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2022-12-21 | 阅:  转:  |  分享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图形、描画图形的活动中,以边数的多少对图形进行分类,知道四边形的形状和名称,然后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图形的周长,进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本单元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本单元的新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在动手操作、细心观察等活动中,促使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对周长已经具备感性的认识,只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全面的认识,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学习,使学生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计算。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密切相关。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概念的宝贵资源。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才能有助于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的发展。要把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的素材,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索过程。

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象、情境描述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是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的重要手段。











四边形



教学内容 四边形。(教材第79至82页)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情景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学具:课件、方格纸、直尺。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学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四、总结提升。

师:你学会了什么?

(知道了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五、作业。

《同步学习》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四边形











教学反思:



























2、周长

教学内容 周长(教材第83、第8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具学具

课件、皮尺、树叶、各种图形。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学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材第85至8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纸16张。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指导法

学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反思:



献花(0)
+1
(本文系知识资料圈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