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硅料价格持续下探,新一轮洗牌博弈下,谁更有底气?

 Bond72 2022-12-23 发布于四川
文章图片1

作者:程诺,编辑:小市妹

作为光伏产业链上游最重要的原材料,硅料在产能、产量以及价格等任一方面的变化,都对整个光伏行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迅速传导到产业链中下游企业。

近期,硅料价格跌幅持续拉大,市场上关于硅料价格“雪崩”的消息层出不穷。

事实上,市场早于2021年就预计硅料价格将在2021下半年开始走下坡路,但受制于上游产能释放速度不及预期,叠加下游需求过旺等因素,硅料价格始终呈上涨态势。

此次价格连续下跌,反映出上游供给逐步释放。据中银证券预计,12月硅料产量规模将环比提升至10.3万吨,硅料价格或将继续下探,年末时将出现近两年来第一次库存反转的信号。

光伏行业是量价动态平衡的行业,硅料价格的“冷静”,有利于进一步降本增效,而价格充分博弈后则会形成新的相对平衡。上游价格博弈加剧下,哪个硅料企业更有底气?

1、通威股份

光伏“硅料 电池”双龙头,成立于1995年,主营业务以农业、光伏制造为主,主要包括农业饲料、光伏多晶硅及电池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规模化“渔光一体”的开发与建设。

公司起家于饲料业务,2008-2013年,通过收购四川永祥股份及合肥塞维股权,其正式进军光伏多晶硅、电池片领域。2015年,通过收购整合,公司形成了“硅料 电池 光伏电站”的光伏产业链业务,随后扩产步伐加快。

文章图片2

据官网显示,当前,公司已具备高纯晶硅23万吨/年,太阳能电池超54GW/年的产能,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全球龙头地位稳固。

其中,据CPIA统计,2021年,公司高纯多晶硅产量排名全球第一,国内市占率高达22%。

在多晶硅业务领域,公司长期坚持技术改进创新。自2008年试生产成功至今,公司已在高效还原、冷氢化、尾气回收等高纯晶硅领域掌握了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五代永祥法”,产品已在综合电耗、副产物利用率等多个性能指标上位居行业领先水平地位。

此外,得益于较强的生产工艺与丰富的经验,公司当前可以保证产能利用率持续超过100%,实现持续超产,且产能建设周期较短。

据公司公众号,其乐山2期项目从政府正式交地开始全面施工,仅用时整一年便完成了项目从设计、建设到调试、量产、达质的全过程,刷新了行业项目工程建设最快纪录。

且三氯氢硅精制料装置仅开车110小时,产品质量指标就已达到电子级水准,一次性达太阳能级特级品以上,打破行业内“半年质量爬坡期”的定律。

2、大全能源

全球领先的硅料核心供应商,成立于2011年,专注从事高纯多晶硅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等业务,可根据下游所生产硅片的不同,将多晶硅产品分为多晶硅片用料和单晶硅片用料。

专注深耕高纯多晶硅产品,公司2021年多晶硅业务占比高达99.61%。据年报及CPIA数据显示,截至2022上半年,公司高纯多晶硅产能达10.5万。按照国内多晶硅产量约36.5万吨算,公司对应期间的多晶硅产量为6.67万吨,市占率达18.3%,位居行业第一梯队。

公司注重构建技术壁垒,通过“自主研发 引进升级”掌握了多项核心生产技术,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生产耗能指标领先行业平均水准。

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晶硅生产装置余热回收技术,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蒸汽单耗和电耗,大幅节约了生产成本;引进并自主创新升级的四氯化硅综合利用技术,在实现四氯化硅全回收利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四氯化硅的一次转化率并降低了电耗。

据CPIA统计与公司披露的2019年建成投产的三期A项目指标为参考,公司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蒸汽单耗、综合电耗、综合水耗、硅单耗等生产耗能指标均大幅领先行业2021年平均指标水平,其中蒸汽和水耗水平甚至已达到2030年行业平均标准。

文章图片3

此外,在N型硅料细分领域,通过公司自主研发出的多项核心生产技术(如三氯氢硅除硼磷技术、多晶硅还原炉参数配方及控制技术、还原炉启动技术等),其有效提升了多晶硅产品品质。

当前,公司产品质量已达到《电子级多晶硅》(GB/T12963-2014)电子1级国家标准,满足了众多下游客户对N型硅料高纯度的需求。

3、新特能源

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商,隶属于特变电工旗下,成立于2008年,当前主要从事多晶硅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光伏及风电资源开发、电站运营三大板块业务。

据年报,截至2020年底,公司已具备年产8万吨的高纯多晶硅产能,排名国内企业第三,全球前五。2021年度,公司多晶硅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1.62%,排名国内企业第四。2022上半年,完成技改后,公司产能再度提升,目前公司多晶硅产能约为10万吨。

成立初期,公司主要从事多晶硅生产和新能源电站承包业务。其中,多晶硅业务于2009年开始正式投产,2014年公司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光伏集成商及中国排名第二的光伏逆变器供应商。

公司产业基地位于新疆和内蒙古,受益于自备电厂低电价以及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带来的成本优势,其不断优化生产技术工艺,提升生产效率,生产成本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文章图片4

自成立以来,公司坚持生产高质量产品。当前,公司采用行业最成熟的改良西门子法生产,通过持续的工艺优化、技术创新和挖潜改造,其生产技术已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大幅提高了多晶硅产量和生产效率,且产品质量和成本得到广泛优化。

深耕行业10余年,公司当前已拥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以及成熟的工艺,是国内少数可实现大规模生产单晶致密料的企业。据年报,公司现有硅料品质已广受市场认可,已与隆基、晶澳、上机数控等国内硅片龙头厂商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

4、协鑫科技

全球领先的高效光伏材料研发和智造商,颗粒硅领域先行者,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多晶硅和硅片的制造、销售,以及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等业务。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注重研发创新建设,科研团队拥有众多优秀的光伏专家和学者,自有专利及授权专利涵盖了多晶硅生产的各个主要生产工序,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其中,在生产工艺方面,公司是国内最先研发改良西门子法超大规模多晶硅生产工艺的企业,曾荣获国家专利奖;

同时,在硅烷流化床法生产技术领域,通过长达八年的自主研发,公司当前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功突破了硅烷流化床法无法长周期稳定运行的瓶颈,硅烷转化率接近百分之百。

并且,通过并购吸收美国太阳能巨头SunEdison的先进技术,公司还实现了硅烷流化床法法技术、品质的双优化。当前,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拥有成熟硅烷流化床法和长周期管理经验团队的企业,其在全球拥有超700余项技术专利。

文章图片5

现阶段,电池技术正处于由P型向N型升级的过程中,相关企业对N型硅料的纯度和杂质等都有较高要求。而公司自建多晶硅可更准确的控制多晶硅产品质量,满足下游企业的高要求。

据公司公司,目前,公司已分别和隆基、中环、晶澳科技、双良节能等企业签订了硅料订单,在手硅料长单已超70万吨,且颗粒硅产品已逐步获得下游客户认可并在下游开始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