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7.猴王出世教案
2022-12-21 | 阅:  转:  |  分享 
  
7 猴王出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认读本课“芝、遂、迸、涧”等生字,学会1个多音字“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脉络,了解石猴出世及生活特点。2.过程
与方法(1)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2)揣摩作者刻画人物
的方法及妙处,领略经典名著语言的魅力。3.情感与价值初步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
点】学习本课生字。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脉络,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品味语言,激发对古典文
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
话导入,板书课题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邵阳师范附属小学的廖老师。课件出示孙悟空图片。孙悟空是我国家喻户晓的神话英雄,齐天
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机智勇敢,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你知道孙悟空是怎么出世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猴王出世》这篇课文。请跟我一
起齐读课题。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通过同学们的自学来理解课文内容。首先让我们走近作者。出示作者吴承恩的介绍,吴承恩,字汝忠,号射
阳山人,明小说家、文学家。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他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著有《西游记》。二、理解词
语,整体感知1.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课文范读音频,圈出生字词,注意生字的读音,还可以把不明白的地方画下来。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内容?2. 生字学习,课件出示词语。要想读懂文章先要认识文中的生字,理解难懂的词语。请你试着自己读一读吧,来,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吧
。生字难不倒你们,词语你明白什么意思吗?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同学们,你们连对了吗?3. 谁能简单地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石
猴出生和石猴成王的经历。)是呀,这篇文章就是先写了石猴的出生,又写了他成王的经过。(板书:出生 成王)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自学,
就梳理出了故事的主要情节。三、品味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学习“猴王出生”,感悟语言的精练。1、石猴出生在哪里?环境怎样?海
中的名山花果山。作者介绍花果山的地理位置及环境,四面环海,背景辽阔,颇有神秘色彩,引人遐想。2、那石猴是怎么出生的?谁能用文中的话
告诉大家?(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
个石猴。)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的出生经过?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的出生? 对了,真是神乎其神,让人惊叹不已。介绍石猴的出生环境
和出生经过有什么作用呢? 这里用精炼的语言写了石猴的出生环境和经过,真乃是一个神奇的仙境宝地!石猴的出生颇有神奇色彩,他是由一块饱
受日月精华的仙石瞬间迸裂,产一石卵,见风化作而成。文章起笔显得石猴神异出众,为下文乃至全书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
2.石猴山间生活。(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
之下,朝游峰洞之中。)(1)请同学们试读这句话。(2)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这只石猴在干什么呀?(3)这花果山简直就是他的乐园了!
(4)这段文字的语言表达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师生共同发现这段话表达上的特点: 这一组排比句主要写了石猴食、住、行、乐等悠闲自在
的日常生活情景。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逍遥快活、自由自在、顽皮可爱的石猴形象,为下文石猴勇敢跳入瀑布做了铺垫。这
样的语言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请你再来读一读,读出石猴的快活、自由。 (二)研读“石猴成王”,感受语言的魅力。1、这只石猴他怎么就成为
猴王了呢?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通过文章内容,我们可以知道,石猴为大家找到了水源和安身之处,简单地说就是他凭自己的本事成为了猴王。
2、那课文又是描写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画出描写石猴语言和动作的语句,做批注。 找到一处就标上一个序号。3、我
看同学们都有收获了,我们一起来交流吧!起因是什么?课件出示句子: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
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原来是猴子们好奇,想找到水的源头。这里通过猴子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众猴生性好奇、贪玩成性的特征。(1
)读描写石猴动作和语言的句子。课件出示:众猴拍手称扬道----我进去!我进去! 从这里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石猴自告奋勇接
受任务,突出他无所畏惧、敢于冒险的精神。这么豪爽、大气、敢作敢为的石猴为什么要等众猴连呼了三声才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呢?猜
一猜,当时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同学们,石猴是再三思虑后,才决定进去的,由此可见这是一只足智多谋的猴子。把“我进去”改为“我进去吧”
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我进去!”能精确地表现石猴的勇敢自信、敢于冒险的精神。如果改为“我进去吧!”则语句平淡,没有这种表达效
果。课件出示句子: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找出描写石猴入洞的动
作的句子,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 “暝、蹲、纵、跳”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石猴的机智、灵巧、敏捷、勇敢的特点。课件出示:他住了身
,定了神,仔细再看……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进入其中,发现了水帘洞,表现了石猴胆大心细的特点。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
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喜不自胜”突出石猴高兴的心理,因为他不仅为众猴寻找到一个家,还
可以当上猴王。 从洞里出来后,石猴详细地向众猴介绍水帘洞中的情形。(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子)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能显出石猴的领导才能,
颇有猴王气势。石猴为什么说发现了一个天造地设的家当?因为石猴看到这个洞,就想到这是大家一个绝妙的安身之处。洞口隐蔽,比较安全,不会
饱受老天之气。有花有树,环境优美。房内设施齐全,无需置备家当。而且这样对众猴说起,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课件出示:水帘洞图片。这真是
一个安身的好地方啊!石猴带着猴子们跳进了水帘洞,“抢、夺、占、争、搬、移”一系列动词的运用,描绘出众猴嬉戏玩耍的热闹场面,生动形象
地表现猴子好动、好玩、顽皮可爱的特点,也表现众猴得到安身之处的高兴心情。课件出示: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何不拜我为王?”首
先,石猴引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句话,提醒大家要讲求信用,按照先前的承诺拜他为王。因为众猴进入洞中玩耍嬉戏,一起狂欢,早已把誓
言抛到脑后。再次,石猴讲明自己不仅敢于冒险进入洞中,还为大家找寻一个洞天福地,能享受成家之福,理所当然成为猴王。这番话句句在理,让
人心服口服,表现了石猴的聪明机智、爽朗坦率,的确是一个头脑清醒、做事有心计、具有领导才能的合适人选。课件出示: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拱伏无违,序齿排班,朝上礼拜”描写了众猴心服口服拜石猴为王的情景。可见,石猴凭借
自己的勇敢无畏、聪明机智赢得大家的敬仰和崇拜。简介美猴王称号的来历。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首先他来历不凡
,是一个感受日月精华的石猴,出世充满神奇色彩。其次,他具有动物特点——野性、机灵、顽皮。文中描写他出世后的生活生动地表现了这一点。
第三,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机警、聪明、勇敢以及心想他人的可贵品质,有时还透着天真、活泼的稚气。4、课文读到这儿,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
石猴?拿起笔来把你心中的石猴形象批注在句子旁边。四、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1.作者吴承恩就是抓住了“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这
件事情展开来写,既描写了他的语言,又描写了他的动作,让一个猴王的形象在我们心中鲜活起来。他不仅是一只猴子——(活泼可爱),他更像一
个人——(敢作敢为、智慧超群)。如果你走进《西游记》会更强烈地感受到,他也是一位神通广大、神异出众的神。2.其实呀,作者笔下像这样
性格鲜明的人物还有很多很多,孙悟空只是其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走进《西游记》,你还会认识一心向佛的唐僧,好吃懒做却又十分可爱的猪八戒,老实木讷的沙和尚,还有法力无边的神仙,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等。课下,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部经典名著——《西游记》,去领略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吧。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2.推荐阅读名著《西游记》全文。【板书设计】7 猴王出世出生:仙石迸裂——顽皮可爱 (猴)成王:跳水寻源——敢作敢为 (人) 神通广大 (神)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