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第二部(完颜亮篇64)激战黄牛堡

 东吴春秋 2022-12-21 发布于江苏

大散关,位于陕西宝鸡以南的清姜河岸,因该关隘设置于大散岭上而称为大散关。

大散关是关中西南的唯一要塞,自古以来便是巴蜀、汉中进入关中的咽喉要道,是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七十多次争夺大散关的战争。

天会九年(公元1131年),金国的战神兀术同志为了打通进攻巴蜀的通道,曾经在大散关附近的和尚原同吴玠、吴璘兄弟进行了极其惨烈的拉锯战,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金国同南宋签订了长期和平共处打约,似乎是对大散关这个自己的伤心地心有余悸,兀术特地将金国同南宋在陕西的国界线划在了大散关之上,两家每人一半,谁也别想独自占有大散关这个军事要地。

和平的岁月是如此的短暂和宝贵,不经意间二十年过去了,秦陇山区的大散关在经历了二十年的和平岁月后,终于再次遭受到了战火的摧残!

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九月五日,金国的西路军在接到完颜亮下达的进攻命令后,在西路军都统制徒单合喜和副都统制张中彦的带领下,以迅雷之势突袭金宋两国的国界关隘大散关,并一举攻占大散关,令南宋方面大为震惊。

金国西路军的副统帅张中彦同志我们已经在前面进行过详细介绍,而对于金国西路军的主帅徒单合喜,我们则相对比陌生。

徒单合喜,上京速苏海水人,世袭猛安,史书对他的评价是“身材魁伟,臂力过人,一经闻见,终身不忘,”基本意思是文韬武略、文武全才。

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是徒单合喜在金国军事舞台初露锋芒的开始,当年担任陇州防御使的徒单合喜以四战而出名,第一战以兵十五人败宋兵二百于高陵,第二战经兵百人败宋兵二千于秦州,第三战以兵八百人败宋兵三千五百于凤翔,第四战以二谋克兵败宋兵二千于饶凤关。

虽然每次战争都是小打小闹,但徒单合喜以少胜多,四战四胜,在青年时代就已经显露出来了天生所具备的军事指挥才能,很快徒单合喜因军功而升为平阳尹、临洮尹、延安尹。

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鉴于徒单合喜曾经在陕西一带的杰出表现,完颜亮任命徒单合喜为陕西统军使兼河中尹,徒单合喜开始成为金国在陕西地区的统军大员。

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九月,徒单合喜被完颜亮任命为西蜀道兵马都统,也就是金国西路军的主帅,负责进攻南宋的巴蜀地区,牵制南宋的军事力量。

虽然通过突然袭击攻占了大散关,但对徒单合喜真正的考验还没有到来,因为南宋在四川地区的头号军事猛人吴璘还未出场,金国的战神兀术、元老撒离喝、完颜习不住、蒲察胡盏都纷纷败在吴璘手下,作为金国中生代武将的杰出代表之一,徒单合喜同志能够击败如日中天的吴璘吗?

徒单合喜不相信名气,他相信的是实力,你吴璘名气再大,我徒单合喜照样敢和你进行硬碰硬的生死决战!

在攻占大散关后,徒单合喜命令副帅张中彦率精兵五千深入南宋国境三十里,分兵三路,急攻南宋的黄牛堡

南宋的黄牛堡守将李彦坚向四川宣抚使吴璘飞骑告急求救。

狼烟四起,时隔二十年后,金国同南宋在秦陇山区再次爆发战争!

面对咄咄逼人的徒单合喜和来势汹汹的金国西路大军,作为南宋在四川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昔日的小吴将军吴璘必须要有所动作了!

其实吴璘在四川地区的军事备战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着手开始实施了。

正隆四年(公元1159年)十二月,施宜生在出使南宋的外交活动中,用瘦语的方式向南宋方面道破天机,泄露军情,但赵构同志显然对施宜生的暗示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虽然知道完颜亮极有可能撕毁和约,进攻南宋,赵构同志还是抱着“安边息民”的态度,寄希望于完颜亮同志能够突然良心发现,继续遵守已经签署了二十年的和平条约。

而吴璘则不同,相比他的老板赵构而言,吴璘对金国和完颜亮的南侵野心了解得比较彻底,在皇统二年以后的一段难得和平的岁月中,吴璘根据十几年来和金军作战的实战经验对金国军队的特点进行了潜心的研究,并还曾编写了《兵要》和《阵法》两部军事文章,虽然两部军事著作的主要内容已经失传,但一些片断内容还是流传了下来。

吴璘认为金国军队相比南宋军队有四大长处:一是骑兵、二是坚忍,三是甲重,四是弓矢,南宋军队如果想击败金国军队,必须克制金国军队的这四大长处,而且吴璘也已经想出了克制这金军四大长处的方法。

用分队阵形来克制金军的骑兵,用番休迭战克制金军的坚忍,用劲弓强弩克制金军的甲重,用远弓来克制金军的弓矢。

当然,这些针对金军的四大法宝是否真的有用,吴璘自己也心中无底,一切由实战来检验吧!

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吴璘和自己的部下,另一位川中名将姚仲就曾经在兴元府一带招募五州义军共两万余人。

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二月,在战争阴云日趋浓厚的情况下,吴璘派兵驻守武兴,同时派自己的两位部下姚仲和王彦分别驻守兴元和汉阴,南宋大军在秦岭南麓摆开阵势,恭候金国大军的到来。

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五月,在南宋和金国已经正式撕破脸皮后,吴璘被赵构任命为四川宣抚使,负责四川地区的全部军事行动。

但不幸的是,在吴璘接到赵构的任命后不久,他便因病卧床不起,严重影响了四川地区的军事备战行动,而完颜亮却乘虚而入,先声夺人,攻占大散关,并深入南宋境内三十里。

大散关失守、黄牛堡告急,身为四川宣抚使的吴璘大为震惊,他完全没有预料到完颜亮的军事行动如此之迅速,使得四川方面的许多南宋军队毫无防备。

形势非常紧急,吴璘抱病而起,强行进行了宣抚使的简单就职仪式,然后亲自上阵,乘座肩,来到自己昔日战败过兀术的杀金坪指挥作战,同时命令部将高崧率兵增援黄牛堡。

昔日小吴将军的威名在很多金国将士中间都是如雷贯耳,对很多参加过和尚原、仙人关战役的金国将士来说,吴璘无疑是个梦魇,吴璘带病亲自出征,将给徒单合喜和张中彦所率领的西路军带来巨大的考验。

黄牛堡激战正酣,在得到了吴璘的增援部队后,守将李彦坚和高崧决定使用南宋军队中的秘密武器神臂弓来对付金国骑兵。

神臂弓原本是北宋年间西北地区的部落首领李宏进献给宋神宗的一种特殊兵器,神臂弓其实是一种踏张弩偏架弩,弩弓用坚硬的山桑木制成,弩梢用檀木,干蹬用铜铁制。

射手们使用时和其他踏张弩一样,用脚踏住干蹬,身体保持站姿,腰腹臂全身同时用力张开弦,把箭矢放入箭槽,瞄准,发射

《宋史》中对这种武器的描述是身长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箭。

说的简单点,这种神臂弓的主要优势在于射程远,穿透力强,这两个特点正好可以克制金军的重甲和弓矢两大长处。

而韩世忠同志还曾经对神臂弓进行过改良,使得神臂弓的最远射程达到了三百六十余步,成为当时非常可怕和恐怖的一种武器。

不论你穿上多么坚硬的铠甲,只要被神臂弓这种变态的武器射中,基本上你就没有任何存活的机会!

而且,神臂弓非常适合在山区丘陵地带进行防御作战使用,因此神臂弓就被吴玠、吴璘兄弟在秦岭一带的防御战中大量的使用。

金国的骑兵虽然装备精良、作战勇敢,但所有这一切优势在神臂弓面前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金国的铠甲骑兵们纷纷被神臂弓射出的弓弩穿透铠甲而亡。

李彦坚和高崧使用神臂弓多次击退金国骑兵的猛烈进攻,身穿重装铠甲的骑兵们无法抵御神臂弓的威力,张中彦在见识到了神臂弓的恐怖威力后,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决定放弃黄牛堡,率兵撤回大散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