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考点梳理

 万能时空 2022-12-22 发布于湖南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课本P4865

1.    人口的数量:201110月底,世界总数人口突破70亿。

          IMG_256

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2.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

(2)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

自然增长率= *100%=出生率—死亡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洲,最高的是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是洲,人口最少的大洲是大洋洲。

1.  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千米2来表示。




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


  

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                  )

2.  人口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bcdb22c981856af9ede29a7b1425e06

人口稠密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

分布地区

亚洲的部和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

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地区、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地区、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盆地地区

干旱地区、纬度地区、赤道地区、地势高峻地区

分布原因

地势平坦、气候温和、 工业发展、经济发达

干旱、湿热、寒冷、高寒、经济不发达

1.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压力大等。

采取的措施:实行控制生育的政策

2.人口增长过慢: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

采取措施:采取鼓励生育政策。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人口的城市化

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的迁移现象,这种现象叫做人口城市化。

主要原因是:城市有较好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生活条件、较多的就业机会。这样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促进城市工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商业的繁荣。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城市问题,:物资供应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课本5455

1.三大人种的划分: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

2.世界三大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3.三大人种特征及分布地区

人种

肤色

眼色

毛发

黄色人种

黄色、黄棕色

棕色

头发黑直

白色人种

白色、浅棕色

较浅

发色较浅、呈波浪状、体毛较多

黑色人种

黑棕色

黑棕色

头发卷曲、体毛很少

人种

体型

分布地区

头型、脸型

黄色人种

身材中等

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脸型宽平、鼻梁中等高度

白色人种

身材比较高大

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鼻梁细高、嘴唇较薄

黑色人种

四肢较长

非洲中部及南部,美洲地区也有一定数量的黑色人种

鼻形扁平、嘴唇较厚、外翻,下巴较低

世界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在人种的形成和进化的过程中,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同人种的体质特征都是适应当地环境的结果。

1.黑种人主要生活在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他们皮肤黝黑,便于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减少对于皮肤的伤害,鼻子低而宽,体毛较少,便于散热

2.白种人多分布在寒冷的中高纬度地区,他们的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狭长,可以使冷空气较缓慢地进入肺部,体毛稠密,可以御寒

3.黄种人分布在温带地区,因此体质上具有上述二者特征的过渡性。

1.肤色是人种划分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印度人、阿拉伯人皮肤是浅棕色,但他们都是白种人。

2.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大多是白种人,常被误认为是黑种人;印度北部的人种主要是白种人,往往被误认为黄种人。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课本P5659

1.  主要语言:语、语、语、语、西拔牙语、阿拉伯语,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

2.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3.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b67a1ddf9594fe90bb35aa0148217fe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亚洲的东南部等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印度)、大洋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

法语

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洲中部和西部

俄语

俄罗斯、亚洲的中西部等

西班牙语

西班牙及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地区

IMG_256

1.世界三大宗教:基督伊斯兰教、

2.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伊斯兰教在中国西北地区最为集中;佛教教徒亚洲最多。

3.三大宗教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308d7900515d3ef81a2cc71e2b151dd

三大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发源地

巴勒斯坦地区

沙特阿拉伯

古印度

经典

圣经

古兰经

《金刚经》

代表性建筑

 IMG_256

IMG_256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美洲、大洋洲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4.中国的本土宗教——教。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课本P6065

1.含义: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聚落

2.形式:乡村城市

3.聚落的发展演变   

村庄       城镇        城市      大城市

4.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项目

城市

乡村

项目

城市

乡村

人口密度

建筑

高、密集

矮、稀疏

生产方式

非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

聚落规模

道路

密集

稀疏

IMG_256

a.聚落的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分布。

b.影响聚落发展和形成因素,如右图

5.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

地区

居民特点

主要目的

寒冷地区

墙体厚实、窗户较小,有的还装有双层玻璃

抵御寒冷

屋顶大多高耸

利于积雪下滑

湿热地区

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散、排

东南亚

底层架空、不住人

防潮

北非和西亚

屋顶大多平顶

干旱少雨,可晾晒东西

墙体厚实、窗小

、防风沙

IMG_256

墙厚、窗小的传统民居不一定在西亚,中高纬度寒冷地区也有。两者的差异是:西亚等干旱区的屋顶坡度,多平顶;而高中纬度的屋顶坡度,是因为冬季积雪雪厚。

1.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体现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2.保护措施:控制工业污染;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避免过度旅游活动。

3.世界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古城;中国的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福建土楼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