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聪明的人,都肯下笨功夫

 富书 2022-12-22 发布于北京

所有卓越非凡、有所成就之人,并非天生超人一等,他们不过是懂得,只有沉下心来,舍得下“笨功夫”,才能离成功更进一步。

作者:进击的苯;主播:李鑫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

作家刘震云曾说:“只有下笨功夫,才能坚持不懈,从而登上顶峰。”

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成功之人靠的是天赋和技巧。

但我们常常忘了,任何事情想要做到极致,都不能离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练基础。

纪昌为了学会射箭,躺在妻子的织布机下注视飞舞的梭子,一看就是三年,练就了不眨眼的功夫;

又花三年苦练眼界,将拴在窗户上的虱子,看成车轮那般巨大,最终掌握了射箭的奥妙,成为一代箭神。

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所有卓越非凡、有所成就之人,并非天生超人一等。

他们不过是懂得,只有沉下心来,舍得下“笨功夫”,才能离成功更进一步。

耍小聪明走捷径

往往最终无路可走

陈铭曾在《奇葩说》中说道:

“世界上99%的捷径都是歧途,剩下的1%是绝路。”

然而,如今大多数人都急于求成。

他们总幻想着,有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但往往,看似捷径,实际上却离得最远。

曾看过这样一个漫画。

一群人背着高大沉重的十字架步履维艰地前行,前方一望无际,看不到终点。

突然,其中一个人停了下来,拿出了刀,将十字架砍掉了一截。

背上的负担轻了不少,他的步伐也加快了。

走了一会,他感到十字架仍旧很重,于是又切掉了一块。

就这样,他一次次地切下一截……

其他人吃力地负重前行时,他却轻松而欢快地哼着歌,毫不费力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突然,前方出现了一道宽宽的沟壑,没有桥,也没法绕路。

他徘徊在深沟边,止步不前。

后面的人慢慢追了上来,用背上的十字架,架在沟壑上做桥,走了过去。

而他的十字架,因为被砍了很长一截,已不够架成桥。

其他人继续向前,他只能在深沟的这边,徒然叹息,追悔莫及。

人生路漫漫,我们每个人都负着重,艰难前行。

在感到劳累,觉得难以为继的时候,都希望能让自己更加轻松。

然而,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所有的负重前行,都有注定的意义。

前几年,部门新招了两个应届毕业生,小王和小李。

小王性格比较沉闷,不爱说话,但是做事认真,脚踏实地,无论多么繁琐的工作,他都会尽心完成。

小李总想着找捷径,刚进部门就忙着拜山头,天天在领导面前表现,拍领导马屁,做事却挑三拣四,马马虎虎。

刚开始,领导被小李的表现迷惑,没多久就升他做了小组长。

但当他一次又一次办砸事情的时候,领导对他极其失望,直接辞退了他。

小王却凭借着自己的脚踏实地,升为了组长,不久,又当上了主管。

命运从来不会给我们捷径,一心寻找捷径的人,只会白白浪费宝贵人生,到头来,一事无成。

《论语》有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而大事不成。”

一味求快反而无法达到目的,贪求小利往往做不成大事。

任何值得前往的地方,都不存在捷径。

经历过,才会发现,捷径指向的,往往都是歧路。

所谓的人生开挂

靠的都是笨功夫

国学大师钱穆曾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肯下笨劲。”

所有的成功背后,从来没有捷径,靠的都是笨功夫。

小米公司从成立到壮大,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堪称奇迹。

董事长雷军曾说,小米的发展,离不开核心人才,用最好的人,一定要不惜血本。

刚成立小米时,他的主要精力就花在找人上面。

那时,刚进入行业的他,不认识多少业内人才。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笨办法。

他到最想合作的公司楼下,看见人就问,这个公司里,谁在这项工作上最有能力。

就这样,他收集了一系列的名单。

然后,他就开始按照名单上的人邀约,一次又一次地不断地尝试,直到成功。

他曾说,为了说服一个优秀的硬件工程师加入,他连续打了90多个电话,并拉着几个合伙人一起轮番和他交流。

整整花了12个小时,才成功让对方愿意加入。

正是因为这样的“笨功夫”,小米得到了很多顶级人才的加盟,最终飞速发展。

我们总以为有所成就之人必有捷径和技巧,但其实,他们的秘诀不过是脚踏实地。

有人说:“所有的成功者,不过是比别人傻一点,笨一点。”

找到了方向,坚持不懈地下笨功夫,不言放弃,终将走到成功的那一天。

美国生理学家吉耶曼和沙利,凭借对丘脑下部产生的激素的研究和贡献,在1977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而这项研究,他们整整用了21年的时间。

为了得到足够的激素,他们解剖了几万只羊脑。

获奖后,有人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说:“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收集下去,总有一天一定能得到足够多。”

正是不断坚持笨拙地收集,才能让他们在21年后收获成功。

如今这个时代,创新求变、弯道超车,成了每个人心中的口号。

大家都想找到捷径,避开一切笨拙,来获得成功。

但是,成功者往往用的是笨办法。

最快的捷径,往往是不走捷径;

最好的回报,往往是踏踏实实。

下够了笨功夫

才会有真功夫

大文豪苏轼曾在《南乡子》中写道: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有真功夫的人,往往都下足了笨功夫。

大作家钱钟书先生,被人认为是文学界的天才。

无论是名家大作,或是不出名的诗词,他都能倒背如流。

许多人说他记忆力特别强,过目不忘。

但他的夫人杨绛先生曾说,钱钟书并不是那么“神”,只不过是好读书,肯下功夫而已。

每次读书,他都会很认真的做笔记。不仅是摘录,还随时写下心得。

著名作家发表的重要论文,他甚至会记下刊物出版的日期,以便以后查阅。

他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往往跟读书的时间相当。

好的书,他更是会读上三到四遍,并且不断在笔记上做添补。

甚至有一次,读一页书,钱钟书竟做了十页的笔记。

因此,他才能轻松背诵很多诗词文献,经史子集更是信手拈来。

正如他所说:“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所有的真功夫,靠的往往不是天赋异禀,而是愿意下功夫打磨自己,在千锤百炼中锻成真金。

前不久,来自浙江的00后小伙马宏达,在号称“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

想要获奖,“刮腻子”的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难度可想而知。

马宏达为了参加这次比赛,训练了5年的时间。

每天早上8点开始练习,一天训练至少7个小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训练强度之大,衣服几乎从来没有干过,5公分的钢头鞋,更是一个月就磨破,换了一双又一双。

获奖后,他说,并没有什么天赋,不过是坚持不懈地不断练习,才有了夺冠的实力。

任何事情,做到了极致,自然成了自己的实力,与别人拉开了距离。

站在领域之巅的人,大多舍得下笨功夫。

正如曾国藩所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只有踏实做事,沉得住气,发得了力,方能练出真功夫,有所成就。

胡适先生说:“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很多,愿意下笨功夫的却很少,所以成功的人总是寥寥无几。”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

有人自认为有小聪明,妄想贪图轻松而寻找捷径,最终往往跌入深渊,一事无成。

真正聪明的人,明白生活从不亏待足够努力的人,人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点个在看,我们一起苦下“笨功夫”,练成真功夫,收获开挂的人生。

作者简介:进击的苯,富书作者,一个输入、思考、输出的闭环之苯,图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