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农药新用途:具有杀卵和内吸功能的杀虫单,为啥重新受农民青睐

 佰秀农业 2022-12-22 发布于安徽

我国自主研发的农药,为啥被称为“乞丐”版杀虫剂

在我国为数不多自主研发的农药品种之中,能在市场上与国外引进农药相媲美的,可谓是少之又少,这其中有产品性价比的原因,更有推广应用方面的原因。

以大家所熟知的杀虫单举例,这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研发出来的仿生农药,一直是防治水稻螟虫的主力军。

不但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三大杀虫渠道,还具有很好的杀卵功能,最关键的是,杀虫单价格在诸多杀虫剂中,属于中下流水平般的存在。

据中农立华原药网显示,当前95%杀虫单原药价格为3.2万元/吨,折合成20%杀虫单水乳剂100毫升,亩用药成本约5元左右。

和其它杀虫剂相比,用药成本大大降低,当然,杀虫单之所以被农业界称之为“乞丐”版杀虫剂,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价格便宜,还在于它长期处于被市场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带你认识与众不同的杀虫单

杀虫单,是人工合成的沙蚕毒素类似物,属仿生农药,其杀虫机理是,当药液进入昆虫体内后,会迅速转化成沙蚕毒素或二氢沙蚕毒素,从而达到抑制乙酰胆碱的竞争性,从而达到杀虫目的。

能让杀虫单与众不同的,是它的内吸方式,在诸多杀虫剂中,尤其是防治鳞翅目咀嚼式害虫的产品中,具有内吸性能的不在少数,但具有杀虫单上下内吸传导的杀虫剂,却难觅其踪。

也就是说,杀虫单通过叶片喷雾,能让药液通过内吸的形式,往植株下部转移,对于植株较为稠密的水稻或小麦田,用于后期防治虫害时,采用杀虫单可防治药液难照顾到的隐蔽区域害虫。

同时,通过根部施药(撒施),也可将药液输送到植株上部,从而达到省时省力的杀虫作功效,内吸性强的杀虫剂,尤其是对于钻蛀性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仿生农药最大的特点就是毒性低,对环境安全,杀虫单也是一样;但作为一种老农药,水稻螟虫对杀虫单已经产生了较大抗药性,加上新型化合物的进入,如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等,杀虫单的市场地位正一点点被蚕食。

加上老农药品种价格的透明化,农药销售渠道失去了继续推广的动力,这也使得杀虫单的未来之路,变得更加迷茫。

然而,杀虫单的速效性、内吸性和杀卵功能,也是其它农药所不能替代的,所以,杀虫单纵然被边缘化,但一直没有被完全替代。

杀虫单在新领域大放异彩

杀虫单持效期虽然很短(7天左右),但和长效杀虫剂相混用,则能起到相互弥补不足的作用,加上杀虫单的杀卵作用,如今的杀虫单,已经在很多水稻之外的作物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青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药生产企业,选择杀虫单来与其它不同机理的杀虫剂进行混配,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杀虫效果,如阿维菌素+杀虫单、噻嗪酮+杀虫单、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单、噻虫嗪+杀虫单等。

当前,在我国农业农村部登记的相关证件有316个,其中单剂54个(含原药),混配剂262个。

登记的单剂剂型主要有可溶性粉剂、泡腾粒剂、水乳剂;登记防治对象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蓟马、小菜蛾、蚜虫等。

登记的混配剂主要有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每亩撒施(0.5%含量)20-30千克,用于防治甘蔗蔗螟,也可用于玉米田防治玉米螟和蚜虫(播种前后混土撒施或大喇叭口期撒施),同时对地下害虫如蛴螬、金针虫、蝼蛄、蟋蟀等有着较好的防效。

除此之外,近年来还出现了很多杀虫单+吡虫啉、杀虫单+噻虫胺、杀虫单+毒死蜱等混配性颗粒剂,成为防治地下害虫及通过地下施药防治生长期农业害虫的主流产品。

阿维菌素+杀虫单微乳剂、灭蝇胺+杀虫单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菜豆斑潜蝇。

吡虫啉+杀虫单、噻嗪酮+杀虫单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甲维盐+杀虫单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和其他类鳞翅目害虫。

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单水分散颗粒剂,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及其它鳞翅目害虫。

杀虫单的重见天日,是我国自主研发农药的骄傲,在它发挥杀虫新功效的同时,大家还应合理使用,科学配伍,尽量延缓其抗药性的产生,为农民的农业种植,带来持久的防虫保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