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文将军回忆在淮泗县三岔痛击日军

 微湖渔夫 2022-12-22 发布于山东

图片宋文将军

三岔伏击日本兵

宋 文

1942年3月初,我在二师五旅十四团任团长,胡炜同志任政委。军部命令我们十四团开赴淮泗县抗日根据地,同淮泗人民一起坚持抗日斗争。

淮泗县抗日根据地,是1940年秋由新四军淮北和淮海地区的部队开辟的。他们离开后,该地区由地方武装坚持。1941年下半年新四军二师四旅十团到该地区活动,攻打和拔除了泗阳火神庙日军据点,参加了程道口反顽战役。年底十团调走,该地区仍由地方武装坚持。

我们到达该地区时,虽是早春时节,仍然寒风凛冽,冷气袭人,由于想到肩负光荣任务,踏上淮泗大地,干部、战士个个斗志旺盛,情绪高昂,人人心里仿佛都燃烧着一团火。

打开军事地图,我们清楚地看到淮泗县正处在苏北日伪中心据点淮阴城的西南郊区。它的南面经淮宝地区,紧接着淮南根据地;西南则与皖东北根据地相毗连;而北面隔着被日伪控制下的大运河、徐(州)淮(阴)公路,又和淮海根据地相呼应。这就告诉我们,巩固和发展淮泗根据地,我苏、皖各个根据地就能联成一气,互为屏障;而对日伪则无异于肋下插了一把拔不掉的刀子。日伪军对这个地区十分重视,淮阴和众兴城内的日伪军经常出来“扫荡”、袭扰。活动于淮阴、众兴地区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勾结日伪,残害人民。群众恐慌,中间分子动摇,我一些地方干部,坚持该区斗争的信心不足,情况是比较严重的。

十四团进入该区后,决定以营为单位,分区发动群众;用小股拉练形式侦察敌情,熟悉地势;同时与地方情报站取得联系,掌握敌情的变化。由于我们在该地区没有给日军以较大打击,他们甚为猖狂。韩德勤顽固派地方势力,一方面夸大宣传日军的军事优势,竭力造制“恐日”气氛;另一方面对十四团大肆造谣诬蔑,胡说什么“共军站不住脚”、“马上就要走”等。敌特也密切配合,宣称共军和日军暗中勾结。他们妄图瓦解我们的斗志,阻挠地方群众同我们接近,给我们部队的行动制造困难。

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要巩固淮泗根据地,进一步开展抗日工作,必须针对敌顽的阴谋,给日军以有力打击,挫其凶焰,振我军威,粉碎谣言,鼓舞群众。为此,我们团军政委员会召开了会议,决定打它一仗,并及时上报二师、四师师部请求给予指示,两个师部当即复电,同意我们的意见。

上级复电一下达,全团指战员群情振奋,立即投入备战。我们立即派出侦察人员加强敌情侦察,同地方情报站加强联系,广泛地搜集情报,捕捉战机;同时组织部队加紧进行伏击组织、战术技术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3月下旬,我们获悉日军强征民船,准备从淮阴向宿迁装运粮食、棉花。我们团军政委员会认为,敌人为防止我军民拦截,很可能派兵护送。这是一个战机。于是决定选择有利地形,给敌以出其不意的有力打击。

4月7日,日军用17只民船,由汽艇拖着,从淮阴到了运河码头,并准备从淮阴派日伪军300人,其中日军140人,沿运河堤护送运粮船去宿迁。

战斗地点放在哪里呢?我们先后带着全团营、连、排干部沿着运河大堤,反复进行实地察看。对每一地段可以利用的地形,都进行了审慎的察看和分析研究。最后,决定把伏击区设在豆瓣集到三岔之间约二里多路的一段东西向运河的两岸。这一段河道弯曲,地形复杂,对我们隐蔽设伏十分有利。这里远离敌人巢穴,去淮阴约50华里,距众兴有35华里,敌人也难以迅速组织增援。

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民兵和干部、群众悄悄地在伏击区内的运河航道上打下了两道梅花桩,又用树枝、碌碡等设置了障碍,以迫使敌人在此停航清障,为我造成伏击的有利态势。与此同时,全团各营又进一步进行战斗动员和具体的战斗部署。

4月11日夜,全团向指定地点开进:一、二营从三四十华里以外轻装急行,分别按预定计划隐蔽地进入伏击区;三营除留一个连在运河北岸阻击可能由淮阴来援之敌外,并从三棵树悄悄地运动到三岔附近;淮泗县大队到李口,向众兴方向警戒。拂晓之前,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部署,并在伏击地带严密封锁消息。

4月12日上午10时左右,敌人船队驶过豆瓣集,到了三岔。由于船只被梅花桩所阻,一部分日军强令伪军下河拔桩,清除障碍;一部分日军则离开运河大堤,到南面一里路左右的废黄河沿岸村庄骚扰抢劫。

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团指挥所一声令下,运河南岸的机枪、步枪一齐张嘴,密集的子弹呼啸着,如同急风骤雨猛烈地扫射拔桩的日伪军;北岸的一个连也相机投入战斗。顿时,大运河内,运河堤上,敌人血肉横飞,死的死,伤的伤,爬的爬,逃的逃。我们埋伏在麦田里、树丛中的战士迅速出击,把抢劫骚扰的那部分敌人分割包围起来,狠打猛揍。在我出其不意的沉重打击下,日伪军晕头转向,只是舍命奔突,一直溃退到运河南堤上的高庄附近,凭借村舍和临时构筑的工事,与我对峙。

高庄,除零散的民房外,还有一个地主构筑的土圩子,有一丈高的土墙, 四角各有一个炮楼。日军指挥官躲进高庄喘息未定,就命令日伪军进行反扑,妄图鼓起“武士道”精神并以优势装备夺取废黄河堤的有利地形,改变固守一点、背水作战的被动局面。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的阵地争夺战。

当时,我们的武器装备确实是很差的。全团的“重型武器”就是几挺轻重机枪。战士们虽然个个有枪,但是子弹严重不足。不过,我们的兵力超过敌人数倍,指战员都具有英勇顽强的杀敌精神,再加上手中的大刀,与敌人相比,我们是占优势的。虽然敌人在其迫击炮和重机枪的掩护下,一次又一次地向我阵地发起猖狂的进攻,但都被我们打退了。敌人始终未能捞到一点便宜。

下午3时左右,敌人发起了第四次冲锋。凶狠的敌人集中主力猛攻我一营阵地,妄图突破一点,打开缺口。这时,我们只有很少的子弹了。一营长陈宗胜同志手挥大刀,向各连下达命令:“把敌人放入阵地,用大刀消灭他们!”政治教导员张尔庆同志立在阵前,号召大家:“坚决把敌人消灭!”

敌人的迫击炮狂轰一阵以后,一股股日军猫着腰,小心翼翼地摸了上来。

100米,80米,70米……

阵地上死一般沉寂,几乎听得到敌人的脚步声。

50米,30米,20米……

敌人已到战士们的面前了!

“同志们,冲啊!”陈营长一声令下,废黄河堤上的工事里、堤畔的坟堆旁、树丛中、麦田里,战士们一跃而起,个个手舞大刀,如同猛虎下山,怒吼着,冲向敌群,刹那间,杀声震天,双方厮杀成一团。敌人的重机枪和迫击炮都不灵了。我们的队伍迅速收拢,对敌人形成围歼之势。日军见事不妙,丢下同伙的尸体,拼命地向运河堤和高庄撤退。我们的部队也跟着进到高庄周围。

西边的太阳下山了,日伪官兵在朦胧的暮色中一片惊慌。他们向南冲不出去,但集中火力掩护强渡过河,企图从运河北岸撤逃。运河北岸的我三营指战员,击溃沿运河北岸护送船队的伪军一个中队之后,正待命打援。这时,一见日军要强渡运河,他们立即给以迎头痛击。强渡的日军几乎全部毙命。这样,残敌约100人,被迫退回高庄,固守待援。

下午6时许,我得知淮阴日伪军200余人,已经出城来援。团几位领导同志分析,根据路程,再加上我警戒部队的阻击,敌援兵最快也要5至6个小时才能到达。高庄残敌仅不足百名,锐气已经丧失,我应在敌援兵到达前力争歼灭该敌。于是决心将团预备队六连投入战斗,在一、二营部分部队协同下,攻歼残敌。下午7时,我以约四个连兵力,对敌发起攻击,在火力掩护下,部队从三个方向突入高庄,迅速将依托民房抵抗的伪军30余人歼灭。尔后,两次向土圩子实施攻击,因日军连续施放毒气,我和部分指战员不同程度中毒,攻击未能达到目的。12日晨1时左右,敌援兵已在高庄东10公里处与我警 戒部队接触,我乃决心主动撤出战斗。3时,部队押着俘虏的两名日军和一批伪军,以及缴获的部分武器弹药,从容地撤离了三岔伏击地区。

拂晓,日军增援部队进入高庄,将被我击毙的伪军尸体抛入运河,带着70至80名残兵败将,拖着满载50多具日军尸体的3只木船,狼狈地逃回淮阴。

第二天,我淮泗军民在黄圩集隆重而热烈地开起了祝捷大会。三岔这一仗,给横行无忌的日军以沉重打击,日伪军伤亡近200人,我缴获掷弹筒2个,轻机枪2挺,步枪20支。这一仗打过后,日军再不敢从运河里送粮棉等物资,国民党顽固派地方势力也销声匿迹,淮泗县抗日根据地有了长足发展。

战后,二师和四师师部均来电嘉奖。二师政治部抗敌剧团,还以此次战斗为题材,编排了一个歌剧巡回演出,部队受到了很大鼓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