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2年《北京市城区街道图》中的河道

 北京的骑士 2022-12-22 发布于北京

图片

1982年出版的老地图《北京市城区街道图》是当前旧地图收藏圈中比较热门的图册,这份地图,以详尽的描绘二环内的几乎全部胡同而著名,在收藏圈中享有很高的口碑。在地图的封底,写着资料截止至19823月,这个数字基本上正确,通过一张大开本版的地图,呈现出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充满着无限可能的北京城。
这份地图上也描绘了诸多河道,许多河道严格说并不符合19823月的状态,不过也无伤大雅,大部分河道都标有名称,只有5条并没有标注,分别位于地图的东南角、南侧和西南角。

图片

对于东南角的一条河道,我曾在走河:萧太后河、肖太后河和小武基村一文中说到,其应该是古高梁河的故道,而地图上标注的“肖太后河”,是今天萧太后河的一条支流。

图片

至于地图南部的那一小段,其实并无什么疑议,其应该就是马草河,从马圈到草桥的一条河,也是凉水河的支流。
今天主要说说地图西南侧的两条河。

图片

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疑惑于万泉寺旁边那条笔直的汇入莲花河的河,我怀疑它是丰草河,但是和今天地图上的丰草河有着显著的不同,老地图上的河道是笔直的,而今天的丰草河则是一个明显的圆弧。

图片

是在何时将笔直的河道改成为了圆弧形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曾寻访了不少人,但谁都没有相关的记忆,于是我开始自我怀疑,是不是我的猜测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因为这条河汇入莲花河,而莲花河又汇入凉水河,那么查一下凉水河的资料吧。
在《明一统志》中,曾有记载,凉水河发源于水头庄,水头庄附近有泉眼百余处,各路泉水汇聚而形成一条溪水,向东南流至柳村,曾名“百泉溪”。
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凉水河的源头,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兴建永定河水库,石景山以下的永定河水断流,因此将凉水河重新治理,其原点改为万泉寺铁路桥,莲花池成为凉水河的源头。
按照上述记述,重新回到1982年的地图上,在这条河的源头的西侧就是水庄头,那么是不是可以推测这条河是经过治理后但是依然没有完全消失的原凉水河的上游部分?这样的推测是有理由的,而在丰草河的项目上,有这样的记述——
1972年,对丰草河进行治理,在柳村附近改变原来走向,不再经过铁路方涵入马草河,而是直截往东在万泉寺铁路桥附近汇入凉水河,全长7.8公里,其中明河4316米,暗涵3474米。为了区别于原丰草河,1972年后直截汇入凉水河的丰草河称为新丰草河。
这就形成了今天看到的丰草河的样子,西南三环穿过丰草河,只不过河道里并没有水。

图片

而这条在1972年治理后的丰草河或者新丰草河,因为某种原因,并没有出现在1982年的地图上,只不过出于防洪的需要,其在下游部分分成了两条河汊,南部那条就是上文引文中说到的“新丰草河”,而北部那条,理论上应该是昔日旧凉水河上游部分,两条河在最终汇入莲花河前再次合二为一,只不过似乎没有人对此感兴趣了。
最后再说地图西侧位于水衙沟和大井沟中间的那条不知名水沟。遗憾的是,它依然不知名,只是因为其曾经穿过名叫白塔村的自然村落,似乎可以被命名为白塔沟或者白塔村沟,但是这个推测目前没有论据,待考,它在丰台太平桥附近汇入水衙沟。如今的水衙沟截止到万丰公园就终止了,自然没有下游的汇入,而白塔村只剩一个公交车站了,旁边就是银座和谐广场,当然也不再有任何的河道残存了。

图片

大井沟也已经不存在了,不过让我惊讶的是,2012721特大暴雨后,北京市政府曾经推动对于永定河西地区的几条河道的整治,其中提到了大井沟,也就是说,在2012年,这条河依然存在在地图上,但它何时消失的,也成为一个待考的项目了。
至此,有关这份地图上的全部河道的问题,都已经整理完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