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1年中国人熟知的“大眼睛女孩”,如今怎么样了?已是副厅级别

 粤海画苑 2022-12-22 发布于广东

1991年一张质朴的小脸出现在大众视野,乱糟糟的童花头,干到起皮的小嘴,女孩的贫苦一目了然。

但女孩却拥有一双清澈如水晶一般的大眼睛,手握铅笔怯懦地看向镜头,对知识的渴望直击人心。

文章图片1

“大眼睛”

她就是苏明娟,来自安徽省金寨县,在四面透风的乡村校园,她的眼睛点燃了世人对山村孩子教育的关注,她也成为希望工程的“代言人”。

如今31年过去了,这位大眼睛女孩的命运是否改写?她如今过得怎么样呢?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22年7月26日,安徽六安裕安区罗集乡兴隆小学迎来了团省委的调研考察团。

地处偏远的罗集乡,为了让当地的孩子有学上有书读,当地党委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开办兴隆小学。

文章图片2

当地还有一些孩子受制于家庭困难,在失学的边缘挣扎,急需社会的帮扶拯救。

考察团一行中有位特殊的嘉宾,她此次前来就是为了实地考察周边情况,为接下来的援建帮扶做准备。

她就是当年那个“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得益于那张老照片,如今的她已经学有所成,甚至知识改变命运。

她开始反哺社会,想让更多的“大眼睛”因为“希望工程”明亮起来。

文章图片3

苏明娟1983年出生在金寨县张湾村,当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出了名的贫困县,苏家跟大家一样土里刨食,日子过得特别艰辛。

苏明娟眼看着到了上学的年龄,看着村里家境稍微强一些的同龄人都背上了书包,她渴望但也知不可求。

家里的情况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孩子太小了需要妈妈照顾,养家的重担基本都压在父亲苏良友身上。

当了一辈子农民,苏良友也没什么特别赚钱的法子,自家地里起早贪黑,产出的那点粮食换了钱勉强让一家人不饿死。

文章图片4

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没有任何值钱的家当和存款,稍微有个头疼脑热都要跟邻居商量着借点钱。

7岁的苏明娟渴望上学,但也很懂事,她知道爸妈不容易,从来也不吵闹,默默地帮着家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分担点父母的压力。

女儿的懂事让父母很欣慰,苏良友夫妻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们也深知自己这辈子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才过得这么艰难。

文章图片5

苏良友去学校打听了学费,一学期要70多块钱,对于捉襟见肘的苏家这是笔巨款。

但为了能让女儿有机会逆天改命,苏良友咬咬牙准备送苏明娟上学。

报名前的几个月,苏明娟几乎就没怎么见过爸爸,听妈妈说爸爸是上山去砍柴了。

苏良友那段时间披星戴月,除了伺候庄稼就是上山砍柴,晚上好不容易到了家里还要把柴劈好码好,然后去各个村头卖柴火换点钱回来。

几个月下来,苏良友又黑又瘦,但他终于攒出了女儿的学费,虽然都是毛票,但苏明娟终于能上学了。

文章图片6

苏明娟

在义务教育还没完全普及的乡村,让一个女娃娃去念书,在乡亲们眼中是很不划算的,毕竟女孩长大要嫁人,不少乡亲觉得苏良友这么辛苦还办了糊涂事。

当地很多女孩没读过书,或者早早就辍学帮家里务农,等再大点也就出嫁了,不用娘家操心,草草过完一辈子。

但苏良友还是坚定地把好不容易攒到的钱交给了女儿,苏明娟的命运由此改写。

她拿着那叠带着父亲体温的毛票去了学校,在金寨县三合乡张湾小学终于捧上了书本。

文章图片7

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张明娟特别珍惜读书的时光,虽然还小,但她已经意识到自己能有机会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她总是早早就出发,走上2公里山路到了学堂,就是为了多看一会书。

苏明娟内心还是有些忐忑的,她知道父亲为了学费焦头烂额,说不定下个学期就攒不出来学费,她就很可能失学。

在四面透风的山村小学,苏明娟埋头苦读,此时的她还不知道,一年后她会迎来新的机遇。

文章图片8

大眼睛轰动全国

1991年摄影师谢海龙来安徽采风,他在苦苦寻找个转型的机会。

谢海龙之前的作品寄情山水,虽然也拍得很好,但业内同好提醒他这些照片缺少灵魂,缺少冲击力,甚至有些心急口快的建议他可以考虑转行。

但谢海龙对摄影的爱好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也在思索怎样能拍出打动人心的照片。

文章图片9

一天,在街上取景的谢海龙无意间看到了“希望工程”的宣传标语,瞬间点燃了谢海龙的创作欲望,他找到了真正值得关注的群体。

为此他特意跟单位请了一年的假期,去各个山村找寻目标,他准备通过镜头记录我国贫困地区真实的教育情况。

1991年谢海龙走访20多个省市,去了100多个县,深知不少贫困山区还没普及基础教育,但第一次到访金寨的时候,他还是大吃一惊。

张湾小学破旧地跟旧时的牛棚都快差不多了,低矮的校舍没有电灯,孩子们就靠着自然天光看书。

文章图片10

教室里的窗户都没钱装玻璃,再冷的天也四面通风,为了保证采光连糊上报纸都不行,一下大雨靠窗的位置就淋个透湿。

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还不算最苦的,由于教师不足,甚至两三个年级的孩子还要混用一个教师,老师先给高年级讲完布置作业再给低年级教学。

跟着上学的孩子走了这么长的山路,谢海龙想找把单独的椅子休息一下都没寻到,最后还是孩子们下课才勉强在凳子上坐了一会。

就是这样的情况深深触动了谢海龙,他跟老师打过招呼后就开始在学校里拍摄取材。

文章图片11

孩子们虽然穿着打了补丁还破洞的衣服,但面对镜头他们还是展露了淳朴的笑容,还要不少孩子第一次见照相机,求着谢海龙给他们多拍几张。

谢海龙在张湾小学拍摄的时候,苏明娟也正在教室里认真写作业,对于这个突然闯入教室的陌生叔叔她并没有跟其他同学一样凑上去,只是好奇的抬头看了几眼。

谢海龙拍摄完素材后就离开了张湾小学,那时候他还没注意到,此时他的相机里已经记录下一个女孩渴求知识的模样。

回到家里,谢海龙开始整理拍摄素材,在一种孩子们的欢笑中,谢海龙一眼就看到了那双清澈的大眼睛,苏明娟明亮的双眸正盯着前方,直击心灵。

文章图片12

谢海龙去山区拍摄孩子们的初衷,就是为了呼吁大众关注山区孩子受教育问题,这么多的素材中,当看到苏明娟的那一刻,他就明白了这双眼睛就是自己苦苦找寻的目标。

同年,谢海龙自己发布了影集,在“我要上学”主题中,苏明娟的这张照片被命名为《大眼睛》。

而这双大眼睛透露的渴望,一经发布就引发广泛关注,各大媒体都报道转发了苏明娟的照片,这张照片也直接成为“希望工程”的象征。

照片成功唤醒了大众对山村失学孩子的关注,苏明娟也因此受益。

文章图片13

作为第一个被关注的孩子,不少好心人打听到苏明娟的信息,开始组织给她捐款捐物。

从砸碎小猪存钱罐的孩子,到勤工俭学的大学生,离退休的老夫妻……无数的爱意向苏明娟涌来,她终于不用发愁上学的问题了。

苏明娟到现在还记得她的第一位自助者李万,在苏明娟小学的时候,每年都能收到他寄来的1000元钱和一封充满鼓励的手写信。

“条件的艰苦我们可以一起克服,但读书要坚持下去,才有出路……”

文章图片14

来自捐助者的鼓励让苏明娟更是孜孜不倦地追求学业进步,即使身边还是有同龄人辍学,苏明娟还能继续学习勇往直前。

这些雪花般飞来的鼓励,都是苏明娟一生的宝藏,她小心翼翼地都保管好放在一个匣子里,成为她的精神支柱。

纷至沓来的捐赠,让苏明娟一家解了燃眉之急,善良忠厚的苏良友觉得大家的救助已经足够,就想退回一些捐款。

尤其是一对来自大连退休老夫妻的捐款,虽然在信中他们说生活没有问题,但苏良友觉得自己能赚钱可以养活家人,他还是不想麻烦这对老人。

文章图片15

苏良友让苏明娟联系上了大连的这对老夫妻,但他们坚持不收回已经捐出去的钱,在跟对方沟通同意后,苏明娟代表他们把钱捐给了希望工程。

至今苏明娟还记得父亲对自己的教导“做人要学会知恩图报!”

这家人受助于众人也都在身体力行的回报感恩,学业上苏明娟全力以赴,生活上苏良友想方设法多赚钱少动用捐款。

苏明娟的妈妈钟业臻虽然只会操持家务,但出于感激,她动手纳鞋底,做出了一双双布鞋,春节的时候腌好腊肉,寄给这些好心人表示感谢。

文章图片16

由于几乎全国人民都见过大眼睛的照片,为了配合希望工程宣传,在精进学业的同时,苏明娟还会配合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读初中时,有一天她在家中做作业,村长急匆匆的跑来,着急忙慌的告诉她母亲:

“你赶紧给娟收拾下行李,她过两天要去北京开会哩!”

才14岁的苏明娟就这样懵懂地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她是第一次到北京,也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的会议,但与会的不少人都认出了她。

文章图片17

这个会议是中国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苏明娟是所有参会者里最小的,她被选上了团中央候补委员。

苏明娟被选上的消息比她人还早回到村里,村民们都兴奋不已,以为是山窝窝里出了个国家大官。

这个误会直到苏明娟回到村里才被解开,这不是个吃官粮的职位,是国家给她的认可和鼓励。

苏明娟的照片让希望工程深入人心,也让不少跟苏明娟一样情况的孩子受益,没有走上辍学的老路。

文章图片18

就在众人的助力下,苏明娟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并于2003年考上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金融系。

这个从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终于有机会施展拳脚,她实现了儿时读大学的梦想,现在也有机会用自己的双手反哺社会了。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苏明娟的大学学费是国家帮扶的,走出山区她决定要自己养活自己,让好心人的捐款能更多地用在需要帮助的孩子身上。

文章图片19

从大一开始,苏明娟平时在学校认真念书,一有空闲就会去打工赚取生活费勤工俭学。

大学期间她去售楼处卖过房子,还去北京摩托罗拉的总部实习过财务岗位。

由于“大眼睛”的照片太有名了,苏明娟还跟谢海龙商量,两人一起拍卖了照片,得到的30多万元他们一分没动,这笔钱被捐给了西藏,在当地建立起一所新的希望小学。

苏明娟最难忘的大学经历是她作为学生会组织部长,在一年暑假,她带着几个同学一起去家乡跟困难的贫困村支教的事情。

文章图片20

到了村里的小学,苏明娟仿佛又回到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同样四面透风的校舍,十几年过去了,条件还是跟当年一样艰苦。

苏明娟组织同学们一起给孩子们开课,几天的时间,她跟这里的孩子们建立起深厚的情感。

在众多孩子中,有个女孩让苏明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的情况甚至比自己小时候还要困苦。

女孩的父亲早早就抛弃了妻女,独自拉扯孩子的单亲妈妈到现在都没办法给孩子落户,赤贫的家境让他们只能在好心人的屋檐下搭个雨棚艰难生活。

文章图片21

这位母亲为了能养活女儿,每天就靠着去河里抓黄鳝为生,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女孩很可能因为家境辍学。

为了深入了解女孩的情况,苏明娟跟着女孩回了她家,这个家最值钱的就是茅草搭的棚顶,连口锅都找不到,也不知道每天女孩和妈妈都吃什么度日。

苏明娟当时眼圈就红了,她和同学们帮女孩将家里收拾打扫一下,然后拿着几人凑的钱去买了锅和菜,等女孩妈妈回来的时候,家里第一次有了烟火气。

虽然苏明娟只是简单的做了菜,这可能是女孩少有丰盛的一顿饭,母女两人吃得很香甜,当妈的还不停的把自己盘里的菜拨给女儿。

文章图片22

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让孩子去念书,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正是希望工程需要帮扶的对象。

苏明娟走之前把几个人身上的钱都凑了一下,大概有个一千多块钱,全部都交给了女孩妈妈,这笔钱可以让她砌个水池,这样抓来的黄鳝就可以养起来卖钱了。

从小学就能受到帮助的苏明娟被深深触动,她能有机会得到帮助,但还有很多孩子还挣扎在贫困线,她必须为他们做点什么。

大学毕业后,苏明娟进入了安徽省工商银行工作,单位的福利待遇很不错,不仅一日三餐有着落,还分配了一套两居室公寓给她。

文章图片23

苏明娟没有因为待遇上去了就忘记了初心,她把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捐了出去,之后每个月都会拿出1000元捐给希望工程,希望能帮助更多孩子们。

正是因为苏明娟这只蝴蝶煽动了翅膀,千千万万的孩子们受益于希望工程,如今苏明娟也加入了帮扶队伍,让更多的孩子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2017年,常年热衷慈善的苏明娟当选安徽省共青团省委副书记。

苏明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当年受到了多少帮助,如今她不当大官也要帮助更多的人,让希望传播出去,让孩子们有机会领略到生命不一样的光彩。

文章图片24

苏明娟说过一句话:

“通过那张照片很多人都记住了我,但我希望大家能记住的是希望工程。”

这句话真切地表达了她对孩子能读书这件事有多么挂念,不惜用一生耕耘来普及教育,只希望旁人不要成为曾经年幼的自己。

她成立了助学基金,目前“苏明娟助学基金”已经帮扶了80多位贫困大学生,并且参与援建了3所希望小学。

文章图片25

这次到兴隆小学考察也是苏明娟准备要定点帮扶,并且已经初步建立了援助建设项目的内容,后续如果顺利,将会有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如今苏明娟已经成了家,丈夫是她的同学,也很支持妻子的爱心事业。

因为这些年苏明娟受益于希望工程,家里不用太操心她的学费,苏良友这赚的钱都用在改善家境上,之后也给苏明娟添了一个弟弟。

现在苏明娟的弟弟也有些让姐姐牵挂不安,也许是年龄差距太大,上高中的弟弟到了叛逆期,有些不听家里的劝告。

文章图片26

看着家境因为姐姐工作好了一些,可能弟弟也有了懈怠之心,变的不爱念书,对此苏明娟急得不行,她切身体验过学习到底意味着什么。

苏明娟如今每年都要回一次老家,翻山涉水要走上40公里的路程,回去一次就要花上整整一天。

她每次都用自己的双脚再次丈量走出山区的步伐,这次回家她也要带着弟弟体验一下走出去的艰辛,走过这条路,世界将会完全不同。

文章图片27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以善念回报曾经帮助过她的社会,苏明娟一直在路上。

爱心的不断接力,建起了一间间山村小学,让一个又一个孩子背上书包,希望工程汇聚起爱的海洋,让更多的“大眼睛”得以熠熠生辉。

期待这些孩子们能长成参天大树,长大后再跟苏明娟一起献出爱心,把恩情还给社会,让世界被爱环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