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瞬间陨落的生命

 金苹果6 2022-12-22 发布于北京
瞬间陨落的生命
图片

作者:王红旗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是在修筑襄渝线的三线建设岁月走上从医之旅的,此后的几十年经历过无数救死扶伤生离死别之事,然而在三线所经历的那些生命的悲壮总是让我难以忘怀,其中有一次翻车事故每每忆起,历历在目。

那是1971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们5808部队学生十连正在襄渝线紫阳县境内的蓼叶沟横通洞进行施工,横通洞一边靠着陡峭的山崖,一边是汉江,在横通洞的上方靠近汉江边一侧有两间用芦席围成的简易房,一间是炮工房,一间是擦风枪房,在炮工房的上方是一块约十几平米的露天水泥场。从紫阳县到大道河方向有一条公路便道,途经蓼叶沟横通洞地段是一条长约一公里的约35度的斜坡。

我当时任连队卫生员,每天例行上工地巡查,救治伤病员,在没有病号的情况下,还要跟班施工。

图片
图片

图片

那天下午我刚到工地,就看见一辆装满水泥的解放牌汽车从山坡下缓慢的驶来,到工地后问旁边的民工说:给你们拉的水泥卸在哪里?民工指了指那块约十几平米的空地,等车停好了以后民工开始卸水泥,大约卸了十几分钟,民工觉得汽车离堆水泥的地方有点远,想让司机将汽车往后倒一点,司机二话没说就上车倒车。

谁知汽车发动后,由于是重车,又停在陡坡上,惯性使汽车不住的直往后滑去,越滑越快,越滑冲力越大,失去控制的汽车就像脱缰的野马,顺着陡坡一路直下,冲倒了水泥堆,冲倒了炮工房,连同卸水泥的民工及炮房的炮工,全部推下约30多米深的山崖。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时只听到“咚”的一声巨响,汽车咕噜咕噜地滚向汉江,水泥腾起的烟柱弥漫在汉江边上,我只觉得一瞬间眼前的房子不见了,汽车不见了,水泥堆不见了,民工不见了,司机不见了,炮工不见了,一群鲜活的生命和静物都随着翻滚的汽车消失了……

当时我们连许多战友都在洞口施工,见此情景大家大声喊“翻车了,翻车了,快救人,快救人”。由于山崖太陡峭无法直接下到江边,大家只能先向公路的下坡方向奔去,到坡底后又沿江而上,我们一路狂奔到出事地点,我看到滚到汉江边的汽车只剩下了车底盘,驾驶楼及汽车轮都不见了。

被汽车冲下去的所有伤员散落在山崖下,横七竖八,血肉模糊,不成人样,其中司机被压在汽车车轮底下,当时就牺牲了,其他伤员喘着粗气,在血泊中不断的低声呻吟,面对惨不忍睹的现场,我顾不得悲伤,顾不得害怕,马上开始紧急抢救和处理。

图片
图片

图片

给伤员打强心针,打兴奋剂,手头所有的急救包都用完了,不够用就用绷带,绷带用完了就用衣服布条,由于人手不够,战友们也学着我,帮着包扎伤口,救治伤员。由于山崖太高,根本无法将伤员背上去,恰好看见汉江上有一条小船,大家齐声呼喊,小船很快靠岸。

大家齐心协力将伤员抬上小船,搬运伤员的时候我发现,有两名伤员已经停止了呼吸,其余四名伤员伤势都很严重,有的口中吐血,有的胳膊腿都扭曲下垂,甚至有的脊柱都断裂、小便失禁。我一刻不停的给每位伤员进行急救、包扎处理,给没有心跳的进行心内注射强心针。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做到的施救措施都做了。

小船急速向下游的团部划去,约十几分钟后船到了团部下面的沙滩,当时女子学生十四连正在沙滩上施工备沙石料,见此情景,女学生马上唤来三辆解放牌翻斗车,并在车上垫上草帘,帮助一起将伤员抬上翻斗车,每辆车两名伤员,我趴在翻斗车上面,观察着伤病员的情况。

图片
图片

图片

汽车急奔卫生队,不知是谁提前给卫生队打了电话,当汽车赶到卫生队的时候,卫生队已经组织了大批的医护人员,准备好了各种抢救设备和救治药品。我简单的向卫生队长汇报了抢救程序和救治过程。卫生队虽然全力抢救,但由于伤势过重,伤员最终无一人生还。

牺牲的6人中,有岚皋民工4人,其中两人年龄稍大一些,另外两人看上去年纪很轻还像是孩子;牺牲的两名解放军战士都只有二十岁左右,一名炮工是安徽人,一名司机是四川南充人,都是七一年入伍的新兵。

在这次事故中大家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曾竭尽全力为他们的生命多争取一点生存的希望,但仍然无法留住这6个年轻的生命,只留下了永远的悲壮。

我从学生连开始学医,又在铁道兵部队从事医务工作十三年,参加了许许多多的事故和工伤抢救,但是像这样一次就死亡6人的场面我还是很少见到,真是触目惊心,终生难忘。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在这次事故中的抢救过程,给当时的部队卫生队领导留下了很深的印,据说第二天卫生队召开晨会,队长表扬了学生连卫生员,还说,虽然这次事故没有人生还,但学生连卫生员的操作程序和抢救措施是对的,一名卫生员能临阵不慌,同时抢救六名重伤员,这种情况在和平年代还是很少见到。

这次经历也许为我后来参军入伍来到卫生队留下了契机,也算是这次事故留给我的一次特殊纪念吧。

在修建襄渝铁路的岁月里,像这样的生命悲歌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几乎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前赴后继,为三线建设奉献着青春和生命,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襄渝铁路是铁道兵战士、民工、三线学生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一条生命线。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