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禹上位的最后几哆嗦

 梦想童年594 2022-12-22 发布于江西

大禹治理完水患,划分完九州五服,制定完税役标准,部落联盟开启了全面发展模式,一时间风头无二两。而帝舜也像他的上一任帝尧那样,开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寻找继任者上。

一天帝舜约了大禹伯夷(主管礼仪)、皋(gāo)陶(yáo)(主管刑法)谈话,主题是“为臣之道”。

文章图片1

皋陶举手示意,率先发言,“我觉得,作为一个臣子,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要先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然后再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有这样的一群臣子共同辅佐联盟首领,那联盟必然会长治久安。”皋陶话毕,看看左右的大禹伯夷,使了使眼色cue自己继续说。

大禹心领神会,识趣地问,“您说得很有道理,可知易行难,如何做才能成为您说的那样的臣子呢?”

皋陶对答“你这个问题问得好,想要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首先要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还要一以贯之。做到了这两点,那就不愁影响不到自己周围的人了。潜移默化之下,就一定会有更多品德高尚的人不断出现。”

文章图片2

伯夷称赞道,“嗯,皋陶大人说得太好了。”

皋陶挺了挺胸膛,向前踱了半步又继续说“做为臣子,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能够识别和任用人才,能够安定和团结百姓。”

大禹微蹙眉头,心里琢磨着“老皋啊,你这是难道是为臣之道?你这是要在危险的边缘反复试探啊!”

大禹赶紧向前跟了半步,凑到了皋陶身边说“皋大人,如果是这个标准,那只怕连帝尧他老人家也会觉得有些吃力唷。能识别和任用人才这是大智慧;能安定和团结百姓这是大仁善。要是这两项都能做到了的话,那咱们还担心什么驩(huān)兜?流放什么三苗?畏惧什么奸佞小人唷。”

大禹心想“老皋啊,你可收着点说吧,老大和前任老大都没做成的事,你还楞说这是为'臣’之道……你快快接收我的信号,自己找个台阶下一下吧!”

文章图片3

皋陶转过身来,面向大禹,本来还想跟大禹好好掰扯掰扯,但看到大禹的表情,他像一下就接收到了信号一样,“大禹说的在理,我刚才说的那些是一个大的品德,而这些大的品德又可以细化出九种品质来,分别是宽厚又威严,温柔又坚定,诚实又恭敬,善治又谨慎,顺服又刚毅,正直又温和,平易又廉洁,果断又踏实,强直又道义。

如果有人能具备其中的三种,那他可以被封为卿大夫,执掌一些具体工作;如果有人能具备其中的六种,那他就可以被封做诸侯,辅佐联盟首领治理部落。

如果将这九种品质作为选人标准来执行的话,那才德出众的人就能够得以任用,百官就会更加恭谨谦虚;如果万一走了眼,让不称职的人在官位上,肆意妄为,逆天而行,倒也不必担心,因为我这还有一系列的刑罚套餐可以惩戒那样的人。”

皋陶说完欠了欠身问大禹“你说,我说的这些能切实地施行吗?”

大禹微笑着拱手下拜“那指定是能行。”

文章图片4

说在前面,以上对话中的皋陶部分有戏说成分。皋陶不是铁憨憨,他是位很了不起的人物,位列上古四圣之一(尧、舜、禹、皋陶);同时还是中国司法始祖,其思想主张又是百家争鸣时期,儒家和法家的精神渊源。

通过帝舜谈话的选题,加上皋陶的九种品质描述,我觉得这段可以被称为有记录的中国最早的领导力模型了。

领导力,又是一个“玄学”词汇,各种定义和分类看得人眼花缭乱,有说这是一种气质的,有说这是一种能力的,有说这是一种艺术的……有说这是一种...综合了以上各种各样说法的一团...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翻看了一些有关领导力的著述,各位作者大咖给出了各种各样的领导力特质(模型),比如积极进取、正直、创新、激励……太多太多。我想,如果真有这样一个人,符合了以上这些特质,那他应该不是领导,而是神。

文章图片5

相较之下,皋陶和大禹一唱一和下做出的领导力定义和领导力特质(模型)看起来更让人容易理解一些。

一个人要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具备高尚的品德,以及过硬的专业能力,经过一段时间逐渐影响他人,才会出现人传人的领导和被领导现象,这个影响的过程,就是领导力产生和发酵的过程。

再说领导特质,这么多的特质,如果一个人能有一小部分,那他就可以胜任做小领导;有一大部分那就可以胜任做大领导;如果这些特质他都有……那他不是帝舜,也不是帝尧,那是神。

所以不需要焦虑自己怎么这个领导特质也没有,那个领导特质也没有。哪怕只具备一样,那就用这一样特质严格要求自己,再叠上自己不断进步的专业能力,经过足够的一段时间,总是可以具备领导力的。不必去追求完美,只消让放弃别来得那么早。

帝舜看完皋陶大禹伯夷的联袂表演意犹未尽,他看向大禹,这个武能治江河,文能定规则的年轻人,帝舜让他随意谈谈,想说什么说什么。

大禹简要地汇报了自己治水的过程和心路历程,筚(bì)路蓝缕,栉(zhì)风沐雨的十三年,终靠大家的努力,将满目疮痍的土地复归为四海升平的神州。

文章图片6

大禹帝舜拱手下拜,行大礼说道“王啊,联盟之所以能有今天的风貌,正是因为您在首领的位置上能够谨慎、公正的处理事务。您用仁德之心来治理联盟的大小事务,族人无不诚心拥戴您啊。正是您奉行了上天的旨意,所以上天才降下祥瑞,让联盟重获太平。这都是我这些年亲眼所见、亲身所感啊。”

大禹真诚的话语打动了在场的几个人,大家伙儿随大禹一同回顾了并肩奋斗的这十几年。帝舜看着眼前这几位大臣,流露出一股“还得是老哥儿几个”的欣慰之情。

稍加整理了情绪,帝舜说道“你们几位都是联盟的肱股,是我的左膀右臂,是我的耳目。我日夜思考的永恒课题就是如何让族人过上好日子,你们要辅佐我,让我能够完成这个心愿啊!”

文章图片7

帝舜走到三个人中间,继续说“我需要你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能替我听取、反映各方的意见。我做错了的事,你们要能坦率地指出来。你们不要当着我的面说我好,背地里又讲究我。我敬重、倚仗你们这些忠厚纯良的人,有你们助我持续的推行德政,我相信,我们肯定能够把那些奸佞从朝堂中找出来,清理掉。”

可以说大禹是看到、感受到了帝舜身上所散发出的魅力,也看到了因为这股无形力量的引领,联盟日新月异的风貌。也许是大禹默默地将帝舜身上的特质与行为和皋陶所说的那些品质相拟合后,更加笃定了帝舜就是集齐九种优秀品质于一身的天选之子,他才由衷的说出那些打动人心的话吧。

帝舜希望他的肱股之臣能够辅佐他完成让族人过上好日子的心愿,他要求他的下属能够收集、反馈真实的数据、信息,让他知道自己和部落联盟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将不好的清理掉,才能让好的更加好。

帝舜的这些要求,是从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的吗?是,也不是。从根本上来说帝舜的这些要求是希望保证联盟的利益最大化,联盟里有各个部落的族人,有百官,也有自己。而自己,同百官和族人一样,都是实现美好结果的大大小小的过程节点。

文章图片8

先前看到过一个数据,统计的是中国企业平均寿命,我以为百年老店不多,起码二三十年的企业应该是主流吧,结果却是...不要二三十,不要一二十,连九九八都不到的——三年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数据是几年前经济仍能高质量发展时做的统计,经过这几年的大浪淘沙,均值应该还会再往下拉一拉吧。当然,均值不高的原因还有可能是近年来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新生企业持续涌现的结果,但优胜劣汰却是市场和需求不变的铁律。

如何才能在市场优劣大战中持续参与战斗,大禹和帝舜的这段对话我想多多少少是能够给出一些思考的。即使身为股东或是高管,他们在组织和运营过程中也只是其中的一员和一环,因此,事关组织的决策不应以个人的好恶作为判断的依据,而应以组织和大部分成员如何能够变得更好作为标准。

又有一次,帝舜召集了大禹皋陶(主管司法)和(主管山川河流)谈话,这次的主题换成了“为君之道”。而且这一次,帝舜指名先让大禹回答。

大禹稍加思考,说道“我想,无论是为君还是为臣,都应真正了解自己所处位置的艰难之处,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重担。唯有此,部落联盟的各位主管才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而族人受到自己部落首领的影响与带动,自然也会努力让自己不断进步,使自己无愧于是部落的一员。”

文章图片9

“都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重担...而不是体谅别人的艰难...”帝舜思考着说道“能够知道自己的责任,也就知道了自己该做什么,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遇到了问题就知道该去向谁求助。将心比心之下,自然也就懂得了他人的艰难。

如此,有了好的办法方案,就不会藏着掖着了,尽快帮助他人,也就是尽快让他人帮助自己。这样一来,联盟的各项事务就会处理的愈加顺畅,联盟的人才也将会聚集在朝堂,而不会流散到乡野山间,族人和部落的安稳生活也会有保障和依靠。

啊,你这角度新奇,也准确。我觉得还要加上一条,就是为君为官,有了新的想法先不要着急执行,多去基层,多去一线,问问百姓族人的意见。如此就能像帝尧那样,任人唯贤,举政为民了。”

文章图片10

大禹拱手下拜道“您说的是,大凡得道又从善,就会得福报;叛道又作恶,就会食恶果,这不仅是为君之道,也是为臣为民之道,从来没变过。”

接过话来“是啊,只有遵循大道,才能免得恶果。比如,行事不要破坏规则;做人不要放纵享乐;对待他人不要三心两意;行善除恶不要犹豫不决;尚有漏洞时不要勉强实施...”看看大家的反应,接着说“啊...还有,不要只追求名声不求真务实,也不要脱离集体只考虑自己。如果心有疑虑,那就多思考,多实践,疑云散时太阳现,百姓自然会追随而来。”

大禹补充道“如果说对族人的治理目标是端正族人的品德,增加族人的财富,改善族人的生活。那么治理手段就可以是,对有贡献的人,给以奖赏激励他们;对怠惰的人,要用惩戒措施来督促他们。这样越来越多的族人就会对联盟心向往之,而部落也会随之长治久安。”

文章图片11

帝舜大禹的回答非常满意,便将心中属意将首领之位传给他的想法说了出来,大禹像当初推辞治水任务时那样将皋陶抬了出来。帝舜没有同意,向大家做了解释“为什么我要选择,因为治水有功,获得了族人信服;治水过后又制定、施行了一系列的管理方略,利于联盟又利于族人,令大臣信服;在这所有的处置过程中,不居功、不逞强,自然也无人能够可以和他争功争强,也包括我。

禹啊,你刚才回答的内容正是我想要嘱咐你的话。你要记住,族人的贡献能让部落联盟更加伟大;管理者的无道能让部落联盟陷入深渊。我们要成为族人的表率,坚守自己的责任使命。”

说内容好理解,是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为的样子,端正、严谨、正义、温良、务实、利他……;大禹之后说得也好理解,就是现在常被写在管理制度里的绩效考核应用,对符合要求的予以激励,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惩处,以此来固化尽可能多的合规行为。

今天这篇对话里,最令我茅塞顿开的一段话,是开篇说的那句“无论是为君还是为臣,都应真正了解自己所处位置的艰难之处,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重担。”

工作的时候,尤其是开会的时候,总能赶上这么一种场面,就是老板或者同事一说起某某项目卡在中间,岿然不动,协调无果之下,老板当场开始表演怼人大戏,怼完人之后仍无可奈何,因为他怼的那个人或者部门会开始老生常谈的说我们有几多几多的困难,真的搞不定。一时之间让人有种分不清楚到底谁是老板谁是下属的感觉。

文章图片12

在这个场面里,我相信每个人说的难处都是客观且真实存在的,人手不足、经费不够、提前量没有打好、甲方难缠、供应商不给力、政策不支持……

那身处各个职位的人们,知道自己所在的职位就是要面临以上各种,甚至更多种的,客观且真实的艰难吗?知道应当如何化解这些艰难吗?——不知道?倒上去,看看帝舜说了啥。

正月初一,大禹接受了帝舜摄政的委任,率领百官叩拜行礼。仪典结束后,帝舜对帝禹说:“禹啊,咱们的联盟中,还是有结党的部落,你看那三苗部落,从帝尧时就开始作乱,到现在仍然不服联盟的管理,不遵守联盟的教令。我想,由你去征伐,带他们的首领和族人彻底归顺我们。”

帝禹知道,三苗这个烂摊子迟早是要砸到他手上的。帝尧时,三苗犯到边境之处,一仗下来给他们打得不敢吱声,但也没服气;帝舜时,三苗又蠢蠢欲动,被一把赶到了边境以外;这还没几年功夫,三苗的皮又紧了,这回不往服里打是不行了。

文章图片13

大禹集合族人,召开动员大会“父老乡亲们!在我们边境屡屡作乱的三苗部落,虽然在帝尧时归顺我们,成为了诸侯部落,可这几十年来,他们从没做过诸侯该做的事情。

他们的首领对外鼓动族人前来滋扰和我们接壤的部落,伤害我们的弟兄;对内又倒行逆施,离经叛道。三苗部落现下小人当道,而那些善良的族人却被迫出走荒野。

如今上天降下旨意,要求我们必须前去解救良善之人,讨伐作恶之人!”

文章图片14

仗一打就是三十天,三苗的族人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肯归顺。益看着踌躇的帝禹,建议道“我觉得三苗的族人如此抵抗,可能是受了小人蛊惑,不明所以。用武力征服不了的,不如试着用道德感化。满招损、谦受益,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他们的首领作恶多端,而联盟乐善好施。人心总是向善的,我想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看明白局势,一定会前来归顺的。”

帝禹权衡利弊后,决定采纳益的建议,撤回军队。随后经过商议,帝禹面向三苗部落大布文德,同时将部落联盟优秀的文明理念和治理成果广泛宣传。果然,逐渐地有三苗人前来联盟归顺,七十天后,帝禹终于解决了三苗叛乱。

文章图片15

帝禹摄政十七年后,帝舜去世,三年丧期结束后,帝禹创建夏朝。终于终于,叭叭了这么久,夏朝终于出现了。帝禹即位第十年,到东方巡视的时候,在会稽去世,他的儿子启登上天子之位,家天下的传位法则正式兴起。

一些奇奇怪怪的知识点:

1. 满招损,谦受益。

出自《尚书·大禹谟》中益向大禹提出建议时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自满招来祸端,谦虚收获裨益,这是天道。

2. 税收和会计鼻祖,值得考前拜一拜。

相传大禹不仅是税收的鼻祖,还是会计的鼻祖。

“会计”这个词的来源据说就是大禹在江南召集了各个部落的首领,准备考核他们的功绩,审计收入支出,审核每个部落的账务,论功行赏。

但在开会期间,大禹去世了,于是大家一商量就把他葬在了那里。那个地方后世称作“会稽”,大禹的这套操作取名为会计,会合一处,计算账务。

#历史# #管理# #知识#

参考内容:

[1]尚书

[2]史记

[3]《企业平均寿命数据考证》良制制度研习室2022-06-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