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发新娘萨莉格林|不可能的爱情与被争抢的歌谣

 世界民谣之旅 2022-12-21 发布于江苏

这是“世界民谣之旅”的第五十二期。除了你现在看到的图文版,还有在喜马拉雅播出的电台版以及在网易云云村播出的视频版。首先要庆祝一下,民谣之旅一周年啦!我们在这一年里从北美洲到欧洲、南美洲又回到欧洲,最近又进入了亚洲,五大洲已经走过了三个。不知道大家在这一年的旅行中都有哪些收获呢?


回归正题,今天我们将要踏出土耳其的边界,站在一个奇特的交汇点上。这不是一个地理边界的交汇点,而是文化的交汇点。这个交汇点也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首歌曲,它叫作《萨莉格林(Sari Gelin)》。这首歌曲在土耳其、伊朗、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四个国家都广为人知,并且被这些国家的移民带到了俄罗斯、西欧、北美等更多地方。歌曲有很多版本,旋律都是一样的,所讲的故事也有点相似,但是具体歌词不同,并且这些版本分别用阿塞拜疆语、亚美尼亚语、库尔德语和土耳其语等不同的语言演唱。

本来这是一件挺美好的事情,大家共享一个艺术成果,证明这些国家在文化上有重合,在民间传统上有联系。然而在网上关于这首歌的视频评论里充满了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对于歌曲诞生地的争论,双方都想把这首歌占为己有。然后对于土耳其来说,阿塞拜疆人也是突厥人,所以只要是阿塞拜疆的就是土耳其的。此外,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波斯歌曲,应该属于伊朗。总之就是一种你争我抢的气氛。

除了波斯语的版本差别比较大之外,另外三个国家的版本歌词内容与标题都很像。而最巧的地方就是这首歌曲的标题用属于突厥语的土耳其语和阿塞拜疆语可以理解,用亚美尼亚语也可以理解。“萨莉(sari)”在突厥语中是“黄色”、“金色”之类的意思,而在亚美尼亚语中是“山上的”、“高地的”。突厥语“格林(gelin)”是“新娘”的意思,而亚美尼亚语也有“格林(gyalin)”一词,意思是“女孩”。所以这首歌在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叫“金发新娘”,而在亚美尼亚叫“山上的女孩”。两种语言都能理解,但是意思不同,是不是很奇妙?下面还有更奇妙的。


大家知道,阿塞拜疆人和土耳其人基本上都是深色头发,极少有金发的,而在这几个国家里,金发碧眼最普遍的就是亚美尼亚人。所以不管这首歌是哪里的,这个“金发新娘”很有可能是亚美尼亚人。然后亚美尼亚语里,“格林(gyalin)”这个词并不是固有的,而是从突厥语里借用来的,一般叫女孩不用这个词,所以这个“山上的女孩”很可能是从一个讲突厥语的人嘴里喊出来的。

接下来如果你知道了这首歌里讲的故事,就会觉得大家争抢这首歌的行为更加匪夷所思了,甚至有些讽刺。因为这首歌偏偏讲的就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男孩爱上了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女孩,但是因为民族和信仰的原因,最终在家庭的反对下分离的故事。歌词里还提到因为女孩“被带走”了,大概是被迫嫁给了别人,所以男孩诅咒女孩的母亲或者祖母。可见在歌词创作者的时代,这种民族间的隔阂就已经是一个代代相传的问题了。再看看今天人们的争吵,甚至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依然时不时会发生的武装冲突,这对年轻的男女哪怕生活在现在,可能还是得要被迫分离。

大家都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是赞美真爱的,反对因家族问题而拆散相爱的人。这种故事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形态,包括中国的梁祝,而这个萨莉格林也是其中之一。奇怪的是人们那么喜欢这首歌,唱了那么多年,如今却渐渐忘记去思考它背后想表达的含义了。


我上面的那些评论只是针对网络上关于这首歌发源地的争论,以及至今依然没有完全停止的战争。在这几个国家当然还有很多人是知道要珍惜和平、呼吁民族友谊的。1999年,阿塞拜疆就以“萨莉格林”为名拍摄过一部电影,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发生军事矛盾的时期,一个亚美尼亚人和一个阿塞拜疆士兵之间的友谊,表达了战争和命运的残酷无情。

这首歌在土耳其还牵扯出了另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之前我们提到过一战时期,奥斯曼帝国对国内信仰基督教的少数族裔进行迫害和屠杀的事情。当时亚美尼亚人也是此事主要的受害者之一,死亡人数约在一百万左右。至今土耳其依然不承认有“种族灭绝”这件事,但并不是否认有大量亚美尼亚人在那段时间因迫害死亡,只是不承认这是当时土耳其政府的责任,而认为是民间发起的动乱。作为局外人,而且不是研究历史的人,我不好下定论,只是据说二战时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罪行,就是希特勒受到奥斯曼帝国的启发而发起的。

警告!下方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警告!下方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警告!下方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警告!下方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一战后奥斯曼帝国战败,幸存的亚美尼亚人在土耳其东北边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之后加入苏联,苏联解体后又成为现在的独立国家。但是依然有很多亚美尼亚人不想离开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西亚美尼亚”地区,所以今天还是有很多亚美尼亚人生活在土耳其境内。

那具体把这首歌和这段历史联系在一起的是什么事呢?2007年1月19日,土耳其的亚美尼亚族记者赫兰特·丁克(Hrant Dink)在自家报社门口被枪击身亡。丁克之前因为坚持“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事件的存在而受到官方的指控以及来自极端右翼势力的死亡威胁。最终杀死他的杀手正是土耳其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而刺杀丁克的理由是他“侮辱了国家形象”。在丁克的葬礼上,有十万多人为他哀悼并让他的葬礼变成了一次沉默的游行。人们从他报社的办公室走到他的墓地,一共五英里(八公里)。一路上游行者完全保持沉默,但一直在播放《萨莉格林》这首歌的亚美尼亚语版本和亚美尼亚民族乐器杜杜克笛(Duduk)演奏的版本。

实际上当时土耳其的亚美尼亚人总共只有五万左右,参加游行的十万人中有很多是土耳其人、库尔德人和扎扎克人,他们举着用自己所使用的方言书写的标牌,款式与内容和亚美尼亚人的一样,即“我们都是赫兰特·丁克,我们都是亚美尼亚人”。这也反映出反对种族暴力是不同民族相同的诉求。从这件事之后,这首《萨莉格林》也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