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鸠山学古诗

 介子平 2022-12-20 发布于山西
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昔时本该读书的年纪,却无书可读,而记忆力正好。老三篇背得滚瓜烂熟,样板戏里的台词,你说任何一句,都能对出下句,包括过门音乐,也能哼出。《红灯记》“赴宴斗鸠山”一出,鸠山对李玉和说:“中国有句古语:'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正所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后来才知,这句出自曹操的《短歌行》,遂纳闷起来,一个日本人怎会顺口就能道出中国的古诗。
庚子疫时,日本捐赠武汉物资上,写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句,举国为之叹服,由此闲思遐想,相信鸠山能够说出曹操的这句常诗来。以鸠山的年龄推测,其念书时,汉学尚有尊严,如《短歌行》这般普通不过的汉诗,岂在话下。李玉和若是个文化人,二人或还会斗诗几首。再则,鸠山在日本为小姓,仅此一家,且为望族,几代人都有出任议员者,且出过首相,到前线服役的可能性不大。既为望族,正统教育必不可少,习汉诗顺理成章,由于是文艺作品,鸠山自也虚构,却具典型性。或因《红灯记》中宪兵队队长鸠山的原因,鸠山姓氏在中国的印象很不好,据说,有关方面已禁止在抗日题材剧中使用鸠山作为日本侵略者的姓氏。礼失求诸野,想不到中国的古诗,要靠一个反派的日本人来启蒙,这便是我不堪童年的经历。前些年在国博参观通史展,在唐代诗人的展墙前,几个韩国孩子兴奋地说出了其中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名字,也让人感到意外,也为孩子们感到高兴。
捐赠物资上,尚有取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一句者,有引自王昌龄《送柴侍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句者,不一而足。诗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感高格,以诗相赠,上古之风,沿袭成习,拽不出几句来,真就不好厮混。即便无此才,也需有此备,据空海法师《文镜秘府论·南卷》之“论文意”篇记载:“凡作诗之人,皆自抄古今诗语精妙之处,名为随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兴若不来,即须看随身卷子,以发兴也。”今日则不然,会激情澎湃地喊几句“武汉加油”“西安加油”即可。以我这一代人的人文状况推断,目前状况实属必由结果。老子天下第一,至少天下第二,霸气虽有,自信也足,却不忍细究之,森森焉若武库矛戟,却是银样镴枪头。
张爱玲喜欢到虹口的日本衣料店买东西,其《穿》一文评说日本花布:“日本花布,一件就是一幅图画。买回家来,没交给裁缝之前我常常几次三番拿出来赏鉴:棕榈树的叶子半掩着缅甸的小庙,雨纷纷的,在红棕色的热带;初夏的池塘,水上结了一层绿膜,飘着浮萍和断梗的紫的白的丁香,仿佛应当填入《哀江南》的小令里;还有一件,题材是'雨中花’,白底子上,阴戚的紫色的大花,水滴滴的。”《哀江南》小令是哪一首,一直对不上码,自知这一域的修养实在欠缺。原以为是也具和风画面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却也不适,其名《江南》,而非《哀江南》,其为乐府,而非小令。猜是不好猜,借物言情,如幻如真,最是令人难解其义,全靠与之对等的诗词素养。 
每个时期,都有唾沫四溅、口若悬河的雄辩者,且能箭无虚发,百步穿杨,只是过去为出口成章,时下多出口成脏,没有几句国骂口头禅,似乎风度不足,也欠洒脱。曾国藩《云浆山人诗序》云:“国家鼎隆之日,太和充塞,庶物恬愉,故文人之气盈而声亦上腾。反是,则其气歉,而声亦从而下杀。达者之气盈矣,而志能敛而之内,则其声可以薄无际而感鬼神;穷者之气既歉,而志不克划然而自申,则瓮牗穷老而不得一篇之工,亦常有之。然则谓盛世之诗不敌衰季,卿相不敌穷巷之士,是二者,殆皆未为笃论已。”此之“鼎隆”,盖人文所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