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随记】赵先生2.(学生时代)|| 周长荣

 一犁_书馆 2022-12-22 发布于江苏

作者:周长荣

题记:每个国民的个人史背后,才是最真诚的国家史

                          ——龙应台

七岁上学,这是现在小学一年级入学的一道红线,凭户口簿,一点都不能含糊。然而,赵先生入学年龄是五岁,比现在的孩子早两年。如果说这是幸运的话,那么这种幸运得益于那个特殊的年代,也得益于他老父亲的职业和他那个既是诊所又是家的老房子。

他父亲在家里开设的诊所坐落在距离小营小学一二百米的街道上,上学放学小营小学的老师们都从他家门口经过.。大概他小时候惹人喜欢吧,老师们喜欢有事没事的逗弄他,时间长了当然和他很熟悉。老师去上学会对他半开玩笑地说:“跟我上学去啊?”,一句戏言小孩子就当成了真话,他竟然就那么顺坡下驴,屁颠屁颠的就跟着人家老师去了。五六十年代,那时候学校也没有现在的那么严格的学籍制度,就那么一句玩笑话,他也就堂而皇之地坐在了一年级的课堂上了。

1961年,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最为严重的一年。赵先生说,他是吃着水煮山芋藤子的“饭”去上的学,那一年,他五岁。

第二年开学,一年级新生还没有报到,他就跟着原班级的老生坐进了二年级教室。他哥哥比他大三岁,又在一年级留了两次级这时居然和他同时上了二年级。我也不禁感叹,年龄相差几岁的亲兄弟上同一个年级,也确实是很少见的怪事。

1966年那场史无前例的狂飙卷起的时候他小学五年级。学校停课了。这些小学生不够“卫兵”的级别只能当“小兵”,当然,小兵也有红袖章,只不过中间不是“卫”而是“小”,由于他们确实“小,于是只能跟在那些“卫兵”后面摇旗呐喊。小营小学当时的教导主任叫王明,他们成天在校园跟在造反派老师的后面举着拳头排着队伍喊着:“打倒王明,打倒王明”,王明真的就在他们的叫喊声里被“拉下了马”。那天在我欢迎他的那个饭局上,他和《清江浦人家》的编辑陈军先生聊天,陈军先生问他知不知道小营小学教导主任王明,他笑着说王明就是被我们那时候“拉下马”的啊。

在社会上晃荡了两年后,1967年底,小营小学把他们的小学毕业证书送到了家。随着1969年春老三届的全部离校,为了填补学校的空缺,中学终于招收新生了。淮阴市区中学率先开始招生的是淮阴中学、清江中学和淮海中学(王营中学文革中改的名字即现在的淮州中学),时间是196810月。王营那时候的行政区划归于清江市。

应该说,淮阴市区中学的招生比淮阴县农村早了两个多月。那时候作为老三届的我们还在学校,我们就是在1968年底前帮助淮阴县渔沟中学招收完初一新生以后于1969年元月份才离校的。

和我们下乡招生的情况是一样的,那时候招收新生都需要挨门逐户去动员。经过几年的“斗、批、改”,老百姓已经把读不读书当成无所谓的事情了。这不,当淮海(王营)中学老师梁承泽在196810月份到家里去动员他上学的时候,他的外祖父直接断然拒绝:“不上,上学是下放,不上学也是下放!”。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动员他外祖父说,到学校可以学知识,外祖父不为所动:“不上,上学学毛主席语录,不上学也学毛主席语录”。多年“读书无用论”结出的恶果用他外祖父直率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了出来,这在那时候确实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不过,外祖父的气话归气话,学还是要上的,再加上后来居委会开会要求,外祖父也就不那么坚持了。

赵先生进入初一是在1968年的11月份,比本地区其它学校早几个月。他们那时候的学制两年,入学时没有课本,就是学习老人家的红宝书。大概到初二时方有临时编印的“工业基础知识”和“农业基础知识”。

 

“当年复课闹革命废除了旧教材,要自已编教材,什么《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什么三机一泵,工业机械等,还有对应的毛主席语录”。这是我的渔沟中学老师后来做清江中学校长的樊庆栋老师的回忆。

“在文革中,把原来的教材全部弃而不用。渔中组织教师重新编写教材,要求用毛泽东思想统帅教材。语文以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诗词,以及两报一刊的文章为主,数理化结合工农业需要编写。另外还专门编了一本《农业基础知识》,一本《工业基础知识》。分别请贫下中农和工人来提意见,认真修改。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新教材。”这是渔沟中学老师尤志心老师的回忆。

我的两位老师现在的回忆和赵先生的口述是一致的。

赵先生说,他们那时候一学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厂农村度过的。学水电,就在老淮安南门的水电站,学农就到夏家湖农场,学工就去清江化肥厂,学机械就去淮阴小营的二农机当翻砂工。

不过无论是学工学农他都并没有敷衍了事,而是认真对待。农业劳动的时候不护力气,工厂学习的时候爱动脑筋。在夏家湖夏收的学农中由于表现突出,还被班主任承文元老师评为“标兵”,发了一张油印的表彰证书,这张证书直到现在还保存在他的保险柜里。那年,他13岁。任何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最在乎的就是老师的肯定,那种肯定给他的激励无疑是非常之大的,直到多年后的今天,赵先生坦承,承文元老师对他的激励,足足影响了他一生。

除了在校外学工学农的日子,在学校当然也要完成课本的教学任务。要上课就要有老师,那时候很多老师都被打成了“牛鬼蛇神”,老师不够,怎么办?,无奈之下,为了弥补老师的缺额,除了没有问题的老师上课而外,被打入另类“罪行”轻一些的老师还可以代课。这些“问题老师”上课时,学生不称呼他们为老师,而是直呼其名。

有一位老师叫做朱经田,他是上海人,因为曾给美军顾问团当过少校翻译,文革前看到《人民画报》封面上的伟人像说他的面孔像小孩子似的,就因为这句话而获罪被打成“牛鬼蛇神”。不过,在任何情况下朱老师都还保留着军人的习惯,上课时同学只要一喊他的名字,他就下意识地两腿并拢,“啪”的一个立正,高声回答:“有”!

那个时代,这些“问题老师”上课时战战兢兢,就是没有问题的老师上课也是如履薄冰。一次,有一位语文老师上课讲解毛主席诗词时不知道说了一句什么不合时宜的话,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人高马大的习过武的同学从教室后面一跃而起跳过课桌冲上讲台,拎起老师的领子宣布他是“现行反革命”,当场找来纸板挂上牌子进行批斗。还有一位名叫连环的老师,他喜欢吃排骨的爱好也变成了他的罪状,理由是因为老人家说过工人阶级是硬骨头,你天天想着吃骨头就是要消灭我们工人阶级。不过连老师由于“罪行”较轻,在后来王营中学的“牛鬼蛇神”劳改大队里还弄了一个大队长的头衔

1969年,赵先生进入初中的那一年他的户口已经随着全家下放去了钵池,他由于年龄太小,外祖父不舍而把他给留了下来,继续读到高中毕业,因此,他中学的几年是跟随外祖父生活的。那时候学校回来虽然没有什么家庭作业,但他晚上喜欢点灯看书,点灯是要耗费煤油的,而煤油是要花钱去买的。那年月的一分钱都是来之不易的啊!他的外祖母心疼钱,晚上看到灯亮都会不乐意,有时还会真真假假的责罚她。直到他上高中以后可以去学校上晚自习情况才有所改观。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就是在这种乱哄哄的氛围里,就凭这两本“基础知识”,在那种学工学农的日子里,他们度过了那四年的特殊年代的初中高中。

这也难怪他们的高中学历后来在社会上难以得到认可,原因很简单,且不说中学需要六年的时间而他们只读了四年。就是那四年也是在农村工厂度过的没有真正学到什么文化知识的。所以,后来赵先生他们进入医院工作后,医院并不承认他们的中学学历。不过医院还是很负责任的,为他们这一些人举办了夜校,从淮中、清江中学请来老师为他们授课,通过参加夜校的再学习进行文化资格考试方才勉强认可了他们的初中学历,发给他一纸“学历证书”,这份珍贵的证书他还完好保存至今。


作者简介

周长荣  男,淮安市清江浦区人,1950年出生,2010年退休于第二人民医院。现于市老年大学习,爱好诗词文学,古典诗词常见于《一品梅诗刊》《淮海诗苑》等刊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