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扩大内需和新型城镇化衔接起来

 孙行悟空 2022-12-21 发布于贵州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到,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把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序衔接起来,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动力强劲
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力有序推进,逐步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动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1425万人,比2020年末增加12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835万人,减少115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比2020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城镇化是拉动有效投资的倍增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飞援引相关研究表示,城镇化对投资需求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例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由此带来了住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巨大投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一般情形下,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直接带动人均资本存量增加1.3%;城镇化率进入60%之后,每提升1个百分点,直接带动人均资本存量增加至3.5%,此带动效应约为城镇化率50%至60%阶段(只有1.7%)的2倍多。
城镇化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加速器。张飞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城镇化伴随中等收入群体的快速增长,形成促进消费的重要载体。相关研究显示,中等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于高收入群体更高、消费能力相对于低收入群体更强,中等收入群体既有消费愿望又有消费能力,同时消费又较为成熟和理性。
“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城镇化不仅拉动消费规模的增长,而且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张飞预计,到2025年,我国居民人均服务型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将由2021年的44.2%提升至约50%,开始进入服务型消费新时代。
“我国还有大量农业人口待转移,无论是土地城镇化,还是身份城镇化,都可以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土地收益,释放更大的购买力。此外,在建材、家具、家电、汽车消费等方面,农村都有庞大的开发潜力。”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说。
为扩大内需提供重要支撑城镇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十三五”时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城市群规划全面实施,城市群集聚人口和经济作用持续显现,19个城市群承载了我国75%以上的城镇人口、贡献了8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
不过也应清楚看到,为扩大内需提供重要支撑,新型城镇化仍有诸多短板待补。张飞提醒,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2021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6.7%,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8个百分点。
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在撰文中提到,当前的户籍制度对流动人口的消费需求形成一定的制约,主要是因为流动人口没有稳定的收入增长的预期,一些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仍然准备未来返回老家。
陆铭还提到,对于农村户籍的人口而言,社会保障往往依靠农村的农保,在城镇地区没有拥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在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方面,由于对所在城市的融入感不够,流动人口在这两种消费上的制约也非常明显。因此,有必要通过推进市民化进程来释放潜在的消费需求。
中等收入群体在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张飞援引相关数据表示,2021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7.9%,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作为城镇消费的主体,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
“此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张飞提到,近年来,我国城乡差距持续缩小,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为2.5倍,比2012年下降0.38倍,但如果算上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实际差距可能更大。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如何把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序衔接起来?“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把城市人从城里放出去,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真正消除城乡差别。”彭澎说。
“应加快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在张飞看来,实现农民工群体的市民化,不仅能有效提升城镇化的发展品质,还可成为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为此,要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将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各级政府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对招用农民工较多的企业,地方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在依法取得的土地上建设农民工宿舍。
同时,张飞建议,鼓励农民工流入地针对农民工群体开展专业化培训,加快推进农民工在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融入当地社会,努力实现农民工“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子女有教育、生活有改善、政治有参与、维权有渠道、生活有尊严”,促进农民工及其家属实现“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
今年7月,由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到,坚持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稳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配套政策体系,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记者注意到,目前,越来越多城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取消落户限制、降低社保缴纳年限、实施城市间社保缴纳年限累计互认政策等方式放宽放开落户条件,进一步提高落户便捷程度。但不可否认,落户隐形门槛依然存在。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纲要》要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经常居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提高市民化质量。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相关政策。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健全农户“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
此外,关于培育城市群和都市圈,《纲要》提到,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城市群建设,完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协调布局、产业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享、生态共建环境共治。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支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