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痴呆老人念叨奇怪数字,儿女听后求助政府:查查27、81、241

 历史探奇 2022-12-21 发布于河南
安徽省淮北市某小区内,宋良友躺在床上,目光呆滞地望着天花板,嘴巴一张一合,发出微弱的声音。
房门打开,他的大女儿宋华端着水走了进来,将宋良友扶起身喂了一口水。水润过宋良友的喉咙,他砸吧了下嘴,又开始念叨。
宋华靠近父亲宋良友,仔细听他说什么。
“27……81……241……”
宋华不清楚这三组数字有什么含义,能让宋良友天天念着,她试图问过宋良友,但宋良友没有回应她,只是继续念着这三组数字。
宋华心中的疑虑越来越大,她想要弄清楚,这组数字是什么意思?
宋华记下这三组数字,她先是用电脑搜索,可惜一无所获,宋华沉思许久,或许数字和宋良友的经历有关?
在宋华的印象中,宋良友只是一位普通的煤矿工人,那这三组数字会不会是他当时工作的岗位号?
宋华和家里人商议后,偷偷联系了宋良友的工友,但大家都否认了这三组数字和煤矿的关系。那这三组数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宋家人百思不得其解,宋良友身患脑梗,他清醒的时间越来越短,可哪怕是在睡梦间,他依然会念叨着这三组数字。
正在宋家人疑惑之时,安徽淮北市要求采集退役军人的信息。
宋华知道宋良友曾经当过兵,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于是揣好宋良友的资料去了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表格上除了身份户籍信息之外,还有获得过的奖章,宋华在来之前从父亲的抽屉里翻出了几枚军功章,她在奖章那一栏写上了“曾入朝作战立功”,但具体是什么,宋华没有写。
她对父亲从军的这段经历并不太清楚,只知道宋良友当过兵。
信息表交了上去,淮北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马主任在审阅时,注意到了宋华写的内容,却对宋良友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似乎宋良友并没有来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寻求过帮助,这不禁引起了负责人的好奇。
可前来交表的宋华对宋良友参军的这段故事并不太了解,无法提供太多信息,她们只知道宋良友得过两次一等功,曾经九死一生从炮火中跑出来,身上有许多伤痕,其余的细节便不清楚了。
此时,宋华想起了什么,突然对马主任说,“我父亲经常念叨三组数字,不知道和他参军有没有关系?”
马主任提起了精神,宋华将宋良友经常挂在嘴边的数字说了出来,“27、81、241”。
等宋华离开后,马主任立刻让人去调出宋良友的档案。
这一看,把淮北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们纷纷惊呆了,马主任打电话给宋华,问他们一家子什么时候有空再来一趟,并表示希望能让宋良友接受采访,将他勇敢战斗的精神宣扬。
宋家人有些受宠若惊,又有些激动,宋华心脏怦怦怦直跳,偏头看向坐在轮椅上的父亲,他还在默默念着那组数字,是时候要揭露数字的谜底了。
1928年,宋良友出生在安徽省怀远县一个贫苦的农家里,从小宋良友就对军人十分向往,总想有一天能扛起枪保卫祖国,守护这片广袤的土地。
在他18岁这一年,宋良友参军了,1949年5月,他被编入了第27军81师241团3营12连,宋良友身材健壮,被选为了机枪手,同时他还是尖刀班班长。
每次训练,宋良友都会提前到,为战友准备好所需要的装备,等人全齐了,才开始这一天的练习。
宋良友的训练成绩名列前茅,但他没有骄傲,反而抽出时间帮助其他战友,毕竟上战场只有一次,倘若慢了敌军一步,那就有极大的可能牺牲。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出兵干涉,美国第七舰队驶入了基隆和高雄两个港口,故意阻止我军渡海进攻台湾。在10月,美军还越过了北纬38°线,多次侵入我国领空,甚至轰炸丹东地区,势要将战火烧进我国。
美军的恶行遭到了我国强烈的谴责,但美国却依然在挑衅。
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我国出兵支援,我国同意了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并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参战。
宋良友就在志愿军中。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旋律响起,宋良友坐在“大闷罐”里,身子随着车身摆动,他给战友们分配完食物,便依靠在车壁闭眼小憩。
满腔的热血随着时间越来越滚烫,越靠近战场,宋良友时不时还能听见飞机声、炮火声,他拽紧了身上的枪,他们一定要打赢这场战争,将侵略者赶出去。
宋良友很快适应了战场上的残酷,11月24日,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想要在圣诞节前终结朝鲜战争的总攻势,于是美军第10军的E.M.阿尔蒙德朝长津湖江界方向加强了进攻,让美军第7师进入到新兴里地区。
29日一大早,美军就对新兴里空投了许多炸弹,想要打通和美军第31团的联系。可我国的志愿军怎么会允许他们重新联系?
志愿军第81师242团顽强阻击,却低挡不住强大的炮火,只好先回窜,重新调整作战部署。经过研究探讨,志愿军27军决定先发起总攻,将这群美军歼灭。
“这是一场硬战!”一场硬碰硬的战斗。
宋良友所在的第81师241团由正西面和西南面朝新兴里发起进攻。
11月30日,长达15分钟的火炮声过后,志愿军纷纷冲向了手握大炮的美军。
宋良友架好机枪就朝美军方向打去,一时间他的耳边充斥着炮火声和战友们浴血杀敌的叫喊声,积雪被溅起到衣服上,宋良友便往前逼近。
“小心!”
宋良友来不及分辨这道声音的来源,他看见美军的一颗炮弹坠落在他不远处,糟糕!宋良友想要抱着机枪一起掩护,还没来得及摸到机枪,就被炮弹炸出的威力掀起。
宋良友脑海中一片空白,他只觉得眼前闪过强烈的光,下一秒便陷入了黑暗。
冰天雪地中的炮火一声高过一声,枪声将这片雪地染红,志愿军不断地向前逼近,他们只有一个信念,绝对不能放这群美军通过。
宋良友挂在悬崖的一棵树上,凛冽的寒风挂着他的脸庞,粗壮的树枝滴落暗红的血液,宋良友猛地抖了一激灵,他从昏迷中醒了过来。
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黑幕,宋良友感到身上传来的巨大疼痛,他痛得呲牙,耳边已经没了战火声,他不知道自己昏迷了多久。
宋良友此时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活下去!
宋良友的手抖索着摸上疼痛的地方,湿漉漉的,他还摸到一截滑滑的东西,宋良友稳住身子低头一看,呵,好家伙,连肠子都炸出来了。
宋良友咬紧牙关,将肠子塞回了腹腔,抽出身上的腰带,绑在伤口上,这一番动作耗尽了宋良友全部精力,他靠在树枝上喘着气。
不行,他必须要赶紧回到部队里救治,不然肯定就没命了。
宋良友随手抓了一把雪放入口中,等融化后才喝下去,宋良友想再撑一撑。
他借着月光看清了现在的情况,好在这段树枝离悬崖不远,又有草藤可以借助。宋良友抖落草藤上的积雪,忍着剧烈的疼痛起身,一步一步地攀爬回地面。
宋良友一步拖着一步,捂着腹部的伤口往部队走。
战友们见到宋良友时惊喜的跑上来,见到宋良友受伤又急忙抬他去救治,直到这一刻,宋良友才放心的闭上眼昏死过去。
等宋良友醒后,军里给他颁发了一等功勋章,这让宋良友欢喜不已。
1951年4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三八线”的南北地区发起了大规模的反击战。在一次突围战中,宋良友所在的241团被打散,仅剩团长隋克荣、宋良友等5人。
一番殊死拼搏后,宋良友带着两名战友突围成功,回到大部队后,再次荣立一等功。
两次一等功让宋良友的心如同火烧,一边是欢喜,一边是悲痛,他的战友一个又一个倒在了战场上。
根据安徽省淮北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资料显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宋良友荣立了两次一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四等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了“战斗英雄”称号。
如此赫赫战功,宋良友却没有和儿女们提过。
当宋华等人知道时,纷纷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宋良友穿越枪林炮火,换来的军功章却不曾和别人透露一句。
在宋华等人的印象中,宋良友就是一位普通的矿工。
1958年,宋良友退役后来到淮北市援建烈山矿,作为一线的生产矿工,宋良友有非常多的东西要学习,比如说综掘机、链板机、皮带机等采掘设备的使用,还有各种矿山知识。
宋良友的工友表示,他是一个很好学的人,每次有什么问题一定会弄到明白才行,在下矿时,有些工友偷懒不想带帽子,要是被宋良友发现,就会被他说几句。
宋良友用最高的标准要求着身边的人,尤其在安全方便,他一点都不含糊。
宋良友的徒弟祖国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起过一件事,他现在还有些后怕,如果当时不是宋良友警惕,他们可能都回不来了。
1961年4月,宋良友在一次煤层试采的时候,发现一段巷道顶部像是破了一个洞,有煤窸窸窣窣地往下漏。
这个情况让宋良友十分警惕,他喊住了前进的工友,自己反而往前走了几步去确认情况,所有人都屏息不敢说话,毕竟在矿下发生意外的话,他们有很大的可能被掩埋在这里。
宋良友观察了一会,他闻到了淡淡的瓦斯味,宋良友立即要求所有人弯腰迅速从工作面撤离回地面。
大伙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大气都不敢喘,猫着腰一个挨着一个往后退,才走了10米左右,工人就发现前方有碗口那么粗的撑木已经被塌方的煤层挤压歪了。
“轰……”
一声巨响让年轻的祖国英吓得缩了缩脖子,宋良友镇定地让大家赶紧上还在运转的链板机,靠人的双脚肯定是跑不过去了,只能依靠链板机运送出去。
宋良友站在链板机旁,让工友们趴着,护住脑袋。
等所有人都上去后,宋良友才跳上链板机趴好,转动的机器将他们送出了危险的塌方段。每个人出来后身上都是黑黑的。
站到地面上,宋良友才松了一口气,下一秒,板链机不堪塌方煤层的重压轰然断裂。
逃出来的人咽了咽口中的唾沫,再看向宋良友的眼光就变了,如果不是宋良友警惕,他们说不定就葬身在里面了。
面对工友的夸赞,宋良友没说什么,独自转身回了家里休息。
祖国英想着要不要替宋良友请几天假,看宋良友离开时的表情不太好,结果,第二天一大早,祖国英就看到宋良友出现在矿里。
他不由得对宋良友升起敬意,要知道昨天遭遇这种事情,好多工友都请假休息了,就连祖国英自己都不是很想下矿,可没想到宋良友居然和没事人似的来了矿里。
宋良友在烈山矿一干就是几十年,许多领导都认识宋良友,有时还会询问他一些关于矿的意见。
宋华回忆道,父亲在矿上做了许多年,带出了很多的徒弟,可他的心却是偏的,都不愿意帮助自家人。
原来,在宋华年轻时,她曾经想要进入烈山矿的“灯房”工作,平时就负责给矿场工人照明,和检查照明设备,可进入烈山矿要有严格的考核。
宋华虽然不担心自己考不过,但想着如果宋良友能和矿里的领导说几句话,照顾一下她会更好。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宋良友一听宋华这话,当即甩了脸,他撂下一句简单的“别给国家添麻烦”的话便去了矿山。
这让宋华的心里非常不是滋味,虽然知道父亲做得对,但宋华却气了许久,认为宋良友不心疼女儿。
1984年3月,宋良友光荣退休,他回到家里过起了含饴弄孙的日子。
然而到了2013年,宋良友突然患上了脑梗,没多久便瘫在床上,生活逐渐不能自理,也忘记了很多事情。
宋华已经记不得了是从那一天开始,宋良友嘴里突然念叨起了“27、81、241”这三组数字。
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人将宋良友的档案调出来后,这一段不为人知的峥嵘岁月才被解开,而那串数字,正是宋良友所在的27军-81师-241团-3营12连。
不平凡的人
宋华感慨道,如果不是淮北市要采集退役军人的信息,他们不会清楚宋良友这段被掩埋在岁月中的故事。
2022年10月,金台资讯记者来到了宋家,此时的宋良友已经认不清儿孙,说不清话了。
记者在他耳旁说了27、81、241这组数字时,宋良友眨了眨眼,不由自主地抿紧嘴唇,过了一会,难以自持的泪水滑落脸庞。
记者拿出了单位印制的画册,一页页翻开给宋良友看。
里面都是第27军81师241团战斗、工作、学习的照片,宋良友颤抖的手划过每张照片,他的眼圈更红了,嘴里含糊不清地念着“好……好……”
宋良友抚摸着画册,像是在抚摸遥远的战友。
宋华对记者说道,宋良友退役后一直没有申请过特殊待遇,也不许家里人到处去说他当过兵,所以这段往事一直被尘封。
说到这里,宋华笑了,前阵子宋良友的工友接受采访时,都诧异得瞪大了眼睛,谁都没想到宋良友居然获得过那么多的军功章,也没想到他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一员。
记者偏头看了眼呢喃的宋良友,眼眶不由得湿润。
抗美援朝战役,让宋良友许多的战友都留在了异乡,他们只能遥望着故土,而回来了的宋良友一直认为是他没把战友照顾好,认为自己没资格再享受国家给的特殊待遇,他从小就教导儿女们,“不要给国家添麻烦”。
阳光渐渐西斜,宋良友还坐在客厅里,他眷恋的目光黏在画册上,想要透过上面的照片去寻找熟悉又陌生的面孔。
来采访的记者来自宋良友的老部队,在余晖中,记者对着宋良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宋良友坐直了身板,回敬了一个军礼。
[4]金台资讯 《铭刻心底的三组数字》20221025
[5]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把肠子塞回肚子里继续战斗——宋良友》20200731
[6]安徽新闻联播 《志愿军老战士宋良友:无言亦是真英雄》20201015
[7]百度百科 宋良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