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 |“报事”多多

 剑钧文学图书馆 2022-12-23 发布于河北

  周末散文五人行与您同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点击蓝字丨关注我们

  周末散文五人行与您同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报事”多多

                    文|李培禹 


 北京日报农村部记者李培禹(报社同事吕坚摄于1983年)

     今年10月1日,北京日报迎来创刊70周年。作为伴随她走过三十多年的老报人,我欣喜地看到报社各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关注着报纸版面的不断创新。8月初,日报、晚报同时推出“走市界看首都发展系列蹲点报道”,精彩的文图版面报道外,注明还可“扫码观看”,读者打开微信公众号,更多现场照片,特别是短视频十分养眼。开篇话中写道:“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北京壮美的轮廓呼之欲出。如今,我们再沿市界走上一圈,会深刻地感受到,火热的时代赋予了这条线路更丰富、更宏大的内涵。

        为什么是“再” 沿市界走上一圈?因为1987年6月,北京日报就推出过“在首都边界线上”的系列报道,当时的《编者按》写道:“亲爱的读者,常年居住在首都,您想到过北京的边儿上是什么样吗?那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劳动的?各地有哪些风土人情?在这改革、开放、搞活的年代,那些地方又有什么新变化?如果您感兴趣的话,欢迎您阅读本报从今天起刊登的《在首都边界线上》的系列报道。本报记者日前已经出发,将沿着首都边界线,对北京的边缘地带和河北、天津的邻县进行采访报道。”

       那个“本报记者”就是我,记得第一篇通讯《永定河上老河兵》,刊发在6月20日的北京日报一版。

       白驹过隙,“报事”多多。我讲几件亲身经历的往事,算作献给我的娘家70华诞的一束小花吧。

       1982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日报时,很诧异这根本不像我想象中的一张北京地方报纸,因为我最先接触到的两位编辑,都是地道的上海人。那时,大学生分到报社,必须要到总编室上一段夜班,带我的要闻版编辑庄兴昌、徐炳炎,都不是北京人,他们的兢兢业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每当长夜即逝的黎明时分,夜班编辑要完成最后一道程序——下清样前“唱稿”(读出声音地把一版从报头的天气预报一直念到最后一个字)时,两位编辑不知不觉地就“侬侬”地上海话出来了。再加上值夜班的副总编辑唐纪宇操着浓重的山西口音,让我这个北京小伙儿真不知身在何处?夜班工作结束后,我去见一位白班副主任朱大姐,她一开口也“阿拉阿拉”的。我想,包容,就是报社的一种文化。我们虽是地方报纸,却海样胸怀,广纳贤士。至今,我们报社的社长是南方人,总编辑是安徽人,说不太好普通话。

       1984年,我当记者刚一年多,就赶上了报社的一件大事:为迎接新中国35周年庆典,报社举办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新中国新北京知识竞赛”活动。北京日报拿出整版刊登知识问答题,当天的报纸加印了十万份仍被抢购一空。为满足读者的需求,报社决定在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搞一场新中国新北京知识竞赛“读者咨询日”活动。7月8日是个星期天,一早,六万多群众就涌了进来。当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几乎所有的室内外场馆、场地,全部交给北京日报社使用,文化宫成了知识的海洋。8点刚过,万里、宋任穷、倪志福、邓力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来到读者中间。国家部委的数十位正副部长都来了,他们站在各自部门的“摊位”前,热情地解答着各界群众的提问。报社一位跑工业的记者向大家介绍着:“这位是电子工业部部长江泽民同志……”文学茶座被文学青年们围得水泄不通,因为和读者座谈,为大家签名的是臧克家、杨沫等一众文学大家。在东配殿书画廊,本报的知名画家穆永瑞成了服务员,因为报社请来的是许麟庐、周怀民、白雪石、卢光照、肖劳等书画界大碗。最热闹的是“京郊名优特新”展位,来自大兴庞各庄的万余斤新品种西瓜眼看就要卖光,日报农村部的记者赶紧联系大兴庞各庄供销社的杨主任:“赶紧摘瓜运瓜啊,不怕多!”

       担任这场大型活动新闻报道的,有刘霆昭、刘京钊、赵红和我。诸位都是“京城名记”,只有我是新手。在给整版文章做标题时,我不揣浅陋,说:“我想好了,就叫:我爱你——新中国,新北京!”几位老师竟一致说:“好!就它了。”

       那年,还有一件“报事”不能不提。《北京晚报》记者苏文洋采访中看到北京境内的一些长城年久失修,十分忧虑,他率先提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呼吁,并为此奔波,不余遗力地发报道,写内参。报社领导敏锐地意识到,这不应仅是一个晚报记者的担当,于是决定《北京日报》也加入进来,举全报社之力为长城呼号。这里我披露个情节:一天早上,我刚到办公室,报社总编辑王立行的电话就打过来:“小李,跟我去趟怀柔。”我钻进他的小车才知道,总编辑是要去慕田峪长城看看。我说,没有联系怀柔县委啊。老王说,我们去实地看看,不麻烦人家。那天,我跟着他爬了远远的一段长城,包括几处尚未开放的“野”长城。我累得满头大汗也追不上他,他手摇大蒲扇,笑呵呵地等我。回来后不久,报社就做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活动的决定,还带头给慕田峪长城捐了款。9月1日,邓小平同志挥毫题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后,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动员起来爱祖国、修长城的活动蔓延全国,成效显著。若干年过去,我和文洋都已年过花甲,再登长城,“苏老”还聊起当年他骑着自行车到中南海取小平题字的情景。警卫人员问:“你找谁?”他说:“我找小平同志,是他让我来取题词的。”哈哈,这真是一段佳话。

         “报事”多多,趣事难忘。

        1990年9月至10月,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我当时在日报的农村部做记者,与体育根本不沾边儿,却忽然被临时抽调,到总编室作夜班编辑,具体就是专门做北京亚运会报道的编辑工作。当晚体育记者的新闻稿、摄影记者的照片发来,由我们挑选、编发,设计版面。为了活跃版面,带班主任杨永安笑谈:“咱这儿有诗人,培禹给配首诗吧。”我当真,即兴而写。值班总编辑笑着点头,当真安排配发在版面上。记得第一次是亚运会开幕当天,摄影记者叶用才发来一张礼仪小姐手捧鲜花欢迎亚洲各国健儿的照片,照片放在一版右上位置,十分养眼,说明文用的就是我即兴写的一首“赞美诗”。亚运会期间,我当晚即兴创作,第二天见报的还有《金孔雀礼赞——致杨丽萍》、《辉煌的时刻——给周玲美》等。高敏夺得跳水冠军的那个晚上,我们几位夜班编辑一边干着手里的活儿,一边注视着电视屏幕里的跳水决赛。当年轻漂亮的高敏纵身起跳,空中完美翻转,然后不着浪花地跃入水面的一刻,几个人都欢呼起来:“哇,满分!冠军!”前方体育记者的稿子还没来,杨永安主任就发话了:“培禹,必须有诗啊!”第二天的报纸版面上,最突出的就是高敏跳水跃入水面瞬间的大幅照片,旁边配发了我赶写的小诗《碧波恋歌——赞高敏》。2004年雅典奥运会举办的时候,我在日报副刊部做编辑,报社领导又临时把我调到《奥运特刊》上夜班。中国姑娘杜丽夺得第一块金牌的消息传来,我又即兴配诗,刊发在第二天(8月15日)的《北京日报》上。有意思的是,时隔不久,在著名的水乡周庄与中国射击队相遇,有机会与王义夫、杜丽等奥运冠军聊天儿。回京后我按杜丽给我留下的地址,把载 有拙诗的报纸邮寄给了她。

       回忆“报事”,还有心里话要说。

       其实,我在1975年就给报社写稿了,那时我在京郊农村插队当知青,给我改稿编稿的北京日报的编辑叫方孜行。我崇拜老方,他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出名的工人诗人,当时也是报社发稿最多、写得最好的记者之一。从1975年到我考上大学,再到1982年毕业来到报社,这六七年中,我和老方有过大量通信。他给我来信或回信,有时是用报社的印有“北京日报”大红字的信封,不贴邮票;有时是用自己买来的信封,贴有邮票。久而久之,我发现其中的缘由了:凡是工作内容的,比如谈稿件、寄小样、寄报纸等,都是“公函”,他用报社的信封,走“邮资总付”;而谈业余创作、谈生活等与报社无关的事,他一律用自己买的信封,贴邮票后再寄出。后来和他成为同事后,我去他的办公室,见他桌子上还有一摞待用的邮票呢。其实,报社从未有过这么细的规定,老方却一直坚持到他60岁退休!

        我们报社的后勤职工一直令我敬重,其实他们是记者的第一读者。我有时写了比较好的稿件,他们会不吝溢美之词,给你很大鼓励。我心灰意冷的时候,他们的大白话充满了温暖。说件小事吧:一个时期我不写稿了,心情灰溜溜的。一次,复印室一位大姐见到我,问:你怎么不来我这复印资料啊?别人都复印呢,申报高级职称啊!我说不费那劲了,我没戏。她大声对我说:你没戏谁有戏?赶紧着,你把东西拿来吧,我给你复印。

       这话,大姐可能早忘了,但我却一直记着。说到申报高级职称,还有个小插曲:我填表时有一项是报社领导意见,我的心有点凉,因为就在前两天,我和主管我的总编辑严力强因为工作刚吵了一架,双方都红了脸。几天后当我从职称办取回申报表,打开一看,领导意见一栏写得满满的,是他“力挺”我的一段高度评价,全然没有一点个人恩怨。后来,力强调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副秘书长,我们很少见面了。2008年我的一篇报告文学得了中国新闻奖,我接到他的短信:“培禹:祝贺你,谢谢你!”“祝贺”是给我的;“谢谢”是他站在领导的高度对我为报社、为北京市赢得荣誉的肯定,他是我的知音。

(原载2022年10月1日《北京晚报》)

李培禹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五度“中国新闻奖”、首届全国“孙犁报纸副刊编辑奖”、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

曾任《新闻与写作》杂志主编、《北京日报》副刊部主任等职。报告文学曾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评选金奖,散文、杂文、诗歌等均有作品获入全国选本。近年在《人民文学》《解放军报》《解放日报》北京作协等征文中获奖。出版有《走进焦裕禄世界》《您的朋友李雪健》《笔底波澜》《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西河渡》等。


    我的人生信条 

    活

     就要快乐的活

     爱

     就要纯洁的爱

    写

    就要发自内心的写

—李培禹

       点击下方

       延伸阅读  

周末散文五人行|华静|在一页音符中踏遍河谷山川

周末散文五人行|冻凤秋|平安三帖

周末散文五人行|剑钧|奔腾岁月

周末散文五人行|沈俊峰|又是一顿乡村美味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 |远山近水稻香湖

周末散文有约

沈俊峰|最后的“隐居者”

2022·12·30

点此亲启

“嘉宾有言”名录(1)

(以文字发布时间为序)

冯秋子  刘秀娟  梁衡   凸凹    穆涛  张凡   杜卫东  史建军  王剑冰   乔叶  张庆和   施亮    王也丹 刘琼 郝朝帅  李林栋  罗雪村  尹世霖   李迪  何向阳  梅洁    古耜   徐忠志   王小朋   彭程    王谨   陈先义  侯军   高洪波   裘山山  徐迅  李硕儒  单占生  沉石   林立公    王彥    刘虔   李静宜   俞胜   马淑琴  梅小璈  陈喜儒    范昕   简以宁  刘齐  陈丹玲   张志强   何频   宁新路   王道生 宋长征 任彥芳  颜华   阿紫     陈桥生 刘丙钧  阚则思  刘玉琴 胡健   任蒙  吕高排  祝欣  程步涛  戴荣里 雨瑞  冯敏飞   周璐  徐庆群   张策   苏北  何弘  王贤根  朱竞  李迪  鲍尔吉·原野  范党辉  赵李红  刘湘如  蒋建伟  魏华莹  胡玥  马誉炜  韦法明 任启亮   冯杰  毛梦溪 董岩  吴光辉   王彬 孔会侠 艾 英 李青松  张国领   叶竹钧  碎碎 王子君 王克臣  欧阳青  郑润良  章平  林遥   江南    陈戎   张刃  周华诚  江耀进  刘笑伟 周敏  王巨才 高众  杨勤良 孙书柱 卢盘卿 陈先平 孙现富  苏湲   沉石  施亮   刘红  雷健  李明新 孙晓青 董国政 刘永良  廖华歌 王晓霞   金涛  盛慧   黄传会  邱梅    初小玲  蔡秀文 北乔  王升山  刘海燕  周振华 夯石 舟扬帆  张健 李玉梅  陈新  彭俐 王晓君  续维国   赵岩  曹怀新  孟庆忠 纪从周 白忠德  吴小妮   吴重生  王玫

(待续)

点此亲启

“嘉宾有言”名录(2)

(以文字发布时间为序)

李丹莉  王永刚  蔡红霞 方丽娜 朱小平柳易江  海盈  练佩鸿  杨浪  庞余亮董山峰  饶丹华  朱惜珍  蒋殊  刘国震  韩志远  曲令敏  姜范  彭见明  哈斯乌拉  刘先琴  愚石  杨志学  王志清 赵炜 张海龙  李笑萌 方健康 仇秀莉  汪振军 朱明德 夏鲁平 赵勤  魏华莹  田炳信  韩梅  阮直  华袤  刘玉琴   刘军  秦岭  赵美宁  雨霖  耿安辉  李玉梅  木汀  张天韵  徐祯霞  王宁   梅先生 朱小平顾丁丁  凸凹   楚丽  周蓬桦  姜波 黄圣凤  迟凤君  胡霞  王维强  王欣  李兴艳  程韬光  师永祥  庄剑  朱晔  陈海强  魏文芳  黄燕  月明  郝随穗  韩光  周建亚  刘利华 周家望  李梦薇 许彤  马勇  孙德宏  赵晏彪  薛彦田  庄凤娟  田霞  徐迅  任启亮 欧阳青 孟会祥 王雪  赵宗彪

(待续)

点此亲启

鸣谢报刊名录

(排名不分先后)

 报纸: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时报、工人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作家文摘、检察日报、中国国门时报、中国民族报、中国建材报、中国测绘报、中国环境报、中国自然资源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郊日报、贵州日报、贵阳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山西晚报 、抚顺晚报、海口日报、通辽日报

期刊

海内与海外、海外文摘、散文选刊、散文、北京文学、 天津文学、青年文摘、中国老年、民主、国酒文萃、厦门文学、红豆 、雪花、安徽文学、安徽省文联、科尔沁文学  民族文汇

(待续)

    每周一书

   影子灯

  作  者:沈俊峰

 中国言实出版社

  沈俊峰的最新散文集《影子灯》收录了作者新作30篇,分为亲历、相遇、行走、过往4辑。其散文关注当下,多从生活细微处入手,有感而发,情真意切,引人深思,具有一定影响力。有评论家言,“悲悯情怀”是沈俊峰散文的根,“生命意蕴的开掘”是其散文的魂。他通过散文写作实践,实现了“籍悲悯情怀开掘生命意蕴”的审美追求。《影子灯》一书责任编辑称其文字“志向高远、有追求”。当当、京东、淘宝等各大网站均有售。     

同步上线  支持媒体

《新华网》客户端

《今日头条》媒体平台

《天天快报》媒体平台

《腾讯新闻》媒体平台

制作  剑钧

周末散文五人行信箱

zmswwrx@163.com

欢迎   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