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字塔建造之谜被揭开?能让巨石浮空的操作,科幻还是未解之谜?

 weimiao 2022-12-22 发布于安徽

通过声音可以搬起数吨重的石头,一个人就可以建造占地近十亩的珊瑚石城堡,也许这正是金字塔建造的谜底。可以将声音具象化地引流学,或将打开新物理世界的大门。公元1000年左右,阿拉伯地理学家、历史学家马苏蒂在埃及尤利考察时,遇到了一位埃及神庙老祭司,老祭司说了一个关于金字塔的秘密,令马苏蒂大为震撼。

老祭司说,金字塔的建造根本就不是人力而为,而是靠着古老神秘的悬浮树建造的。工匠们将四张特殊的“莎草纸”放在巨石的四个角,手持一根特殊的金属棒敲击石头的四个角,产生清脆的声音,这种特殊的频率使得数吨重的石头慢慢地漂浮起来,然后持续敲击,石头就会飞到指定的位置,如果出现误差,还可以通过敲击来矫正。

特殊的声波在这里起到了“起重机”的作用,困扰了人类几个世纪的金字塔建造之谜,也许并不是工人夜以继日地汗流浃背,而是这种充满了神秘和神技的力量来完成的。本来这种传言会像很多神话故事一样,可能神乎其神也毫无根据。但在18世纪,德国物理学家克拉尼就发明了一种,在薄板上显示各种振动模式的技术,这个薄板也有了专属名词:克拉尼板。而振动产生的图形就叫做“伊拉克图像”。

实验首先证明了声音是通过“波”来传播的,这也是人类第一次看见声音。随着频率的增加,图形也变得更加变化莫测,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频率的鬼斧神工。后来瑞士科学家汉斯将克拉尼的实验发扬光大,正式提出“音流学”这个词汇,通过沙子、严厉或者水作为媒介,震动让声音具象化。且汉斯发现,许多古老文明的故事中都有关于“音乐创造了世界”的说法,也开始思考声音到底蕴含了什么力量。

也许金字塔的建造确实跟声音有关,对着石头“唱歌”就可以让巨石变得轻盈起来,实现巨石建锁的构造。这不是脑洞,有些未解之谜,因为“音流学”的不断发展变得有点头绪了。在美国曾经有这样一位隐居的怪人,名字叫做爱德华丽兹卡宁。在1920年,他花费了20年独自完成了一座巨石城堡的构建,据说是为了纪念自己爱而不得的初恋。

这座城堡被巨大的八英尺高的珊瑚石墙包围,一扇整块珊瑚石制作的旋转门重达九吨,却只需要一个手指就可以推开。城堡中还有一个重5000磅的心形珊瑚石桌子。爱德华本人比较矮小,没人知道他是如何开采一块超过20多吨的珊瑚石,并且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起来的,而他制作城堡的时间多在晚上,也没人亲眼看到这座城堡是怎样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城堡保留到了30年代,据说有人想在其旁边也修建一座相似的城堡,于是极其不喜欢被打扰的爱德华决心搬迁。这么一座占地近十亩的城堡,他只租用了一辆卡车,一切搬运工作都是在夜晚借助手提灯的光线进行的。谁也不知道这些十几吨重的礁石是怎么搬上卡车的。后来等爱德华死后,人们来到了他的工具室,发现这里不过都是一些非常原始和简陋的工具。

关于建造的秘密,只有一个邻居无意中发现爱德华对着石头唱歌,石头似乎就变得轻盈起来。更神秘的是,爱德华留下的笔记充满了磁力和电力实验的图解,虽然他本人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是他似乎发现了对抗地球重力的秘密。而“音流学”中提到的声波施加到了生物体上,产生内部振动,使其自身的自然共振频率保持一致,就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爱德华这样可以撬起巨石无视重力的力量,是不是就是“音流学”的展示?声音可以让小水珠不借助任何外力悬浮在空中,声音也可以分辨出健康的细胞和癌细胞。我们的世界在声音的世界中有着不可思议的另类模样。“音流学”也被称为窥探隐形世界的一面镜子。海洋学上可以利用音流学来分析海豚是如何进行沟通的。用水听器收集到海豚发出的超声波,并植入“音流学”设备,居然得到了与真实情况相符的图像,以低于每秒25次的频率,均匀振动装有沙子的容器。

沙子最终呈现一个逐渐向外的螺旋形状,而这正是宇宙中基本形态和外观,也是地球上生物遗传物质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英国数字音频学专家瑞安斯特布尔斯,提供了健康的脑组织和癌症患者脑组织的超声拉曼信号,能明显分辨出健康的细胞会产生和谐对称的图案,而癌细胞则是混乱的图形。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医生可以通过声音区分健康的细胞和癌细胞。

关于磁悬浮大家有所了解,1934年加拿大物理学家路易斯基,揭示了更为神秘的声悬浮,利用“声驻波”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垂直方向的悬浮力,将微小的物体放置在一个装置上,上方是声音发射端,下方是反射端,反射回来的声波与发射端声波相互重叠,只要微调好两端的距离,正好是声波波长的整数倍,就会形成稳定的“波柱”。

但是比起金字塔的构建,“声悬浮”只能悬浮起质量非常轻的物体,物体大小超过波长,则根本无法悬浮。所以现代人类想要复制金字塔的建造,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在远古时代,与神灵,万物奥秘互通的萨满,很多都相信声音才是万物的起源,最接近神的科学家尼古拉特萨拉曾说过,“如果你想找宇宙的秘密,就要以能量、频率、震动作为思考的基础”,让我们对“音流学”进一步地发展,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