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聆听空间二十要之二

 zlbul 2022-12-20 发布于上海

第五要:残响长短靠经验

  当我们进入一个完全没有装潢的空房间时,我们会感受到高频段有太多回音,中频段讲话好像对着瓦瓮讲话般,低频段则会有太浑的声音,这些现象代表的是一个空荡荡的空间中,它的残响(或称余响)时间结构并不适合居住或聆听音乐,各频段声音能量的分布也不均匀,无法让我们得到舒服的听感。除了回音之外,您还可以在某些频率上听到铃振Ringing(向着屋顶角落拍掌就会听到)。其实铃振存在于低频段、中频段与高频段,只是越低的频段越不明显而已,但事实上是存在的。

  什么是残响?“残响”英文是Reverberation,中文也有称混响或余响者。表面上看,残响好像与回音、堂音是相同的东西,实则不然。回音是指当一个声音发出后,我们可以在稍后听到另一个相同的声音,就好像声音跑出去后又回来了,所以叫回音。堂音(Ambience)指的是在音乐厅中音乐的包围气氛,它是由声音发出之后的第一次反射音以及稍后的反射音组成。藉由第一次反射音传回耳朵的时间,我们可以概略的判断该空间的大小。

残响有严格的定义

  至于残响,顾名思义,它当然也是声音发出之后残留在空间中的响应。不过,它还附带了一个严格的规定,那就是:当一个声源发出声音之后,声音强度降低到只有最初的负60dB强度时的时间,我们就称它为为残响时间。注意到没有,关键的数字就是「负60dB的强度」。这也就是一般人所称的RT-60

  到底残响时间Reverberation Time对于听音乐有什么重要性呢?虽然它不能代表声音表现的一切,但是它对于声音的「质」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例如声音听起来温暖与否、饱满与否、清晰与否;或者是比较明亮的、华丽的等等。在现代的音乐厅设计中,残响时间通常都订在500Hz1,000Hz频段2秒左右,频率越高,残响时间要越短;频率越低,残响时间要越长。而歌剧院的残响时间就需要比较短,大约1.5秒左右。不过,即使同样的残响时间,每个音乐厅所展现出来的声音特质还是不会一样。这也显示残响时间无法说明所有的声音特质。

  说到这里,我想您必定明白,即使在自己的音响空间中,适当的残响时间是很重要的。当然,由于我们的音响空间很小,所以不需要像音乐厅那么长的残响时间。到底我们要多少残响时间呢?一般家庭音响空间的残响时间视空间大小而有不同,通常可以定为0.2-0.5秒之间。残响时间越长,声音越华丽清澈;残响时间越短,声音越厚实温暖。

残响时间很难精确计算

  既然我们知道要多少残响时间,但是我们要如何来控制、得到自己所需的残响时间呢?理论上,残响时间可藉由公式来计算。最早的残响计算公式由Sabine推出,后来Eyring又在Sabine的基础上做修正。基本上这些公式都要先知道室内物体表面材料的表面积、吸音系数、室内总吸音量、室内容积等,然后带入公式计算。问题是,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下(声源的指向性、扩散性、材料吸音系数的误差等),经过计算得来的残响时间往往无法精确。所以,我辈音响迷即使知道怎么计算,也没有多大用处。

  既然残响时间那么重要,我们却又无法掌握,到底我们要怎么办呢?我想,最终只能靠我们自己的耳朵来调配室内各种反射、吸收与扩散材料。在此我有几个原则提供读者们参考:如果在音响空间内讲话略感吃力,就是吸音过多;声音略干,就是残响时间不够长;听起来有鼻音,就是中频段有音染。如果拍手声音清脆,就是残响略长;掌肉声丰厚,就是声音饱满。

  残响时间要如何来控制呢?前面说到,一般人最实际的做法就是就是摆放家具,再来才是特别安排吸收、扩散方式来辅助。您可以一点一点增加吸收的面积或扩散的面积,每次变动之后听个几天,熟悉新的声音之后再来决定是否要多些吸音或多些扩散等。千万不要一下子就全部做好,结果落得一点一点拆掉的下场。

  残响时间的长短对于音响迷有何意义呢?当然有!如果残响时间太长,高频听起来会太吵,定位不清楚,中频听起来会有瓮声鼻音,低频听起来会浑浊。适当的残响时间能够让我们听到有甜味、有光泽、丰润、定位清楚、层次清晰的声音表现。

第六要:高频太亮来吸音

  谈过音速、波长、频率、驻波、声波干扰梳形滤波、空间自然共振、残响等比较学术的名词之后,以下我们可以开始来讲聆听空间实际的做法。我看过那么多的聆听空间与音响店,发现大部分空间的高频吸收都不够,硬调空间居多,或木板光面装潢,这使得高频段反射过强,音乐听起来缺乏温润的舒服感,总是让人觉得高频压力太强,不耐久听。

用「音响测试宝典」来了解病情

  其实,想要了解自己聆听空间是否有高频反射过量的问题,只要拿出论坛出版的「音响测试宝典」第一张测试讯号听听看就知道了。您先将1kHz的音量调到您认为的适中音量(不要太强烈,也不要太小声),然后以1kHz的听感压力为准,一直往上听到20KHz。一般空间的高频反射过量多集中在2kHz-8kHz之间,尤其2kHz-4kHz之间是让人觉得最吵的频域,如果您感受到强烈的耳朵压力,那就等于听音乐时老是觉得高频段太吵太刺耳,声音太硬。

  在一个聆听空间中,无论是高频段、中频段或低频段都要适当的吸收与扩散,这样才能让我们听到均匀平衡的声音。翻开声学教科书,您会发现吸音的方法百百种,不过大部分方法不是过于复杂、一般人无法自己制作,就是需要浪费很大的夹层空间,对于居家空间而言不切实际。因此,以下我所要用的吸音方式就是最简单、有效,而且适合居家空间的做法。

硬调空间无法开大音量

  台湾的居住空间大多是砖墙或水泥构成,空间内六个面都是硬的,属于硬调空间。而硬调空间会反射大量的高频,所以大部分的聆听空间首先遇到的就是高频量感太多,声音听起来太亮太刺耳。高频太多太亮太刺耳产生什么后果呢?无法正常开大音量,定位层次乱成一团,乐器的声音被扭曲,无法静下心来听音乐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高频必须被适当吸收。

  或许许多人不了解「无法正常开大音量」有什么害处,以为我只要将音量开小,小声听音乐就不会吵了。殊不知,无论是扩大机或喇叭,它都必须要有某个程度的功率输出才能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因此,想要得到最佳的音响效果,首先要做的就是将空间中过多的高频、中频、低频适当吸收,这样才能将音量开大,而且听起来不吵。在经过适当吸收之后,我们将音量开大,就可以得到结实饱满清晰的声音表现,也可享受到庞大的音乐规模感,这就是我们想要的。

2kHz-4kHz之间耳朵最敏感

  到底哪一段高频会让我们觉得比较刺耳呢?一般而言,我们的耳朵对于2 kHz-4kHz之间的频段最敏感,此处只要声音量感一多,耳朵就容易感受到压力。而低于2kHz之后敏感度降低,高于4kHz之上敏感度也逐渐降低。虽然人耳最敏感的范围是2kHz-4kHz,不过如果您用测试讯号来测试耳朵,就会发现一直到10kHz,如果能量太大,耳朵还是感受很强的压力,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从2kHz-10kHz之间都会造成耳朵压力,让我们觉得高频刺耳。幸好,超过5kHz以上已经很少乐器的基音,存在的大部分是能量较小的泛音,不至于对耳朵产生与基音一样大的压力。所以,如果我们要降低高频的吵杂,2kHz-4kHz之间是首要控制的地方,4kHz以上次之。

  到底要用什么材料来吸收高频呢?提醒读者们,能量是不会消灭的,它只是转换成不同的型态而已。在空间处理上,高频由于波长短,可以用多孔或软质类材料来让高频的声能转变为热能。而中频与低频则因为波长较长,除了将声能转成热能之外,还可以利用夹板类材料振动,空腔等让声能转变成机械能。事实上,市售用在天花板上的矿纤板就是最便宜又最好用的吸收2kHz-4kHz频域材料,只要天花板用上它,高频段的吵杂马上解决大半。可惜一般音响迷会认为矿纤板是办公室或公共场所所用的材料,而不去用它。

多孔类软质材料吸高频

  什么是多孔、软质类材料呢?绒布、软质的材料、细小的洞洞板、矿纤板、羊毛、地毯、泡棉、玻璃纤维棉等等非常多的材料都是。常见的泡棉与玻璃纤维棉都是好用的材料,也是一般音响迷很容易买到的。比较这二种材料的吸音系数,可以发现在500Hz以上时,泡棉与玻璃纤维棉的吸音能力相差无几。但是在500Hz以下时,玻璃纤维棉的吸音能力就胜过泡棉。所以,当我们处理高频段的吸收时,泡棉与玻璃纤维棉都可以使用。

  在此我要醒提读者,玻璃纤维棉一定要以布料被覆,或封在里面,不要裸露。因为玻璃纤维棉如果经过拍打,会释出纤维,这些纤维吸入肺中可能会有害处。此外,接触玻璃纤维棉时一定要戴手套,不然皮肤会发痒。

  到底要选用什么规格的泡棉或玻璃纤维棉?到底要吸收那个特定的频率或特定的频段?其实这二个问题不必烦心,任何吸音材料所吸收的都是以特定频率为中心的一个频段,而非单一频率。再者,高频段的吸收也不必精确到某个频率(例如5kHz)。因此,在吸收高频的用途上不需要讲究吸音材料的密度、厚薄,一般能够在市面上买到的泡棉或玻璃纤维棉都可以用。不过,如果是要吸收中频与低频,吸音材料的厚度与密度重量就很重要了,越厚越重者对于中、低频段的吸音能力越好。

  就我所知,最便宜而有效的材料就是玻璃纤维棉。以厚度为5cm,每立方公尺重量为20公斤的玻璃纤维棉为例,它在500Hz以上的频率都有高达0.85的吸音率。您可以将玻璃纤维棉框起来,包起来(千万不要裸露),作成像画框一般。这就是效果相当好的二侧墙第一次反射音吸收体。

吸音面积太小无济于事

  再来要考虑的是:到底要用多大的面积?由于一般空间已经有许多家具,因此很难说要多大的吸音面积,您必须一点一点的增加去试。不过在此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要集中某个大墙面完全吸音,这样效果不好。最好的方式是小面积分散均匀吸音。天花板、地板之外的四个墙面都可以安排适当的吸音。在此要强调的是,有些人以为只要安排个几小块吸音装置就能够解决高频过吵的问题,其实不然。一个空间中如果高频太吵,那就代表所需要的吸音表面积相当大,此时就要将吸音装置分割成许多小块,均匀配置在墙面上。

泡棉玻璃纤维棉要美化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要怎么美化泡棉或玻璃纤维棉?方法很多,最实用的就是在泡棉或玻璃纤维棉外面蒙上漂亮的布,将它们做成各种室内装饰品。例如加上画框吊起来;或加木框以漂亮的图案固定在适当的墙面上与天花板上。如果您想不出怎么装饰,不妨参考坊间许多装潢杂志。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吸收高频,一定要用能够让高频透过的材料蒙在表面,如果将泡棉或玻璃纤维棉藏在夹板里面,那是无法吸收高频的。

  有人会担心,泡棉或玻璃纤维棉的材质会不会影响音质与音色?不会!泡棉或玻璃纤维棉本身并不会因为共振而发出声音,它们只是单纯的吸音而已。如果使用过量,高频会失去光彩与甜味,声音变得不活泼。至于使用过少,则会出现前述吵杂的问题。

  还有,窗帘能不能拿来当吸高频的材料?当然可以!不过一定要厚而软的窗帘,薄而硬的窗帘对于高频的吸收效果不佳,用了等于白用。窗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随意「展开」,您可依照需要而拉开不同大小的窗帘面积,用以调整高频的吸收多寡。

第七要:中频瓮声用扩散

  一般而言,聆听空间除非是家具极少,否则很少发生中频瓮声,大部分都是中频太单薄的问题。同样的,您只要拿出音响论坛那张「音响测试宝典」第一张测试频率,依循听高频段的听法,从1kHz往下听到200Hz,如果发现某个频率音量特别小,那就是中频被吸收过度。中频单薄要怎么处理?老实说只有拆东西,因为中频吸收过量大多是因为空间内木作空腔太多引起,此时唯有拆掉一些木作空腔,才能回复该有的饱满中频。

用二次余数扩散器最佳

  回头来说瓮声。我们会觉得有瓮声的频段大约是在人声范围,而人声范围大约是200Hz-1,000Hz之间。中频有瓮声会让这个频段听起来不够清晰,而且带有鼻音,这是一种声音的染色。想要减少这个频段,泡棉或玻璃纤维棉都可以用,二者比较,以玻璃纤维棉更有效。在此,我建议您采用扩散的方式来消除中频瓮声,二次余数扩散器是很好用的工具,尤其是表面蒙上薄薄泡棉加上布料的那种二次余数扩散器最佳,因为不仅能够扩散中频,而且还可以适度吸收过多的高频。此外,最重要的是采用扩散方式比较不会吸收过多的中频,如果中频吸收过度,乐器形体线条会变得瘦小扁细,不够饱满圆润。还记得「中频如果不好,音响是黑白的」这句话吗?我们要的是饱满的中频,而非瘦小或瓮声的中频。

  请注意,露出木头的光面二次余数扩散器在将声波均匀扩散时,它同时也反射高频,此时如果您听起来觉得高频甜美有光泽又不吵,那就刚刚好。反之,如果使用光面的二次余数扩散器还觉得高频太吵,除了增加高频的吸音面积之外,就是采用布面的二次余数扩散器。

  在此我要解释何谓先扩散?所谓扩散就是喇叭发出的声波无论从那个方向射入一个反射体,那些声波都会均匀的向各个方向反射。所以,扩散可以说是无指向的。而一般的声波反射呢?通常是定向的。例如利用一个斜面来反射声波。理论上,只要是一个反射面的长度大于声波波长,则所有波长比反射面小的频率都会被反射到某个方向。

  从以上的叙述中,您可以了解,在音响迷的音响空间中,我们需要的是扩散,而不是定向的反射。因为扩散会使室内的声波更均匀,而定向反射只会对某个局部达成影响。

  再来,什么是二次余数呢?它的英文是Quadratic Residue。这个名称来自于计算公式hn=(λ0/2N)·Sn中,Sn就是以n平方除以N的余数而来。式中λ0是想要扩散的中心频率波长(例如以1,000Hz为中心频率),N是您决定的扩散器格子数(也就是踏步)。请注意,踏步的数目必须是质数,例如7,11,13,19,23,29…等等。n则是0,1,2,3,4,5,6,7,…。hn则是n那个踏步的高度。

好处是扩散范围很宽

  其实,告诉读者们二次余数扩散的简单公式,可能无助于您对于声波扩散的了解,我主要的目的是要让您了解这个名词的由来。以这种理论为基础的扩散器种类很多,其中有专门扩散用的,也有扩散与吸收二者兼用的,更有扩散、吸收与反射三者兼用的。此外,除了供墙壁使用之外,也有供天花板使用的。

  为什么二次余数扩散器会在近年受到欢迎呢?因为它有一个扩散特性:如果以中心频率为准,它扩散范围的低限可以向下延伸到中心频率以下约半倍频(假若中心频率为1,000Hz,半倍频就是750Hz),上限则很高,可以达到中心频率的(N-1)倍。假设中心频率为1,000Hz,该二次余数扩散器的踏步为7,则扩散范围的上限约6000Hz

  看到这里,我想您已经了解,一般外面所见到的二次余数扩散器几乎都是针对中频以上的频率;而且踏步数越多(这里指的踏步数是单组的数,而不是二组三组的总和),扩散频率的上限也就越高。此外,为什么没有人会做三个、五个踏步的?因为它扩散的上限比较低。

空腔加吸音棉效果更好

  假若您要以泡棉或玻璃纤维棉做为吸收中频的材料时,有一个理论可以留意,那就是在吸音材料与墙面之间要留有适当的「密闭」空气间隙,这样吸音能力会更强。到底要留多少密闭空气间隙呢?您要先假设想要吸收的频率,再以这个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为空气间隙。

  或许您会奇怪,怎么在音响上经常会看到「四分之一波长」这个名词?传输线式喇叭的箱体管子长度不也是以四分之一波长来计算的吗?这是因为,如果把声波看成一个正弦波,它的第一个能量最强处就是在波峰(也就是90度)处,90度处就是四分之一波长处。如果我们将吸音材料与墙面之间留有该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间隙,当声波通过该吸音材料时,恰好就是能量最强的四分之一波长处会与吸音材料相遇,此时它的声波能量就会被吸收最多。

  例如,如果您想要吸收500Hz频率,先算出500Hz的波长大约68公分,四分之一波长就是17公分,因此要在吸音材料与墙面之间留下密闭的17公分空气间隙。或许您要问:为什么要密闭?开放不行吗?不行!因为密闭的空气隙才可以产生最好的空气弹簧作用,有助于能量的吸收。

空腔有其不可控制之处

  理论如此,实际上这种做法实用吗?其实并不实用。为什么?因为我们想要吸收的不可能是单一频率,而密闭空气隙仅对您计算的那个单一频率有效,对其他周围频率是无效的。因此,这个理论的重点仅是:有空气隙的吸音装置比没有空气隙者拥有更好的吸音能力。您可以将这个理论用在对低频的吸收上,不过采用空腔的吸收低频方式有其不可控制的风险,这在文后会提及。

  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将居家生活空间的墙面弄得又是吸收又是扩散,坑坑疤疤的会很难看。怎么办?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您可以将整面墙做整体规划,先将吸收与扩散均匀安置在墙面上,将整个墙面做框,以漂亮的布绷成一块块几何图形区域。这样一来,所有的吸收、扩散装饰都看不见,您所见到的就是漂亮平整的墙面。

  看到这里您还不明白怎么做吗?想想看喇叭面板网罩是怎么嵌在喇叭上的?面板网罩就是您美化墙面的做法。如果您没有把握成功美化墙面,除了参考装潢类杂志之外,也可以到各大高级饭店走走,哪里面都有足以参考模仿的美化设计。

第八要:低频吸收有学问

  请先拿出「音响测试宝典」,从200Hz开始往下听。此时您将会发现有些频率压力特别强,有些频率音量变得很微弱,有些则会有强烈共振产生,这就是一般聆听空间的「常态」。此外,一般喇叭很难饱足再生40Hz以下的频率,大部分20-40Hz的能量都很弱,除非是刚好遇上低频驻波或空间共振峰值。而如果40Hz200Hz之间有量感不足现象时,那就是聆听空间中木作或空腔所造成的过度吸收。低频量如果过少怎么办?跟中频量过少一样,恐怕只有拆除过多的木作或空腔。

低频陷阱需要专家

  在聆听空间处理中,处理过多的低频是最困难的部分,由于低频很容易产生过多突起的峰值,伤害低频乐器的质感,甚至让许多微弱的低频乐器细节被掩没,您要一一吸收相当困难。还有低频的波长比中、高频长很多,要吸收它并不容易。此外,我们往往要吸收的是某个特定频率的低频,但利用低音陷阱之后,不仅会「吸不准」该特定频率,会连该特定频率邻近不该被吸收的低频也被吸收了,这意谓着低频吸收的精准难以精确控制,除非有经验的工程师专家。再来,我们想要吸收的量也不容易精准控制,有时吸收不够,有时吸收过度。最后,低频吸收处理往往必须浪费相当大的空间,让本来就不大的聆听空间变得更小。因此,低频的处理可说是最难搞定的。

吸收避开双管齐下

  虽然困难那么多,我们还是要想办法处理过多的低频,否则声音还是会被扭曲。前面说过,能量是不会消灭的,只会转变成不同的型态。声能可以转成热能与机械能,这个道理也适用在低频吸收上。此外,我也说过,由于低频的峰值很难精确吸收,因此我们可以用选择喇叭摆位与聆听位置来避开它。当然,最好的处理方是就是双管齐下:既吸收又避开,这样才能得到最佳的低频响应曲线。

  除了吸收与避开之外,有些人可能会采用均衡器调整的方式,不过我并不建议用均衡器来降低低频峰值。为什么?第一、当我们在使用均衡器时,其实只是在等化一个聆听点上(麦克风所摆放的点)的频率响应曲线而已,这个聆听点周遭位置低频状况未必适合均衡器的调整。第二、某些低频峰值很高,能量超过几十dB,如果利用均衡器将这么大的峰值压低,相位会不会有问题?如果想要利用均衡器来将几十dB的波谷填平,那又可能会造成扩大机与喇叭的负担。所以,最好的方式还是采用避开与吸收。

  不过,近年由于数字技术的成熟,许多Digital Room CorrectionDRC)系统可以利用计算机搭配数字讯源,达到以数字方式解决空间问题的目的。此外,日本AV环绕扩大机也都内建各种不同的数字空间等化修正功能,如果能够妥善应用,倒也是种有效解决方案。不过,这些DRC系统必需在数字模态下运作,模拟音响系统只能望之兴叹。

厚重玻璃纤维棉可吸低频

  最简单的低频吸收做法是利用重量比较重、密度比较大的厚玻璃纤维棉来吸收低频。在北美,一般人可以在Home Depo这类的家庭装修建材行买到标示有规格的玻璃纤维棉(有块状的,也有整卷的)。在台湾,一般只能买到整卷的玻璃纤维棉,而且重量不够重。想要吸收低频,玻璃纤维棉的厚度至少也要有四、五吋以上(块状),一立方公尺的玻璃纤维棉重量大约也要有三、四十公斤左右,这种玻璃纤维棉对于150Hz左右甚至以下的频率才会有比较好的吸收能力。如果采用太轻太薄的玻璃纤维棉,它所吸收的的仅是几百Hz甚至以上的频率。

  话说回头,如果您能够在建材行里找到规格标示清楚的玻璃纤维棉,甚至能够标示吸音率者最好,不过我想很难。即使能够找到,那么厚的玻璃纤维棉要固定在墙面上恐怕有点像棉被「绑在」墙上,有碍观瞻。既然如此,要怎么做呢?还是回到老方法,就是利用夹板做个空腔,在空腔里面安置玻璃纤维棉,而玻璃纤维棉要距离背后的墙面四分之一波长(准备要吸收那个低频的波长),这就是简单低音陷阱的做法。此时,夹板的表面会反射高频,但夹板本身的振动以及里面安置的玻璃纤维棉会起吸收低频作用。如果您不想反射高频,就必须用软质的布料被覆厚厚的玻璃纤维棉,不过二侧还是要密封,这样才能让玻璃纤维棉背后的空气间隙起空气弹簧作用。

很难精确吸掉有害低频

  看到这里,读者们一定一个头二个大了:到底要用多厚多薄的夹板来钉空腔呢?空腔的体积要有多大?空腔内的玻璃纤维棉要多厚?整个填满可以吗?要怎么计算想要吸收的频率?即使所有的数据都齐全了,最后做出来的低音陷阱能够精确的吸收我们想要降低的量感吗?能够精确的对准那个频率来吸收吗?如果您是专业人员,应该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这些数据在专业的音响空间书籍中可以找到。但是一般音响迷能够吗?我认为没有这个能力。

  说了半天,要吸收低频那么难,一般音响迷能够做什么呢?难道只能够避开吗?通常,我的建议是利用比较重的家具来「自然」吸收低频,例如各类柜子或沙发等。如果可能,将房间的四个角落以三分薄板(或者不用薄板)从上到下封起来,内部填满玻璃纤维棉,这就是简单的低音陷阱。如果您发现用三分薄板所吸收的频率太高了,希望吸收更低的频率,那么请将三分薄板拆掉,改钉六分板。为什么?因为越重的板子能够吸收越低的频率。

  为什么要选在角落做低音陷阱呢?一来角落是低频能量最强之处,在这里做低音陷阱能够有效吸收低频。再者将低音陷阱安置在角落不会占去有用的空间。如果您不想在四个角落做低音陷阱,第二个选择是将低音陷阱做在二侧墙,不过此时您要考虑的是低音陷阱会占去不少空间。

谨防过量吸收中、低频

  再次强调,低音陷阱可以吸收低频,但一般人很难精确掌控该吸收的频率与该吸收的量感。如果您真的想做低音陷阱,不妨采用「尝试错误」的方式,找出需要多大的体积,当然先决条件是您自己能够动手,否则光是工钱就不得了。不过,在此我还是要提醒您,以木板做造型所形成的空腔虽然可以吸收低频,让低频峰值降低。但假若您无法精确控制所吸收的频率与量感时,很容易就会造型中频、低频吸收过量的结果,使得中频与低频量感严重不足。

  在此我有一个建议,如果您想做空腔夹层,用石膏板会比用一般木芯板或薄夹板来钉来得好,因为薄夹板或木心板容易吸收中频段,而听音乐时中频段的饱满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可以避开用薄夹板或木芯板。

  而石膏板由于重量较重,所吸收的中低频比较多,对于我们聆听音乐的负面影响比较小。再者,石膏板是防火材料,家里使用它来做夹层会比较安全。在此,我提供石膏板与夹板的几个吸音率以供您参考:

  同样是9mm板厚,空气层约45mm厚时,石膏板在125Hz时的吸音率为0.26,可以多吸收一些中低频驻波。而夹板的吸音率才0.11。而在250Hz时,石膏板的吸音率就降低了,才只有0.13。到500Hz时吸音率则更低,只有0.08而已。相反的,夹板在250Hz时,吸音率就高达0.23。假若夹板的厚度降低为6mm,它在250Hz时的吸音率更高达0.33。从以上的吸音率来看,您应该了解为什么我会建议采用石膏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