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东侃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高兴的意思还是悲伤的意思?

 知行碎片 2022-12-22 发布于河南

向东侃《一句顶一万句》

杨百顺十岁到十五岁,在镇上老汪的私塾读过几年《论语》。

我们对杨百顺的了解,知道他在十三岁时,把他爹老杨把赶大车的老马当朋友,而老马不把他爹老杨当朋友的事说破后,挨了他爹老杨一顿打;因为看罗长礼喊丧丢了家里一只羊,又挨了他爹一顿打。这都是在镇上老汪那里上私塾时发生的事。

本节写了杨百顺的私塾先生老汪的孤独。老汪他爹是个箍桶匠,因为宅基地纠纷与邻居打官司,官司没打赢,把自家的宅基地也打进去了。他希望儿子老汪上学后衣锦还乡,为自己伸张冤屈报仇雪恨,但老汪没毕业,就被人打得遍体鳞伤,从学校跑回家誓死不提上学的事。

老汪是茶壶里煮饺子——有水倒不出来,后来,镇上东家老范收留了他,让他教脑子有些慢的儿子范钦臣学业。其他穷人家的孩子,可以跟着上学不用教束脩。

徒儿们对他讲的课不理解,平添了他许多烦恼,他与这些徒儿们没有话说。他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理解为朋友从远方来了,孔子高兴。而老汪却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有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留下了眼泪。

由于不被人理解,没有可以说话的人,憋闷得慌,老汪常常一个人四处乱走,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阴历三十,从没间断过,他对人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老汪想的这人是谁?书中没有交代。我想一定是能够听听他的心声,与他能够说上话的人。

老汪有个女儿叫灯盏,喜欢玩大牲口,非常顽皮,沿喂牲口的缸沿玩耍,掉进水缸淹死了,这样,老汪因想女儿灯盏,更加地孤独和寂寞,便决定离开东家老范,他携家带口一路西行,走走停停,一直到了宝鸡,心情才豁然开朗。到了宝鸡,不再教书,在街上给人吹糖人满宝鸡的人,都知道骡马市朱雀门的河南老汪,会吹“开封小媳妇”,吹出的小媳妇,好像再哭。人问为啥哭?老汪说:“她是得哭呀,不哭也憋死了。”

本节写老汪的不被理解,没人理解,有苦无处诉说的悲苦人生,最后,只能吹出“开封小媳妇”来排遣心中的烦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