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国研发激光制导炸弹50年,为何关键时候就是用不上?☆☆☆☆

 朝_五_晚_九 2022-12-21 发布于湖北

在冷战时代,苏联作为一个整体国力与军事实力上唯一可以与美国全面对抗的大国,无论是情报能力还是军工研发实力,都是相当可圈可点的。毕竟当时全球也没有第3家可以在任何方面与美苏作为同档次的存在。

苏联为了与美国全球争霸,各种谍报人员与眼线遍布全球。尤其是在一些当时热战的战场上,只要美国方面发射任何过去没有过的先进武器,尤其是出现因为偶然因素没有被引爆的弹药。那么不用几天就会有苏联军工专家快速赶到现场进行拆弹研究。如果有必要,那么这些未爆炸的新式弹药,还可能通过特殊途径,把原始的弹体直接运回苏联本土进行彻底的技术破解。这种情况出现在美国空军最早发射的空空导弹上面;同样也出现在1970年代初,美国海空军首次运用激光制导炸弹后的情况。

美国海空军曾经出动数百架各型战机,投弹近千枚,反复攻击北越与南越之间的交通要道清化大桥,但是在地面强大的防空火力下损失惨重,始终都没有炸毁大桥的本体。

从1970到1972年这2年期间,美军开始探索用制导炸弹的攻击大桥的技术。从早期的有线制导,一直发展到相对成熟的激光制导;结果最终将大桥成功炸毁。这个技战术的重大进步,很快就被在北越的苏联情报部门掌握。部分爆炸后可以寻找到的炸弹引导头残片;特别是极少数未爆弹被挖掘出来。于是苏联方面在1973年左右,就开始根据这些残留的实物资料,反向测绘,研制自家的激光制导炸弹。可见苏联及其战略继承方,已经拥有独立研发制造激光制导炸弹整整50年的漫长历史。


而冷战结束后,随着苏27与米格29系列战斗机的陆续对外出口,结果是为之配套的KAB250与KAB500两种苏式激光制导炸弹也一起对外销售。看编号就知道这分别是250公斤级与500公斤级的两种主流激光制导炸弹。由于技术来源基本相同,导致这两种苏式激光制导炸弹,对比几乎同时代的美式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在作战性能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说是基本同代的产品。

而亚洲一些方面在得到这2种激光制导炸弹之后也开始进行许可证仿制。

按说作为“原产国”,苏联继承方的俄海空军,应该完全不缺激光制导炸弹的装备。而事实上却让人大跌眼镜。这就是长期以来,其本国海空军装备的激光制导炸弹的库存近乎为零。只有到了其最高C需要现场视察的关键年度演习时,才临时从激光制导炸弹的生产厂家“赊账”,然后挂在战机上投掷出去,给上级做做样子。

这样一来,其海空军一年平时发射的全部激光制导炸弹最多只有十几枚,个别年份甚至只有个位数。而那些制导炸弹的生产厂家,也只接国外的订单,对本国采购基本是爱搭不理。因为外国给的是外汇现金,本国采购只有打白条。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该国海空军的现役战机,一直缺乏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的装备,对地能力一向薄弱;这就需要高端的光电吊舱进行辅助才能很好的对地打击。但是其本国常年自主生产的高端光电吊舱更是凤毛麟角,少量存货,有只在航展中才挂出来。结果到了大规模实战,就出现了激光制导炸弹发射量无限接近于零的“惨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