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当年每月收入仅有350块大洋,放到现在是什么收入水平?

 粤海画苑 2022-12-22 发布于广东

这么说吧,别看鲁迅先生当时月薪“仅有”350块大洋,但他一年的工资,就能在北京买下一座三进共32间房的四合院。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年初,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邀请,出任了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之后在当年八月,鲁迅又被任命为教育部佥事,在此期间,他的工资收入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这一点,在他的日记中就有所体现。

下午收本月俸百二十五元,半俸也。---《鲁迅日记.1912年8月30日》

也就是说,当时鲁迅收到了八月份的工资,共计125个大洋,但这仅仅是当月整体工资的一半,而这么算下来的话,他的整体月工资,是250个大洋。

随后几年,鲁迅的工资继续在不断提升,比如他在1916年2月26日的日记中就写到,当天上午,收本月薪俸为“二百八十八元”。

而到了当年5月,鲁迅的月薪则上涨至每月300大洋,此后略有浮动,大致在350个大洋上下。

听起来,鲁迅先生这一个月三百多大洋的工资收入,似乎并不高,但实际上这是个错觉,单凭工资收入,鲁迅先生在当时就已经是妥妥的中高收入阶层。

而在他的日记中,就有大量他花钱的记录,我们可以就此做一个对比。

比如在1916年的正月,鲁迅曾去参加一个朋友(日记中记为“吴鋉百”)嫁女儿的婚宴,而当时他所上的贺礼,为一块大洋。

再有,也是在当年正月,鲁迅又参加了一场葬礼(祝荫庭丧母),所上礼金,同样是一元。

也就是说,在当时,一块大洋就可以满足参加婚丧嫁娶的礼金,而放到现代的话,即便是搁到农村,随礼至少也得一百元以上才行。

按照这个标准来算的话,当时鲁迅先生每月收入350元的话,那么一个月下来,就相当于现代的35000元。

当然,这么算的话有点随意,那我们再来看与鲁迅同时代的人,收入水平如何。

先说和鲁迅同级别的人,也就是同样在政府部门工作,也和鲁迅一样担任教授之类的高级知识分子。

比如蔡元培,他在1917年至1927年期间,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而据考证,当时他的月薪为每个月600元。

而被蔡元培聘请来担任文科学长的陈独秀(1917年1月就职),月薪则为320元。

另外还有,在1917年的冬天时,受聘开始担任北大图书馆馆长的李大钊,当时的月薪,是为120元。

这么一看的话,鲁迅先生当时的月薪处在中等水平,但如果拿当时的大多数普通人的收入去对比的话,就知道他的收入有多高了。

比如当时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月薪仅有八元而已。

还有,在《银圆时代生活史》一书中记载,当时上海洋行的一个经理,每个月的月薪收入也只有25元而已。

而要是洋行的普通职员的话,每个月工资也就在14到20个大洋之间浮动。

虽说洋行普通职员的收入并不高,但比着那些靠着劳动力赚钱的人,已经好上不少,当时一个工厂的纺织女工,辛苦一个月下来,也就是10到15个大洋不等。

就连当时的巡警,一个月也不过七八块大洋,至于那些在大街上靠着拉人力车,或者摆摊卖东西赚钱的辛苦人,自然就更低了。

但这还不算什么,根据资料记载,当时在农村,一些为地主家做长工的人,一年下来,也就只能挣到十几个大洋,折合下来,每个月才一个大洋。

而再去看鲁迅先生每个月350元大洋的收入,那何止是高收入人群,简直就是“富豪”,他工作一个月,相当于地主家长工干上350个月,也就是30年上下。

如果放到现代,以工厂的女工为例子,一个月再怎么着,也得挣个3000元到5000元之间,我们取最低数,按3000元来算。

鲁迅一个月为350元大洋,而当时的纺织女工一个月则为10到15个大洋不等,就按照顶格的15个大洋,那么这么算下来,鲁迅一个月的收入,是女工的23倍多点。

那么套用到现代,按照女工每个月平均三千的工资收入,23倍的话,则为69000元。

这么看来的话,鲁迅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高级金领,其收入水平,已经远超至少八成以上的普通人。

当然,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就是放到现代,也确实是高收入人群,比如很多知名大学里的高级教授,或者是一些专业度极高的人才,每个月工资收入个几万块,也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但不管怎么说,鲁迅先生的当时的收入,绝对是已经属于佼佼者,就算是放到现代,也是属于金领级别的收入群体。

不过,单纯谈收入而不谈物价,得出的对比也不具备太多的参考价值,如果再对比当时的物价以及购买力的话,就会发现,按照鲁迅先生的收入水平,那小日子绝对能过的相当滋润

当时在上海,一块大洋,能购买到三十斤大米,而在北京,一块半大洋,则能买到一袋三十斤装的洋面粉。

同样是在北京,猪肉在当时为二角钱半一斤(一块大洋等于十角),而牛肉则为三角一斤。

另外,被当时许多人都喜欢购买的上海产皮鞋,价格为2个半大洋一双,曾经在1934年,中央军从美国购买回来一批高档的长筒男靴,价格稍贵,为15个大洋一双。

按照上述这样的物价,那鲁迅先生一个月350元的工资收入,真的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什么。

还有就是奢侈品方面,依照鲁迅先生的收入,同样也消费的起。

根据资料记载,当时英制'茄力克'香烟,一罐50支包装的价格,为1块大洋,而著名的三星白兰地,则为6块大洋一瓶。

更高级点的,比如自行车,当时新车的价格为150块大洋。

此外当时已经出现有汽车,最便宜的汽车品牌为“佩佩奥斯汀”,其整车价格为1100块大洋一辆,同时当时的汽油价格则为四角到五角之间。

再往上的道奇汽车,一般整车的价格则在3000大洋上下。

也就是说,鲁迅先生一个月的收入,可以抽进口的香烟,同时喝品牌的洋酒,另外买辆自行车也不成问题,如果攒上一年的工资,那么买一辆进口小轿车开开,同样也是可以实现的。

并且更重要的是,完成这些对于鲁迅先生说并没有什么压力。

而放到现代的话,这也是远超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毕竟现代的普通上班族,谁也做不到在抽着进口烟,喝着洋酒,顿顿有大鱼大肉的情况下,还能买一辆进口小汽车。

所以,从这个购买力和物价方面来看,鲁迅先生属于是金领中的金领。

另外,鲁迅先生一生最大的两次支出,和我们现代大部分人一样,也是花在了置办房产上面,他曾先后两次在北京买过两处房产。

第一次是在1919年,当时经他介绍,他的弟弟周作人已经在北大任教,考虑到家人生活方便,也为了完成早年曾经许诺的三兄弟永不分家的夙愿,因此在1912年,经过他多次看房后,最终卖掉绍兴祖宅,在八道湾11号院,买下了一处房产。

那么,这处房产有多大呢?按照资料记载,该宅子前后有三进,大约有三十间房子,其中包括有正房、厢房、耳房等,并且还有个大花园和一个小跨院。

这种规模的宅子,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豪宅了,并且还是位于首都寸土寸金地段的豪宅。

而购买此处宅子的价格,根据资料记载为3500元,相当于鲁迅先生当时十个月的工资,加上后期修缮、添置家具等,总共花费也就等同于他一年的工资。

试想,搁到现代的话,能用一年的工资,在北京买一套这么大的房产,恐怕能实现的人,真的并不多。

不过,鲁迅先生购买的这套房产,总花费并不是他一个人全包的,具体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卖掉绍兴祖宅的收入,这个大约为1000大洋多一点。

另外一部分,是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也拿了一部分钱,不过具体他拿了多少这个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套房产他确实也贡献出了自己该贡献的那一部分。

最后一部分,才是鲁迅先生出资,而这三部分合起来后,总算凑够了该房产的总价。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就为日后鲁迅先生与弟弟周作人决裂埋下了伏笔,在八道湾11号院住了大约有四年多之后,鲁迅兄弟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终他决定,搬离这里,另觅住处。

至于鲁迅先生为何会出现兄弟失和的情况,历来说法很多,较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当时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掌管着家里的经济大权,包括鲁迅的收入也都上交给她,但她却花钱大手大脚,因此就产生了矛盾。

到了后来,羽太信子又挑拨怂恿周作人,最终促使周作人与哥哥彻底决裂。

当然,这种说法具体是不是真相还有待考证,但在1923年年中,鲁迅确实搬出了八道湾11号院,并在当年10月,购买了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21号院的一处平民四合院。

并且,当时鲁迅先生在购买这座四合院时,由于手头并无宽裕的钱(之前的工资收入均上交家用),不得已之下,只得向两位好友许寿棠和齐宗颐各借了四百大洋,方才买下这座宅院。

也就是说,这座宅院的花费,共计为800个大洋。

这座宅院,便是如今的北京鲁迅故居,其建筑规模为北房三间,南房三间,另外还有东西厢房各两间,其占地面积为78平方米,而建筑面积则为222.72平方米。

也就是说,按照鲁迅先生当时的工资标准,他是花了两个半月的工资收入,就买到了一个两百多平方米的宅子,并且还包含地皮在内,更重要的还是在北京。

而这个价格标准,放到现代,别说用两个半月的工资,就是能用20年的工资收入(只说普通收入人群,超高收入的群体不包括此列),能在北、上、广、深这几个大城市买这么一处房产,估计也是较为困难。

甚至别说是北上广深,就是普通的省会城市,怕是难度也不小。

总之就是,鲁迅先生当年每个月350块大洋的收入,不管是在当时,还是按照购买力放到现代对比,都是妥妥的高收入人群,生活质量是绝对比大部分都好上很多,并且这还没有算鲁迅先生代课、写书等其他收入,如果加在一起的话,当时他的收入水平,那几乎是可以用“钻石领”来形容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