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九节 什么是所有者权益?

 汝今能持否B 2022-12-23 发布于江西
注:本视频制作于2018年12月26日

所有者权益又叫股东权益,当你买入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你就成为了股东,该权益越大,公司实力越雄厚。

所有者权益在广义上可以理解为净资产。净资产=股东权益=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包括四个项目: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一、实收资本

即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金

实收资本=股份总数X股票票面价值

股份有限公司叫股本,其他的公司比如有限责任公司叫实收资本

股票票面价值,是股份公司在交易所发行时标明的票面金额,它以元/股为单位。我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流通的股票的面值均为每股一元,唯一例外的是紫金矿业,面值为0.1元。

二、资本公积

当股东实际投入的资金超出注册资本,多出来的这部分就是资本公积。

举两个例子

1、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A投资了50万,可是投资时约定A只能享有20%的份额,也就是20万的份额,那么多出来的30万就作为资本公积。

2、某上市公司发行了1亿股的股票,每股面值1块钱,总股本就是1个亿。如果每股售价20元,就相当于通过股票筹集了20亿资金,但只有1个亿属于股本即注册资本,剩下的19亿就是资本公积。

另外,接受捐赠、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也都是资本公积的范畴,与企业的收益无关。

三、盈余公积

常规来讲的盈余公积就是指“法定盈余公积”。

比如某公司利润有1000万,但是不能全部被股东分掉,公司法规定,盈利的部分至少要保留10%即100万记入盈余公积。

另外一种盈余公积叫做“任意盈余公积”,是上市公司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提取的。

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区别就在于其各自计提的依据不同。前者以国家法律为依据强制提取,目的是为了应对经营风险,后者则由公司自行决定。

四、未分配利润

假设一家上市公司,盈利有10%记入盈余公积,剩下90%由股东自行分配。这90%中可能只有50%被股东拿走,剩下的40%记入未分配利润。当然,未分配利润今年没有分掉的话,只要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可以放在来年再进行分配。

五、其他综合收益

非利润性的资产增值。

举个例子来说明:

假如有一户人家在上海买房,2005年房价为每平方米8000元,现在涨至每平方米8万元,但房子是自住的不出售。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户主因为没有对外交易所以没有利润,有的只是不入账的资产增值。

在实际操作中,比如上市公司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专利等,可能会增值,但不能计入当期利润。

投资者在看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时,应注意什么?

一、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变动情况

股本正向变动: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股本负向变动: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比如上市公司通过“减资”行为来弥补累计亏损。

不过也有一些公司成立初期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步入正轨后,资本有所过剩,需要减资来调整财务结构。

现在比较流行的上市公司回购,也会导致股本减少。

二、资本公积的累计情况

资本公积可以用作转增资本。

虽然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不能导致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增加,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有三大好处;

1、改变企业的投入资本结构,体现企业稳健、持续发展的潜力;

2、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它会增加投资者持有的股份,从而增加公司股票的流通量,进而激活股价,提高股票的交易量和资本的流动性。

3、对于债权人来说,实收资本是所有者权益最本质的体现,是其考虑投资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不仅可以更好地反映投资者的权益,也会影响到债权人的信贷决策。

三、保留盈余

保留盈余,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净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置于企业内部的积累,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部分。

保留盈余=净利润+(或净亏损减)期初保留盈利-向股东派发的股息

保留盈余可以用作扩大营业规模、投资新的企业、回购股票等。

例如,2015年年末万科A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为280.6亿和525.9亿,2016年年末两者数字为325.4亿和612亿,2016年万科持有的货币资金高达870.3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0.2亿,冲天牛气,富得流油。

四、股东权益总额的变动

上市公司由于发展的需要,可能会并购外部企业的资产或者收购集团其他非上市公司的资产,这个时候就要通过增发股票,扩大股本,来引入资金和新的股东。在引入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到对之前所有者权益价值的评估。

对于之前股东所享有的股东权益,如果按照净资产考虑,也就是“成本法”,通过“净资产=股东权益=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就可以计算得到。但是这个方法的问题也很明显:忽略了许多表外因素,比方说企业能控制的资源,未来盈利能力的预估,资本市场的估值因素等等。成本法虽然不科学,但是可操作性强,所以应用很广泛——许多非上市企业,尤其是固定资产比较多的企业收购,都偏好选择成本法。

但是对于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收益法”会被用的更多。它的逻辑是:不关心企业现在怎么样,历史怎么样,只关心未来能够创造的价值。把未来企业股东权益能够创造的价值折现到现在,作为企业股权的价值。巴菲特就是通过“权益法”作为评判公司价值的依据。

那么企业未来创造的价值是什么呢?显然,企业未来创造的财务表现是每年的净利润,在数据计算过程中,使用企业经营的现金流量等作为依据。

注意!在一些盈利能力较强的股权价值评估过程中,收益法评估出来的价值远大于成本法评估出来的价值。其中的差额,就形成商誉。

理解了这些,我们在以后的计算中,不仅可以知道收购资产是否买贵了,还可以知道被剥离的资产是否被贱卖。

实战技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