。 一直以来,中华文明都是以海纳百川的开放态度与宽博胸襟,包容多元文明,并在文明互鉴中不断充实、丰富,而这也正是中华文明历数千年而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不竭动力所在。 中国茶器,与中国茶一道,成为世界风尚的弄潮儿。 茶道的多重境界 1987年,陕西法门寺迎来建国后的第一次大修,考古人员在这座千年古刹,不仅发现了两千余件大唐国宝重器,同时也让曾收藏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的宝塔重见天日。也就是在这次出土的盛唐珍宝中,一套唐制金银茶器格外特别,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据一同出土的《物账碑》记载,这套有“茶槽子、碾子、茶罗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的流金茶碾,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茶具文物。 通往世界的茶叶之路 中国是产茶最早的国家,一片小小茶叶,放入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去考量,价值不容忽视。在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国的饮茶风气,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的。中国茶对世界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放眼全球,从北纬49°到南纬33°,全球共有60多个国家与地区产茶。 国有界,茶无界。有界与无界间,是一棵中国植物韵传千年、香飘寰宇的伟大传奇,世界人民共同推进世界茶业发展,谱写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新篇章。 习茶 “白鸡冠”一二事 2022年和武夷岩茶的缘分,就是遇见两款白鸡冠。一款是止止庵的白鸡冠,一个是大坑口单株留丛白鸡冠。同一个品种,同样的传统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因为山场和工艺处理手法上的细微差别,在后期的口感滋味表现上有很大不同。 “静默”饮茶记 尽管被迫慢下来有诸多不便,但也不见得太糟糕。至少,可以停下来,静下来,默默地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喝茶,看书。而在没有停摆前,总是埋怨没有闲暇,马不停蹄,神经紧绷。“慢下来,是为了更好地好起来。” 幽赏 有茶的旅途 在南方,深秋的凉来得不经意,待你察觉之时,秋早已经翩然远去。直到霜降过后,我们才在昼短夜长的光影变迁中,体会到一丝季节的交替。每每到了这个时节,我的心便开始蠢蠢欲动,向往着北方的秋风瑟瑟,还有那明媚的银杏黄、绚烂的枫叶红,它们像是深秋寄给冬天的情书,写着耳鬓厮磨的你侬我侬。 空山寂寂茶烟起 虽说小雪节气已过,但这几日的天气,却暖和得让人眩晕。身在阳光里,恍惚着让人有一种已经走进春天里的错觉。但你若细品,这小雪之后的秋意,却远比春天要好。它干爽,亦沉静,内敛,又敦厚。“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此时,集结友人,向山而行,来个“一期一会,山林漫游”自是最合适不过。 物语 一半茶烟一半书画 时间的流沙,在自然规律中,日夜流淌,四季的色彩在手艺人的双手中,悄然成画,殷殷成韵。而在景德镇,画瓷人的时光,多半是在陶瓷和绘画的碰撞交融中,将瞬间凝结成为永恒。 问茶 一种温暖的味道叫桂花 一棵桂花树,香甜了1200多年。那是从唐、宋、走过元、明、清、民国、近代的冗长历史。人间的事,它全然不知。在它的浓荫里,被它的香甜包围着,我才明白,不是我去看它,是它一直在等我。 特别报道 最美“茶经济” ————电能替代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深化新时代电力“双满意”工程,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以可靠供电保障和优质用电服务,全方位服务茶产业发展、助力茶农增收致富的“绿色引擎”。 将进茶 喝茶跑步皆不负 常听人说:“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盏中清茗,书里春秋,书房里的惬意慢时光。 其实,跑步与喝茶,也很登对。 一个塑造强健体魄,一个塑造美好心灵,一动一静。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动静相生中,塑体养心,一个不断发现自我、找回自我的过程。 谈茶文化自信,要从泡好一道茶开始 作为一个喝茶的民族,我们有茶文化自信。当我们就着一杯清茶徜徉于书中时,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消得泼茶香”的茶书相伴的美好意境仿佛就在眼前;当我们三五茶友一起品茶时,在历史视角中这样的场景已经上演了1000多年。是的,关于茶的主题,人们千百年来都在吟唱。 七碗流风 扣冰禅师提起茶橐子:“你会吗?” 晚唐时期,有僧人在武夷山外的吴屯乡择地创建瑞岩寺。这位僧人就是在闽地赫赫有名的得道高僧扣冰禅师(公元844—928年),人称扣冰“辟支古佛”。佛门有“古佛”之称的禅师屈指可数,而“古佛”与茶有渊源的则少之又少。史上除赵州古佛之外,扣冰古佛亦在其中。 专栏 蔡荣章/泡茶席是施展茶道之美的场所 陈荣冰/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许玉莲/茶道审美的败落与升华论 曾园/广东茶道 周重林/藤条茶,一种手上的园艺遗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