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贯古今,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末学不通医术,姑妄猜之,权做闲聊之资。 学不贯古今,不通医理; 识不通天人,缺乏经验; 才不近仙,难寻病根; 心不近佛,医德不具。 贯通古今的是道理,通天达人的是规律,仙有神通观透人心,佛度众生心存慈悲。 意思是:德行达不到佛那样高尚的不能做医生, 才华(医术)达不到神仙般的高明不能做医生。 出自明代裴一中的《裴子言医·序》。 原文: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 译文:如果一个人的学问不贯通古今,见识不通达贯穿天地人间的大道,才华不脱俗出众,心灵不亲近于佛,即不具有慈悲之心,这样的话,宁可种田织布维持生计,也断不可将医生作为职业去贻误生命。 医生是一种光明神圣的事业,并非读书未成、生活未有着落而解决就业择业问题的一种渠道。它需要天资聪颖,并刻苦学习,通达贯穿天地人间的大道之理,认真钻研古今之书,而后才可谈得上行医。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这句话是著名医学家、现代外科之父裘法祖教授说的,是引用《裴子言医·序》里的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