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就小米的极致性价比策略,为什么不再吃香了?体验才是王道

 a_123 2022-12-22 发布于河北

就在最近,努比亚Z50系列发布,起步价格2999元,搭载骁龙8 Gen 2处理器,一举成为全行业最便宜的骁龙8 Gen 2机型,比此前主流品牌发布的IQOO 11,小米13系列产品都要更便宜。

其实,如果大家关注过当下手机行业就应该明白,在现如今的手机市场中,诸如Moto,中兴,努比亚以及真我realme等小众品牌早已取代曾经的小米成为了极致性价比的代表,所有搭载同款芯片最低价产品几乎都出自这三个品牌之手。

谈起来“性价比”这三个字,小米一定是最先出现在大家脑海里的品牌。当年小米之所以能够在一票本土以及国际手机品牌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性价比。

文章图片1

在2011-2015年这个时间段,只要一个品牌能够做出一款同配置价格比小米机型还低的产品,谁就能够获得相当可观的曝光以及对等的销量,譬如那个时代的乐视手机就是一个代表,在乐视全盛的时代,其风头甚至盖过了小米。

文章图片2

换句话说,在那个时代,任何手机品牌都可以遵循一个万能公式:极致性价比=知名度=销量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性价比这个策略却越发显得苍白。

就拿最近发布的MoteX40以及努比亚Z50来说,单论性价比,这两款手机的表现确实不错,尤其是后者,2999元的起步价几乎已经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骁龙8 Gen 2机型的底价。

文章图片3

然而,饶是如此,不管是MotoX40也好还是努比亚Z50也罢,就像投入大海的两颗小石子一般,都没有引发什么特别的关注。虽然暂时不知道这两款机型的首销数据如何,但是想来也不会太好,因为这两个品牌曾经发布的类似产品的销量就很一般。

与此同时,国内头部企业现阶段都已经不再以追求极致性价比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而是致力于打造一款能够在外观,质感,配置,性能,拍照等层面达到平衡的机型。

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红米以及IQOO。红米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主打性价比的产品,然而现阶段的红米却推出了多款以拍照,外围配置乃至外观为主要卖点的产品。

譬如红米Note11Pro系列,红米Note12系列等,这两款手机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性价比机型,因为他们搭载的处理器在同价位机型中并不显得出色,甚至还是短板。不过,这两款手机的销量却还很不错。

文章图片4

而IQOO这边也是一样的,IQOO Neo系列原本主打的就是极致性价比,然而自从IQOO Neo 5开始,他的产品策略也从曾经的极致性价比开始转向追求外观,追求质感这条路,甚至连素皮后壳都开始用上了。

文章图片5

那么,为什么现阶段的消费者不再追求极致性价比了?


1

处理器性能差异所带来的体验感知差异越来越弱

文章图片6

在传统认知里的性价比中的性能所指代的就是处理器的性能,这是绝大多数人的传统认知,当年小米也正是靠着搭载旗舰处理器这个噱头才能够一举成名。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手机性能提升所带来的体验感知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在那个时代,一款主流的网络游戏在大版本更新之后,就会淘汰一部分中低端机型,很多中低端机型甚至没办法正常运行一些高阶的游戏,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

文章图片7

再加上那个时候系统优化等等也都不太成熟,搭载高性能处理器的手机和中低端手机在使用体验方面确实有明显差异,非常直观。

但是,现在呢?

骁龙8+和骁龙778G性能差距大不大?很大,但是如果你不告诉消费者两款手机的性能差异,单从体验上来看,消费者在短期内很难感受到差异,因为单就保持日常使用流畅度而言,骁龙778G已经完全足够。

至于游戏,骁龙778G也能够满帧的运行诸如王者和吃鸡这种非常大众且主流的网络游戏,至于《原神》,这游戏的受众本来就不高。

既然性能的提升所带来的直观改变并不大,消费者对于单一性能的追求自然就会减弱,转而追求其他能够明显提升体验感知的地方,而外观,质感,造型就是一个很好的着力点。


2

手机的身份发生变化,消费者的诉求从单一到多元

文章图片8

曾经的智能手机是什么?是一种时髦的科技产品,所以在智能手机刚刚兴起的那些年,刷机,玩机一直都是非常热门让人津津乐道的事情。所以,在那个时代,消费者对于手机的诉求很单一,谁的硬件配置好价格低,就买谁。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现阶段的智能手机已经从曾经的科技潮品变成了一个带有极强工具属性的产品,甚至已经成为生产力工具。

那么经历了这样一种身份的转变,消费者的需求自然也会从单一朝着多元去发展。现阶段的消费者在选购手机的时候,肯定会多方面的考量,不仅要看手机的硬件配置,还会在意系统是否好用,品牌调性是否符合自己的诉求,售后服务是否健全,质量是否可靠等等等。

而这些,都不是曾经极致性价比机型所能具备的。


3

经过“社会的毒打”成熟的消费者都认识到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

越是了解手机的消费者越会认同一分价钱一分货这个真理。因为看似名字都一样的配件,他们所能带来的体验却大相径庭。都是线性马达然而体积大小天差地别;都是OLED屏但素质却参差不齐;都是安卓系统,但体验却大相径庭等等。

这世界上不会有真的不挣钱把产品卖给消费者企业,他们所要做的无非就是在一些看似感知不强的地方压缩成本而已。


END 希望可以帮到你

Niksa bratos.mp30:43
来自小伊评科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