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阳家乡味儿㉘荆紫关“八大件”:八个“帮派”的美食智慧,让你欲罢不能

 昵称67315043 2022-12-21 发布于安徽

#南阳家乡味儿# 在物流和交通发达的今天,地方特色美食,大都已经褪去曾经的神秘面纱,出现在各地餐桌上。

而有这么一些美食,不仅因味美而传承数百年,更因其历史故事,只有在当地才能吃到正宗的那一口。

淅川荆紫关的“八大件”

在美食江湖上,就是这样一个传说

·Part.1淅川“八大件”

「南北荟萃人间至味」

荆紫关,在古代是“一脚踏三省”的交通要冲,更是明清时期“康衢数里,巨室千家”的贸易枢纽。随着丹江逐渐退出航运舞台,荆紫关也渐渐沉寂下来。然而,历经岁月的积淀,依旧给荆紫关留下了历史、文化、古建、美食等诸多宝贵财富。

抵达“八大件”之前,人们大都会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古建筑群”穿过。行走在石板路上,古关门、古码头、吊脚楼、会馆、商号……

//

古镇的沧桑落入眼中,古街的故事娓娓道来。如此,你才能更加懂得那些烟火味道氤氲出怎样的人间至味

聚德轩,是明清一条街上几家经营“八大件”的餐馆之一。迈进古香古色的大门,两侧就是“解惑”的图文说明。

“八大件”菜系主要有粉蒸肉、香酥肉、方肉、汆盘、八宝米、荆关小炒、荆关豆巾、清蒸狮子头等。源于唐代,成名于明代,兴盛于清代。

该菜系在唐朝贞观年间因“粉蒸肉”油而不腻,粉而不散,甜而不延,香而不流,深受民间珍爱,并被特选入宫成为御用膳食贡品,发展流传到荆紫关时已经是元末明初了。

当时善于创新的荆紫关人结合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创造了新品种“荆关小炒”,丰富和发展“八大件”菜系的文化内涵,并结合地方古老的风俗习惯,发明了“响盘服务”。自此方圆几百里便有了“响盘八大件,好吃更好看”的美谈。

荆紫关古镇讲解员张军介绍,“八大件”分别出自当年在古镇雄踞一方的“八大帮会”:湖广帮、江西帮、山陕帮、河南帮、广东帮和船帮、盐帮、漆宝帮。

帮会有的以地域命名,有的因行业聚集。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均有自己的地方特色菜。在水陆码头荆紫关落地生根后加以改良,才逐渐形成了南北荟萃的“八大件”。

·Part.2淅川“八大件”

「独具风味流传百年」

-在古代,

-吃“八大件”的流程也颇为讲究-

先端上来几个小碗,名为“坐碗”。

“坐碗”摆好,主持人寒暄一番,

方才能端上第一道开席菜——“汆盘”。

随后“坐碗”不撤,

这八道硬菜则吃完一份才上下一份,

似流水一般绵延不绝。

最后一道一定是“八宝米”,

寓意团圆甜蜜,生活幸福。

-厨房里,大厨们一片忙碌-

依旧是柴火烧的地锅,

硕大的蒸笼水汽萦绕。

抬放的瞬间,

一碗碗晶莹的蒸肉香气四溢。

仿佛回到了儿时的民间流水席,

系着围裙的大婶们端着盘子进进出出,

喜庆的面容,

给饭菜也添了几分家的味道。

等不多时,一盘盘佳肴就上了桌。

▌“汆盘”之“汆”,水煮之意。

卤制好的猪肝、猪耳、豆干、木耳、芹菜、粉条、豆芽……

混杂一起,拌上蒜汁、姜丝、辣椒、香葱和小磨香油,调制成凉菜,咸香开胃,清爽解腻,回味无穷。

▌最受推崇的当属“粉蒸肉”。

外观虽和平时吃的并无不同,一口咬下,素来不喜肥肉的同伴惊呼,“居然有红薯香!”

原来,衬菜里除了传统的干菜,还有粉糯的红薯,苜蓿的清香沁人肺腑,吃起来香而不腻。

因此,成为荆紫关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硬菜。

▌方肉,又称“柱鼎食”。

采用煮熟的猪臀肉,带皮切成方寸大小,形状和荆紫关的会馆柱鼎石并无二致。

上层肉质细嫩有弹性,下层衬以红藕、土豆、粉条等,甜、咸、鲜、香,让人不由得食指大动。

//

如果仅仅是这些,那么“八大件”似乎与平日里的筵席没有太大区别。张军告诉我们,在这些菜肴里,大都放了本地特产的天然调料。

香苜蓿是其中之一。据说,它的味道介于花椒、桂皮、草果之间,香味独特,对食材有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功效。再佐以其他秘制配料,难怪,“八大件”能流行数百年而不衰

吃上几块解馋的粉蒸肉、柱鼎食,来一个狮子头,再夹几筷汆盘,盛一碗“豆筋”汤,整个肺腑都温暖而妥帖,漫步长街后的疲惫也一扫而光。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美食更让人迅速获得幸福的感觉了。

或许

无论年纪多大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

一遇到美食

就会迫不及待地跑出来

那么不妨试试

用“味道”感受一下淅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