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苑】徐一||阜阳的面条

 颍州文学 2022-12-22 发布于安徽




阜阳的面条
文/徐一
5
像许多阜阳人一样,我也喜欢吃面条。好在纽约市是一个商品集散地,住在这里可以买到各种面条。几十年间,我吃过捞面、炒面、拌面、拉面、烩面、冷面、热干面等中式面条。此外,我还吃过意大利面、日本拉面及韩国泡面等他类面条。但不管吃哪一种面条,都吃不出阜阳面条的味道。
什么是阜阳面条?简单说它有两个特点:一、种类繁多,如煮面、蒸面、炒面等。做法不同,味道就不一样。二、随行就市。阜阳面条经常与时令蔬菜搭配,到什么季节吃什么面条。行文至此,脑子一下子涌出好几种面条,如蒸面、蛋面和豆杂面。
最好吃的蒸面是豆芽肉丝蒸面。蒸面的面条要机器压的,有嚼劲。那时候,我家住在大寺街,与大寺街交界的鹿祠街上就有一家面条店。我经常拿着一袋面粉去这家面条店换面条。店员用秤称一下面粉,收下加工费,给出同等面粉的面条。除了面条外,蒸面还要有菜。豆芽要黄豆芽,肉丝是用刀切成的。那时,家里烧饭用地锅,配有风箱。姥姥先把豆芽肉丝炒七成熟,将其中一部分平摊在锅底,撒点水,上面摊上一层面条,锅盖盖住,用小火慢烧。几分钟后,再放一层菜和一层面条,重复几次直至放完。水干后,锅盖揭开,姥姥用锅铲将面条和菜拌匀,然后给每人盛上一碗。我吃后觉得口齿留香啊。
蛋面要用鸡蛋作水,人工和面。那时候,鸡蛋很金贵,故蛋面也不常吃。蛋面煮好,盛到碗里,上面放上一层荆芥,再放一点醋。这时,面条呈金黄色,荆芥是翠绿色,很好看。吃起来,面条硬硬的,荆芥香香的,很可口。有次与一南方朋友谈到荆芥,他觉得荆芥味道有点冲,吃不惯,但阜阳人吃得惯。不过,离开阜阳几十年,再也未吃过荆芥。
豆杂面要配芝麻叶才好吃。有一次,母亲老家的一个农村亲戚送来一小捆深绿色植物。姥姥一看就说,芝麻叶,好东西。当天中午,姥姥在和面时加入一点豆面,和出来的面又黄又硬,做成面条。面条放进锅里煮,再放入切成段的芝麻叶。芝麻叶豆杂面闻起来特别香,吃起来很过瘾。
早年在纽约读研究生时,早餐和中餐都是西餐,我晚餐就吃鸡蛋面。鸡蛋好买,但是挂面和青菜只有曼哈顿唐人街有。因此,我时常下课后拐到唐人街的华人超市去买。有一次,因为忙于功课,竟然忘记买面条,回家就吃个面包垫垫。做完作业后,肚子饿得咕咕叫,就去附近的美国超市看看。结果,我看到了意大利面条。意大利面条是黄色的,形状各异,有实心、空心及螺旋状几种。因饥饿难忍,我先买一种实心的意大利面条回家。我像煮挂面一样煮意大利面条,吃后觉得意大利面条滑滑的,不容易烂。一段时间内,我就吃意大利面条,直到把那个超市里的意大利面条吃了一遍。
多年前,我去曼哈顿的东村(靠近联合国大厦)办事。办完事往回走,看到一个饭店门口挂着一个大大的汉字“面”,就决定在这里解决午饭问题。面馆是开放的,食客可以看到厨师工作。厨师把面先下好,再加上配料和汤汁,十来分钟做好。老板见我是华人,就坐在饭桌对面与我聊天。他说自己是北京人,几个月前开了这家面馆,但生意不好,因为周围有六七家面馆,有中国面条和日本拉面。吃完后,我们交换了名片。几个月后,我竟然收到他的短信,说他在曼哈顿上西城(哥伦比亚大学附件)开了第二家面馆,欢迎我去品尝。从这个情况推测,他的面馆生意应该不错。
曼哈顿的时代广场是纽约市的商业中心,租金昂贵,但附近开有几件日本拉面馆。按阜阳话来说,能在这里开店不是凡脚。我去看了其中一个,一碗拉面要价20美元左右,比8美元一碗的兰州拉面高出两倍还多。店内食客不少,既有日本人,也有其他族裔。为了将日本拉面推入美国社会,日本人很拼命。多年前,九家日本拉面品牌联合在曼哈顿举办免费试吃活动,吸引美国人前去尝鲜,当时人山人海,还有警察在旁边维持秩序。
同时,日本拉面推广机构还鼓励其他族裔也开拉面馆,负责培训经营者,并提供所需设备和面条。因此,许多中餐馆老板改行开日本拉面馆。我曾经去过广东移民开的日本拉面馆。面馆在曼哈顿的一个半地下室内,生意不错。老板透露,日本拉面最关键的是面汤,要熬十几个小时,他的面汤是一位日本博士研发出来的。我当即买了一碗拉面,吃后觉得汤的味道还可以,就是太浓了。
韩国人也在向美国社会推广韩国泡面,但不做面馆,而是主攻店面销售。韩国泡面不仅在韩国超市有售,而且也进入华人超市以及大型美国超市。有一次,我在华人超市遇到“辛”牌韩国泡面,买了一大包回家,里面有12小包泡面。我当天就用煮了一包泡面,吃后觉得面条还不错,就是味道太辣,吃不惯。
离开家乡的时间越久,越是思念家乡,也思念家乡的美食。我也曾试图复制上述的几种面条,但总是找不齐配料,不是缺这就是缺那。由此看来,如果想吃地道的阜阳面条,只能回家乡品尝了。
(作者授权发布,原刊《颍州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