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瑞娜 | 冬 至 米 饺

 高山仙人掌 2022-12-22 发布于上海

图片

都说最长冬至夜,冬至是寒冬的开始还是尽头呢?又说冬至新阳生。虽然气温每日愈下,但一天天日长,一天天向阳,心里还是积攒希望的。在我,冬至夜是温暖柔和的,屋里氲氤着良姜叶的清香——我在包米饺。

包米饺是冬至的传统习俗。老一辈的主妇大概没有不会做的。我们这里是在冬至夜搓圆子、包米饺。当晚或第二天早晨用前一天晚上做的元宝圆子祭天祭祖。由于妈妈忙——她在村里开一家小百货——就简化了各种年节礼俗,但吃的环节没有省。无论是清明的糍粑、端午的粽子,还是补冬备年,都是一家子热气腾腾地围着做、围着吃。暖黄的灯光下,妈妈备馅,爸爸揉面,阿静也是主力,我候在跟前等各种指令,弟弟自然是捣乱的,大家都把“阿弟哦你不要——”挂在嘴边,好像有好几个弟弟似的。这一晚是记忆中很值得回味的夜晚。后来我离家求学,虽然还是能吃到妈妈寄的米饺,但已淡忘冬至是个节日。再后来出嫁了,婆婆能干慈爱,我就很少加入厨房劳动。

真正包米饺是我独立做煮妇开始的。小家庭,迁新居,迎来的第一个节日就是冬至。三口之家是不会有从前多子女家庭的热闹了。爷儿俩又不大热衷吃的,都怕黏黏腻腻的东西。但主妇的作用还是要发挥的,煮妇在主持年节习俗的仪式中才能升华为主妇。虽然之前实践少,好在观摩多,约摸应付得下来。几年下来都是妈妈准备馅料,送过来。冬至晚,简单的仪式后,我就认真开工了。孩子小的时候还能一起搓着玩,长大了一则没兴致,二则由于学习大多不在家。我是自得其乐的,从前的氛围会一直包围着你。由笨拙到精巧,技艺在操作中不断精进,形状也越来越饱满圆润。有时为了区别甜咸不同口味,在顶脊中间捏一下,就嘟出一个尖翘的小嘴,矜持中又透着灵俏。然后垫上翠绿的良姜叶,青白悦目。放上蒸屉,满屋子弥漫着清香。那蒸汽既有苍翠欲滴的鲜绿,又有甜糯软嫩的莹白。真的很治愈。。

吃米饺倘只吃一个,首选甜的萝卜丝馅。甜香浓郁,鼓鼓的,很满足。萝卜丝分干鲜两种。鲜的好处是清脆多汁,但味道寡淡一点。干的比鲜的要香要韧,有醇厚的阳光的味道。甜馅的配料是猪油红糖伴炒香的花生芝麻。咸馅的以猪肉白菜最常见。白菜需秋霜压一压滋味才好,很“甜”。冬至刚好到了霜冻时节,此时的白菜是能够与早春的韭黄相提的。古人所谓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都是出了名的好东西。“晚菘”就是经霜的大白菜。大自然毁誉公平,萝卜白菜如此稀松平常的东西,经过秋阳、严霜的历练,就蕴蓄了别样的品质。现在的农产品因培植技术的进步和物流运输的便利,已经模糊了时令概念。

而今气氛是淡漠多了。但即使一个人,我仍然喜欢在冬至夜包米饺。买粉备馅,储物间取出搪瓷脸盆,一番劳作。冬至夜静静地流淌。揉,搓,捏,细琢细磨,托在手掌上,像雕琢艺术品。一个一个珠圆玉润,一排一排端庄齐整。在这一年中最漫长的夜晚,什么也不想,或者回想很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