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家林——营丘水墨诗意之不朽

 雷家林书画 2022-12-21 发布于湖南

雷家林——营丘水墨诗意之不朽

李成《茂林远岫图》

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开篇就说明了李成在北宋水墨山水画的宗师地位,或者是坐第一把交椅的。最为遗憾的是其作品流传的问题,米芾甚至说无流传,面对这种困境,我如何去说他呢?,其实也有一条路,就是说其学生的作品与仿品,能够窥探到李成水墨诗意之精神与韵味。

李成站在那个时代,仰视飞檐,似乎明白近代绘画的透视问题,也就是若要把自然山水画得真实,可能要作一些调整,而且不仅仅是远人无目,远水无波那么的简单。最终他放弃这种改变,诗意的栖居是第一位的,要安放灵魂的部分,在水墨山水间。这个是禅意的充满,南宗的精神深入到绘画的实践中。

我们想想净土宗师的惠远,十八莲社贤者,有刘程之、雷次宗等人,而且还引出与陶潜有关的虎溪三笑的故事,还有大诗人谢灵运先生,惠远以为其道行不足,进不了莲社,而这十八贤中有一个人叫宗炳,就是提倡“卧游”的。卧游,相信对于古之文人,并不是看一幅二手自然山水那么简单,他总是需要“神飞扬”,确实对于十八贤来说,儒、道的境界不若佛,莲社风韵对于水墨山水的影响是实在的。

宗炳的“卧以远游”的媒介就是有诗意栖居的水墨山水,或长卷或中堂,不远足而仿佛处在山水间。

后来唐之王维高倡水墨为上,这就足够直接了,当然水墨为上只是方便之门,而墨是分五色的,作为诗佛的王维要求画中有诗,其本身不是最高的目的,而禅意的体悟方是最高的目的。想想莲社的那些贤人,未入莲社前皆在在儒家学说与庄老学说上有造诣的高人,他们最终体悟最高的道在佛学中,所以他们集聚在惠远的周围,形成当时最高的清流。

禅意的体悟为最终的目的,所以绘画,水墨山水绘画引导观者的最终目的亦在于斯。

作为李唐皇室后裔,文人的李成,便是北宋诗意栖居,禅意体悟的最高绘画宗师。惜墨如金的李成在运用墨色上的精致度,应当是唯一的,他的学生在这个方面是难以超越。李成的骨与神,其后人也只得皮与毛。

我们可以从两幅北宋作品来分析李成的绘画精神与韵味,这两幅作品分别是《茂林远岫图》、《临流独坐图》,这两幅作品都无款识,前一幅归在李成名下,后一幅归在范宽名下,但我这里,只借图说李成,或者说借花敬佛也可。一幅横式一幅纵式的作品,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看着就像在梦中,不是特别的清晰,远而望之皆有一种“烟云变灭”的感觉。静对两图,皆能产生“静穆中的伟大”(温克尔曼语)的心境。其实古代孤独的诗人,或者文人,他们是少数派,独立特行,我行我素,不与常人同风,是人中的神仙中人。茂林也好,临流也好,我们可以想想兰亭雅集,有茂林修竹,有清流激湍,这种情形,在两幅作品中参半的存在。

《茂林远岫图》主山之巍峨而崇峻,静中而充满动感,这是因为卷云皴的关系。山上有屋宇成群,似乎是白云深处有人家,或者若阆苑仙境的世界。群山上的林木苍苍,有的枝干卷曲古老,从主峰下飞流下的泉水,分了左中右三支分流而下,山下有溪流江潭,小桥人家,渔夫野人,增添水墨山水世界的生机与活力。

佚名《临流独坐图》

《临流独坐图》的皇山山势峥嵘巑岏,从山多姿态,山头林木郁然,所谓的从山也就是放大的石头,狮蹲虎立,各有风姿,下有小桥溪流人家,水中有轻舟一叶,尽管山势的构图占据主要画面,然而图的主旨却是临流独坐,那就是在静穆中坐对苍茫万古的感觉,面对大山,或者宏伟的自然,人是何其的渺小,诗人画师从宏伟的大自然,想到的是三千大千世界,人只有修行自己,也许能够清除内心的恐慌与孤独,获得无上菩提,也就是内心的安隐。

两图皆若水墨桃源的境界,也是画师心灵的折射。

观此两图,若王微说的:“披图按牒,效异山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观此两图,同样使得我们想到王逸少的言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然观图的体悟快感是一时,进一步的心境就是:“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这种孤独时的心境失落,也只有高尚的文人方有之心境,其实诗人画师老之至时,我们也就放下一切而卧在北窗下,望着南墙上的水墨山水,梦想联想回想的是曾经在少年时游历过的万里江山,这样的游目骋怀,就是宗炳的“卧游”,这就是“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王微《叙画》)的真实感受。

莲社贤人的“卧游”境界,是有深深的禅味的,不可不察。

同样观李成风情的北宋水墨山,

同观须弥山,

当唤起的不仅仅是诗意,

还有慈云法雨--

作者:雷家林,1964年生,1977年至1980年就学于湖南省艺术学校舞台美术科,从师李朋林,王新隆诸人,1981年入长沙西区文化馆学习半年从师朱辉,陆露音,1982年至1985年毕业于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书法以自学为主,受湖南名家史穆,颜家龙诸人指导。
  主要文章:《中国艺术散论》、《宋画哲学》、《家林论唐宋艺术》、《说唐代书法》、《说宋朝书法四家》、《提倡美书》、《家林读苦瓜和尚画语录》、《完美的女神--品读安格尔的《泉》》、《张旭与怀素的草书展示的唐朝浪漫精神》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