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的语言艺术有多高超?基辛格:就像故宫的庭院,一个套一个

 龙泉清溪 2022-12-22 发布于山东

语言是我们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如果说艺术家是用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论证家是用逻辑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那么毛主席的语言就是兼具了艺术家和论证家的特色。

一、 毛主席的语言充满着辩证法的哲学思想

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在哲学方面的成就是他留给人民的宝贵财富,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他的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他的这些哲学思想不仅贯穿于他的所有著作之中,同样也包含在他的语言之中。

所有与毛主席交谈过的人都钦佩他丰富的语言内涵,在看似平淡的语言中往往包含着双重或者更深层次的意义,让人去思考,去品味。

英国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就以毛主席的辩证法与矛盾论来分析毛主席所说的话,她认为毛主席的语言就像他经常使用的战术,很少从正面攻击对方,而是这里打一拳,那里打一拳,从侧翼包围对方,逐个打垮对方的论证。最后在逻辑上指出一个致命的破绽,对方就倒了,有时他也会以一句幽默的话作为致命一击。

毛主席的幽默同样来源于他的辩证法,在任何情况下,毛主席都能一眼就看到事物的对立面,正是这一点成为了他语言上的特色,也是他所制定的政策的特色。他的幽默就如一柄利剑,锋芒毕露,嘲讽起人来入骨三分。

二、 毛主席的语言跟他的革命经历分不开

毛主席的人生与中国的革命紧紧地交融在一起,无法分开。他的思想与行动就是革命,他所用的语言也同样充满了革命的雄伟与壮丽,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代表了中国的历史、中国的革命、中国的力量!

毛主席出生于农民家庭,于是他的语言艺术完美地将农民与知识分子的特色融合在一起,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令他的语言充满了智慧,又能与平凡的乡土气息结合在一起。

在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从来没有因为他是国家的领导人而有所拘束,在他们眼里,毛主席更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家老人。

三、 毛主席的话就像紫禁城内的庭院,一个比一个深地套着

毛主席的语言艺术用什么来形容最为恰当,恐怕没有比美国前国务卿-亨利·艾尔费雷德·基辛格的这段话更贴切了:

“后来,我慢慢地捉摸到毛泽东的谈话有几层意思,就像紫禁城内的庭院,一个比一个深地套着,除了比较略有变化以外,没有什么区别,而他那个意思只有长期的思考以后才能总体把它抓住。尼克松回忆录记载:毛泽东的诙谐谈吐之中夹带这一些暗示和主题,犹如瓦格纳歌剧序曲,需要加以发展才能显示出它们的意义。”

毛主席这种说话的艺术同样表现在外交谈判的场合。

1949年刚建国不久,毛主席就乘着火车前往了苏联,既是为了给斯大林祝寿,也是为了签订新的中苏条约。

在会谈中,毛主席说:“这次来要完成某项事情,应该搞出个什么东西,它必须是既好看,又好吃。”

负责翻译的师哲怕苏联同志听不明白,特意作了解释:“好看就是形式好看,冠冕堂皇;好吃就是内容有味,实实在在。”可是苏联同志依旧不明白,一个个目瞪口呆地看着斯大林。

斯大林虽然也没有明白毛主席的意思,但是他还是沉着冷静地继续问,可是尽管斯大林一再询问,毛主席也不再做更明确的回答。

其实对于条约的内容,斯大林早在心中有所打算,可是他不愿意率先提出,想避“强加于人”之嫌。毛主席自然明白斯大林的心思,他也知道双方在条约内容上会有不少的矛盾,为了避免将矛盾公开化,他就故意不明说,以给斯大林回旋的空间。

在访苏期间,斯大林先后给毛主席打了七通电话,直到最后一次通话,毛主席才将自己的意见告诉斯大林,但又说意见的具体内容在周恩来那里。

这种巧妙的迂回,想来斯大林应该无法理解,但是在这样的战术下,斯大林最终同意了中国的所有意见。

2月14日,苏联外长维辛斯基与中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正是毛主席战术成功的最好证明。

如今再回过头来看待这段往事以及毛主席的这句话,正好对应了基辛格对毛主席的评价。

“这次来要完成某项事情,应该搞出个什么东西,它必须是既好看,又好吃。”

这句话是多层次的,就像是故宫里的院中院那样深奥。同时它又像一道题,一道给苏联出的难题,只有通过长久的思考才能解出来。这句话如同一座冰山,仅仅以一个角示人,想要看到它的全貌就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斯大林显然没有看到这座冰山的全貌,因此他只好在不公开矛盾的情况下一再让步,最终让他接受中方的所有要求。可以说,毛主席在外交谈判的功力上,高出了斯大林太多。

四、 如有必要,毛主席的语言也会直击要害

毛主席的语言充满了内涵与智慧,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他也会直截了当,简明扼要地说出重点!

这些话就像他的穿着一样朴素,任何虚伪与欺诈面对他都是徒劳,他的意志无需任何掩饰就能直击他人的内心。就算是全世界最虚伪的专家,在他锐利的目光下也无法掩饰。

基辛格在一次访华中,曾对邓小平说:“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健全的基础之上的,因为我们都无所求于对方。”

第二天,毛主席在接见基辛格时直击要害地说:“如果双方都无所求于对方,你到北京来干什么?如果双方都无所求于对方的话,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接待你和你们的总统?”

毛主席的这段话令基辛格措手不及,只好将他们的诉求如实相告。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基辛格多次表达了对自己那句废话的羞愧。

总结:

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并不像大多数政治家那样需要旁人帮他准备好演讲稿,然后再背诵下来假装是即兴的演讲。

毛主席在谈话中是那样的轻松自如,随时都能引用苏格拉底式的名言,又能从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意。时而富有哲理,令人思考良久,又时而锋芒毕露,令人猝不及防。

这正是毛主席伟大的语言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