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介石晚年后悔不已,当年的最大失误,就是把精锐部队调往东北!

 棋逢对手918 2022-12-23 发布于辽宁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再次开始了内战,蒋介石自认百万国军在手,定能将我党一网打尽。

但最终结局却是国民政府兵败如山倒,蒋介石只能率领残兵败将狼狈逃离到台湾省。

隔着一湾海峡,蒋介石数度想要反扑大陆,但一切终究是痴人说梦。

晚年时期的蒋介石回首自己的一生,曾经站在权势的巅峰,何至于要屈居于一方小岛。

他开始反思总结自己在解放战争中的决策,其中最令他耿耿于怀的失误就是,当年不应该把精锐部队调往东北。

正是因为当年失去了锦州,所有精锐无法撤出,才导致国军无法挽回的溃败。

事实真是如此吗?

当年的东北是处于怎样的一个位置,我党又是怎样在解放战争中频频出奇制胜的呢?

消极抗日

蒋介石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早年他留学日本,有幸识得忙于革命事业的孙中山先生,从而走向救国革命之路

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随着蒋介石在国民政府内的苦心筹谋,他一跃成为国民政府的最高统治者。

独揽大权的蒋介石早已经忘了当年的初衷,他的狼子野心终于全部暴露出来。

他居然采用封建王朝那一套,在国民党内部采用独裁政策,全面培植己方势力。

曾今的国民政府里人才济济,各路英豪百花齐放,但在他一而再的打压下,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军官或死或囚,再无法发挥才能。

早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东北三省就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而落在到日军的手里。

日军在东北三省建立伪满洲国,企图一步步扩大范围,蚕食我国辽阔的国土。

之后几年内,东北的人们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东北肥沃的黑土地更是被日伪军种满了鸦片。

日伪军的野心更是路人皆知,他们企图用鸦片来腐蚀国人的身体和灵魂,然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却一直未曾作出应对之策。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蒋介石在大敌当前,不肯停止和我党的内战。

早在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就开始肆意残害我党革命战士,一直在调动国军攻打我军。

虽然蒋介石不懂得顾全大局,但国军队伍里还是有明白人的。

曾经的东北少帅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一直在劝诫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大敌当前,中国人却还在打中国人,此种行为岂不是要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但蒋介石一心要剿灭我党,根本无法听进去二人的肺腑之言,继续调兵遣将攻打我军。

张学良和杨虎城无奈之下只得发动了西安事变,以兵谏的方式让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抗日战争打响了,但在战场上却并不见张学良和杨虎城这两员虎将。

原来,睚眦必报的蒋介石早已将俩人给囚禁了起来。

抗日战争一旦打响那将是一场恶战,蒋介石却作如此举动,将个人恩怨排在国家大事前面,实在是公私不分。

当时社会各界都对蒋介石的行为颇有怨言,称其实在不像是个能担当大任的领导者。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之间的矛盾再次被摆在了台面上。

社会各党派都积极促成双方都和谈,不要再发动不必要的战争,导致人员的伤亡。

我党领导人出于为人民考虑,前往了重庆开始与国民政府谈判,为了和平共处对诸多苛刻条件作出妥协。

双方在重庆签订了《双十协定》,表面上看起来一片祥和,但在平静的海面下却是波诡云谲。

蒋介石自诩有八百国大军,装备齐全,且有美方的支持,根本不屑与我党共处,国共和谈是假,暗中筹谋攻打我党是在真。

蒋介石无视社会各界的期盼,撕毁了亲自定下的双十协定,再次开启了内战。

内战爆发,丢失东北

解放战争中的多场重大战役中,东北战场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日军投降撤离我国土后,我党高瞻远瞩早在1945年率先进入到了东北地界。

东北三省地大物博,又先后经历过张作霖和张学良的带领,各方面资源一直很丰富。

后期东北虽然沦落到日军的手中,但日军还是想以这为根据地,他们在日本境内骗了不少平民来投入到东北的建设中,战后更是有很多开荒的日本人留在了东北。

同时,东北离中共的一直以来的支持者苏联十分相近,只要占据了此地,不论是当下还是日后发生变故,都能很好地寻求援助。

由多位领导人带领,我军积极准备进入东北,而彼时的国民政府却没当回事。

国民政府一直以来的根据地都是在江浙一带,江浙一带自古以来就颇为富庶,文人墨客更是层出不穷。

国民党在江浙扎根了几十年,自从蒋介石上任后又在党内搞任人唯亲那一套,内部军官大多都是江浙人士。

相比舍近求远,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首要目标还是占据更大城市,譬如上海、北京等地。

东北早前在张作霖父子手中,后来又到了日本人手里,国民政府从未真正涉猎过东三省。

另一方面,从蒋介石当年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丢失,就知道在他眼中东北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正是因为蒋介石的狂妄自大,后期我党才能顺利进入到东北。

东北拥有丰富的铁矿、煤矿加上日俄两国建设的铁路和庞大的工业区,只要能将其作为我党的根据地,可谓是如虎添翼。

虽然蒋介石对东北不在意,但他背后的支持者美国却不这么想,他们作为国民党的支持者,绝不允许东北落入到我党手里。

眼看着我党向东北挺进,美国的特使马歇尔多次向蒋介石表达,一定要将东北把控好,万不可被中共全盘占领。

加上国民党内部不少官员屡屡向他表达东北的重要性,蒋介石这才有所行动。

但是他接下来的决策却证实了,他的确不是个称职的领导者。

在抢占东北这个决策定下来后,关于让谁去带兵东北时,国民党内部难得一致推选了一人。

那就是已经被囚禁了十余年的张学良,当年张学良因为兵谏一事,被蒋介石报复囚禁。

一开始很多人以为蒋介石只是一时之气,消气了就会将张学良放出来,但后来即使宋美龄多方劝说,他也始终不松口。

现在想要抢占东北,这个曾经的东北王无疑是最好的人选,只要张学良出马必定能马到成功。

然而蒋介石却不这么认为,他已经囚禁张学良十余年,要是现在放他出来带兵,无疑是放虎归山。

除了不用张学良,他还拒绝使用曾经和张学良关系颇好的高级将领,派了一些对东北不甚了解的人前去。

蒋介石在重大决策面前屡出昏招,也给我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中共虽然在军队数量武器方面比不上国军,但善于分析自身优劣势,采取扬长避短的方式作战。

既然在大城市方面抢不过国军,那就从农村入手。

我军在进入东北各地农村后,用实际行动向大家表明,这是一支帮助工农发展的队伍。

在长期的建立下,农村人民早已将解放军看作了最信任的队伍,我党的军队也越来越壮大。

我党开始接连解放了长春、哈尔滨等城市,下一步就将向四平进攻。

四平处于多条铁路等交叉点,只要顺利拿下四平,我党就能彻底在东北站稳脚跟。

但是这次四平争夺战却以失败告终,并且长春又回到了国军手里,但在1947年我军卷土重来,再次将四平等地夺回手中。

这次之后,庞大的国军队伍被分割在锦州和沈阳等地,眼看东北的国军是一塌糊涂,蒋介石只得派出卫立煌前往东北接管一切事宜。

卫立煌作为国军将领,却不像许多国民党军官那样固执己见。

在抗日战争中,他曾数度和我党合作共同御敌,甚至还给我军提供了不少军需装备。

外敌当前放下旧日恩怨,共同御敌,卫立煌此举是何等的深明大义。

但这在蒋介石眼里却变了味,他怀疑其与我党有关联,以出国学习的名义将其流放。

后来,直到国军在东北一再打败仗,蒋介石才想起了这个流放国外的将领,将他召回并任命为东北总司令。

解放战争全面获胜

彼时我党在东北已占据大幅优势,于是便决定发起一次大总攻一举拿下东北。

蒋介石在得知此事后曾多次下令,让卫立煌放弃长春沈阳,退守到锦州,留待实力再反扑。

但卫立煌却并听他指挥,以不可将到手的地方拱手仍人,拒绝了退守锦州,反而开始修缮防御。

蒋介石为此专程飞了一趟沈阳,斥责了一番卫立煌,亲自下令出五个兵团与东进兵团支援锦州。

但即使是这样,锦州还是被我党全部拿下,国军派去支援的五个兵团也全部被歼灭。

锦州之后,我军又解放了沈阳,辽沈战役大获全胜。

国军的东北军也因锦州失利无法撤出,要么被我军歼灭,要不然就是不战而降。

蒋介石最为看重的精锐部队就这么消弭于无形。

在这之后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我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民党主力军已被歼灭。

此时的蒋介石看情形不对,选择了隐退让李宗仁成为代总统,但实际上指点江山的还是他。

李宗仁在此种情形下,只得开始出面与我党和谈。

但我党早已看破国军背后的阴谋,表面上倡议划江而治,不过是伺机扩军东山再起罢了。

渡江战役就此打响,百万解放军战士渡过长江,朝着国民政府的大本营南京而去。

1949年4月23日,解放的步伐来到南京,曾经的总统府早已人去楼空。

蒋介石率领国民党残部,搜罗了不少国宝败退到了台湾。

在台湾的他几度蠢蠢欲动,甚至还想派飞机在开国大典上轰炸天安门,但因未能得到驻韩美军的支持,只能作罢。

晚年时期,蒋介石总结自己一生,对于当年将精锐调往东北耿耿于怀。

还曾称鼓吹拿下东北的马歇尔是害人精,要不是精锐折损在东北,又怎会是今天这般田地。

但他没有想过,国民党内部的腐败不是一朝一夕,内部早已分崩离析,党派林立,灭亡只是早晚的事。

我党只是加剧了这一进程,真正主导这一切的还是他这个始作俑者。

当年解放前夕,他甚至不忘带走张学良继续囚禁,还下令将杨虎城将军一家老小残忍杀害,这是何等的歹毒,他这种残害爱国将领的行为,只会令人民寒心。

真正的领导者要能顾全大局,他这个总统跟封建社会的独裁者根本没有区别。

当年国民政府统治区的人民都活在通货膨胀之下,民生大计都得不到保障,政府又怎会长久。

自古以来,所有的王朝更迭都说明了一点,只有民心所向之处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