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包括三位数加三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以及加、减法的验算、估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法则,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的延伸,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教学问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教学建议
1.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3.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课时安排
1 (不连续进位加)............. 1课时
2 (连续进位加)................1课时
3 1课时
4 1课时
5 1课时
1、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连续加
教学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教材第36、第3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练习指导法。
教学用具:课件。
学法指导: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看看你认识这些湿地野生动物吗?把你了解的情况给大家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主题图)
学生自由回答。
师: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表格)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从表格中获得了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与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有信心学好吗?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统计表,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二、探究体验
1.教学例1。
师:现在根据表格中信息,谁能告诉老师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计算呢?
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算式是271+122。
师:这两个数有点大,且不是整十整百的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用竖式笔算。
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笔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及结果: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
生:跟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笔算方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师:你能自己算一算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竖式计算方法,重点说清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同时向百位进1。
师:想一想,271+903,该怎样计算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你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学生可能会说:当百位上相加满十,我不知该怎么办了。想起“十位上满十,向百位上进1”,我觉得应该是百位上满十,向千位上进1。
师:说得很有道理,同学们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能解决未知的问题,很了不起!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要相同数位对齐。
要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
三、总结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
四、课堂巩固
用竖式计算。
162+234 718+120 456+307
37页“做一做”
五、作业布置
《同步学习》相应的练习
=
教学反思:
2、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教材第38~4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进行验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学会合作学习,乐于与别人交流。
教学重点: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验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教学教具: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接着完成有关湿地生物的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3。
师:请看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3)
生:我知道了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师: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呢?自己尝试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求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就是把野生植物的种类数与野生动物的种类数相加,算式是445+298。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结果是:
生2:我们可以用口算,把298看作300,这样445+300=745;刚才多加了2,所以再减2,745-2=743。
……
师:算得对不对呢?你会验算吗?
生:可以交换445和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师:好,同学们自己试一试,算一算298+445的结果与刚才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尝试独立进行验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验算的情况,对于验算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
2.教学“做一做”。
师:先想一想下面各题是否有进位,再计算并验算。(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做一做”)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计算及验算的情况,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学习难度不大,但是要求学生要高度细心,尤其是连续进位的小“1”不能忘记加上,所以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验算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总结提升
师:今后我们在做练习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呦!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四、课堂巩固
淘气和笑笑学了“回收废电池”知识后,开始收集废电池,一个月后: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加三位数;能力要求:能正确运用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
《同步学习》相应的练习
教学反思:
3、三位数减三位数
教学内容:三位数减三位数。(教材第41、第42页)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统计表,并从表中的数据发现数学问题。
2.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3. 提倡算法多样化,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得很好。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帮助老师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让学生帮助教师解决问题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师:下面是国产电视动画片的生产情况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统计表)
生1:我知道从2004年到2011年这几年中,国产动画片的数量逐渐增加,2011年的数量最多。
生2:在这几年中国产动画片的数量2004年最少。
生3:在这几年的国产优秀动画片中,2011年的数量最多。
…………
师:获取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你能解决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的问题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解答方法跟大家说一说吧!
生:从表格中可以知道2011年生产了435部动画片,2009年生产了322部动画片,多生产的数量就是435-322。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列竖式的时候,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就是这样:
给予解答正确的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允许算法多样化。
2.教学例2。
师:你能试着自己算一算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解答的情况,重点说清十位上的计算情况: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这样就是15减6,结果个位上的得数是9;同时十位上的3还剩2,2减8不够减,继续从前一位(百位)退1再减,这样就是12减8,结果十位上的得数是4;同时百位上的4还剩3。竖式如下:
师:结合以上计算,在小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汇报小结: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
3.教学例3。
师:请看下面的问题,你能解答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3)
学生弄懂题意后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说你的想法吧!
生:求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就是计算403比158多多少,用减法计算403-158=245(部)。
师:计算的时候,个位不够减,十位上是0,该怎么退1呢?
生:个位上的3减8不够,要从十位退1,可是十位上是0,那么我们可以继续从前一位退1,也就是从百位退1,这样就相当于十位上是10,就可以退1给个位,那么个位上就成了13-8=5;而这时十位上就是10-1-5=4,;百位上就是4-1-1=2。即
师:如果我们想验算一下,看算得是否正确,该怎样验算呢?
学生可能会说:
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如果等于减数说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如果不等于减数说明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可以用加法验算,让减数加差,看是否等于被减数,如果等于被减数说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如果不等于被减数则说明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对于以上两种验算方法都要给予肯定,不必强求统一。【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通过学生不同思维的碰撞,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既掌握了计算方法,思维又可以不断地得到发展】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主交流。
四、练习巩固
(考查知识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力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
《同步学习》相应的练习
教学反思:
4、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与估算。(教材第43~4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
学法指导: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商场逛一逛,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看谁掌握得最好,能灵活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谈话,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瞧,我们遇见朋友了,小红的爸爸、妈妈在买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例4销售清单)
生:他们买了空调扇、学习机和护眼灯。
师:从这张单子上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知道了这三种商品的单价,空调扇的价格是558元;学习机的价格是225元;护眼灯的价格是166元。
师:你能帮小红的爸爸算一算应准备多少钱吗?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生:要准备多少钱,不需要像收银员那样精确的计算,估一估就可以了。
师:那该怎样估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们可以把558元看作560元;把225元看作230元;把166元看作170元,这样一共需要准备560+230+170=960(元)。也就是说小红的爸爸准备960元就够用了。
师:想一想,同样是买东西需要的钱数,为什么选择的方法不一样?跟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明确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
师:那么收银员应收多少钱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可以先把空调扇和学习机的价格相加558+225=783(元),再加护眼灯的价钱783+166=949(元),竖式是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形成过程,掌握连加运算的技能。通过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使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时要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总结提升
师: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自由交流。
师:请你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解决它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收获的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好数学的动力】
四、课堂巩固
用竖式计算。
162+234+123 718+120+89 456+307+247
(:三位数连加;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三位数连加)
购物满300元可以获得奖品。
(1)买一本、一件和一个能获奖吗?
(2)买一件和一个能获奖吗?
五、作业布置
《同步学习》相应的练习
教学反思
5、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材第47~4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加强估算意识。
2.在整理和复习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认真计算和仔细检查、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知道有些时候用精确计算,有些时候用估算就可以。
生2:我发现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百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一致的。
生3:我知道了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验算,能更有效地提高我们计算的准确性。
生4:我发现列竖式计算的时候,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究竟掌握得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接受今天的考验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加以系统地归纳整理,使之掌握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为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做铺垫】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请看下面的问题,自己思考并解答。[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第3题(3)]
学生读题思考并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1:要知道准备600张快递单够不够,不需要精确的计算,估算就可以的。我们可以把279看作280,把395看作400,这样需要的快递单接近280+400=680(张),显然准备600张快递单是不够的。而计算还差多少张快递单就需要精确的计算了,需要先算出这一天需要多少张快递单,然后才能算出还差多少,算式是279+395-600=74(张)。
生2:我们可以直接先计算出这一天需要多少张快递单,279+395=674(张),这样与准备好的600张作比较,发现根本就不够。然后再计算还差多少张,算式是674-600=74(张)。
不必强求算法的统一,学生能讲清道理就要给予表扬和肯定。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感觉自己有哪些进步?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进步。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整理和复习的价值,培养学生自我整理知识点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课堂巩固
(考查知识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力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
《同步》相应内容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