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州传》连载35 饮酒谁能胜永州?(连载完)

 张效雄 2022-12-23 发布于湖南

饮酒谁能胜永州?

有好菜,必须要美酒佐餐。

凡是到过永州的人,除了夸赞菜好吃以外,都从心底里佩服永州人善饮酒。我自认为还是有酒胆的人,在永州人面前,小巫见大巫而已。

参加过永州酒宴的外地人,没有不败下阵来的。他们醉酒之后,莫不发问:饮酒谁能胜永州?

在这里,可谓无席不饮酒,饮酒必有醉人。我曾戏说,在永州饮酒,必须尽兴,不喝醉一两个人,绝不散席。近些年里,媒体报道过的因饮酒、陪酒而醉死饭桌的典型案例,永州有其一。

在湘南特别是永州一带,嗜酒之风的历史源远流长。无论是城里还乡下,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到处都可以使你体味到一种浑厚的酒文化的积淀和强烈的酒文化的氛围。

或许是受唐朝的狂草大师怀素影响,怀素之书名与其酒名一样显赫。永州人最能被人称道的传承是喝酒风格。

爱喝酒是永州人的鲜明特色,估计是传承了怀素的优良传统和强大基因。在永州酒席间觥筹交错、一醉方休的情景比比皆是。民间流行着:无酒不成宴,主不喝客不饮,酒醉英雄汉,能喝身体棒,喝的食的才能做的,酒是粮食精不喝心就慌等礼节风俗,形成了十分有趣的酒文化。宴席上喝酒有酒令,敬酒有礼节,尽情喝大杯。宾主间约定俗成,小杯喝了不尽量,壮杯二下够意思,开席之前喝二杯,席间相互敬酒,猜拳猜谜罚酒不亦乐乎,高潮处必喝上两大壮杯,喝到天晕地暗,有人趴下认输时才算尽兴做罢,好一番举杯豪饮作乐高歌景象,恣欢谑、对君酌、酩酊止。

除正式宴席外,永州人会时不时地会邀上三五知己开怀畅饮。若有外地朋友来到永州,人们也大都乐意被主人叫去陪酒。大概渊源于历史悠久的礼文化吧,永州饮酒的习惯与传统彰显了永州人们独特的待客与为人之道,让所有去过永州的人,都能在醉眼惺忪之中,感受到一种古朴的温情,并在内心深处泛起一种真诚的感动。

如果说你是第一次来永州,你会体会到永州人的热情与豪爽,饭桌上的酒文化会让你招架不住。永州人陪你喝酒,能找出各种理由让你喝12杯以上。喝一杯表示一心一意。两杯叫有来有往,三杯叫桃园结义,四杯四季发财,五杯五福临门,六杯六六大顺,七杯七星高照,八杯八马进庄,九杯九九长发,十杯十全十美,十一杯叫双脚开大道,和十二杯八九十月月红了。永州人劝酒的词儿可多了,什么感情深一口闷,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什么后到罚三杯,花样百出。在这里喝酒规矩特多喝酒只能坐着喝,不然是屁股一抬三杯重来。敬酒还有还有什么“打通关”“杀半边”。一桌人分作两半打比赛,反正什么招式都会使出来,就是要每桌每顿都要弄出高潮来。

请客吃饭,是永州人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无酒不成宴席,无酒不成敬意,饮酒是永州饭局的精髓。如是春日到乡下亲戚家拜年,你得入乡随俗,进门就和大家一起喝酒,早酒、进门酒、漱口酒,名目繁多。正式饭局开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大家一起先喝三杯,说这是永州喝酒的规矩。然后,从主人开始陪酒“打通光”,挨个干。每个人都要起来陪一圈,无论人多少都要陪一圈。最麻烦的是劝酒了,不但主人要劝酒,客人与客人之间也要敬酒。敬酒、劝酒、拼酒组成了酒席交响曲。上了酒桌,讲究的就是勇气,不喝倒对方绝不罢休。先干为敬,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的理由,目的是为了使对方多喝酒。虽然感到他们说话有点啰嗦,浪费时间,但这是他们人际交往、情感沟通的重要方式。

  酒桌是社会的缩影,讲究秩序,讲究礼仪规矩。记得开始入座时,看到大家入座时互让座位,说明酒桌的座次有讲究的。从座位的排放到上菜的顺序,从谁先动第一筷到什么时候可离席,都有明确的界定。靠里面正中间的位置要给最尊贵的人坐,吃饭时,须等坐正中间位置的人动第一筷后,众人才能跟着各动其筷。敬酒是酒场的第一要务,也是一门学问。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碰杯,敬酒,都有说词,即所谓的劝酒词。“感情深一口闷”, “宁愿伤身体,不要伤感情”, “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酒肉穿肠过,朋友心中留"等豪言壮语。

一般个人喝酒以杯为单位,一场酒喝下来都说谁谁谁喝了多少杯。

内蒙人喝酒以碗为计量单位,山东人以瓶为计量单位,比较厉害的是江苏淮安人,他们喝白酒以件为计量单位。淮安主人朋友搬两件“梦之蓝”往桌上一放道:先喝了这两件再说,直接将在座者吓懵。

不过,到了永州,淮安那种计量单位也是小巫见大巫:永州人喝酒论个。“个”这个字在永州可以是瓶,可以是壶,可以是件,也可以是桶!这主要取决于酒的种类,散装酒他们说的喝一个,那就是一桶(民间自家酿的米酒一般是装在酒桶里的,最小的一桶是5斤,最大的是50斤。

到永州做客,最好不要跟他们谈喝酒,更不要随便接招。笔者一个广东朋友某次在永州,请客的主人说,今天我们4个人喝一个算了。广东朋友自认能喝,回道:一个哪里够喝?于是,主人拿出两桶20斤装的米酒酒,结果可想而知。

米酒这玩意儿,最大的特点是,喝起来好进口,但后劲足着呢。还有什么杨梅酒、糊子酒、异蛇酒,看起来度数不高,痛痛快快喝了一个下去,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啦。

卖酒绝不舍永州

众多酒商皆知,论卖酒,宁愿放弃别的一个省,也不愿放弃永州这么一个市。

永州人不但会喝酒,而且还会酿酒。

永州粮食丰富,自古民众有酿酒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后,永州各地的酿酒业发展迅速。零陵酿造的米酒,以及道县红薯酒、双牌杨梅酒、宁远九嶷山男儿酒、江华九龙井酒、蓝山黑糊酒,在当地颇有名气。“米酒”开瓶十里香,米酒拥有“永州茅台”的美称。

  但永州人喝酒从来不关注酒,只关注喝酒人。他们把绝大部分的精力花在喝酒人身上,懂得酒桌上眼观四象,耳听八方,察言观色。

永州的米酒可是出了名的,它是由纯粮食酿造、蒸煮而成,性柔,初饮有如二锅头兑水,但后劲大,酒后切记不要吹风。如果你是初次到永州,主人肯定会至少有一餐饭是用米酒招待,喝米酒的杯子是大瓷杯,一杯大概是2两,永州当地人一般喝两三斤没问题,但外地人第一次喝,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就喝醉了。

永州人也喝白酒、红酒或者啤酒,但建议你最好不要在永州选择喝红酒,因为永州人们喝红酒就跟喝啤酒一样的,偌大的一杯碰完就干。

主人陪同客人享受永州的美酒大餐后,会转换战场,去大排档吃宵夜。永州的大排档每一道菜都是民间美食,像喝螺、牛脚、荷花鱼等,皆是下酒好菜,这个时候基本上是以喝啤酒为主了,高潮部分就是拿海碗喝,直到客人尽兴方可作罢。

永州人还喝早酒,就是早上去屠宰场旁边的酒店,吃早上刚杀的猪头肉、猪血汤以及各种不同部位的肉,味道极其鲜美。他们说,酒也得喝,早上喝点垫个底,中午就更有战斗力了。

不管你酒量高还是低,到了永州,一定要喝醉一场。只有你喝醉了,主人才认为自己陪好你了,才不会内疚。千万不要装,否则永州人是不屌你的。只要你足够真诚,永州人愿意把自己的脑壳砍下来给你当凳坐。

永州人把酒看成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毫无疑义的。在城里,大小小的酒店,从高级的到中低档的,总是经常满座。经济繁荣时期是这样,经济萧条时期也是这样。这几年,永州的经济可以说是到了谷底,但从酒店的情况来看,人们仍然是照喝不误,酒店的生意照样兴旺发达。在农村,无论是办喜事还是办丧事,无论是来了客人还是自家人在一起吃饭,无论是家境富裕还是家境贫寒,无论是中餐还是晚餐,人们总是离不开酒。可以说,这里的人们确实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酒在永州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还有其特殊的功能。永州人把酒看成最重要的社会交往工具之一。以酒会友,是永州人的普遍习俗。这里有无酒不成敬意之说。凡是待客,是绝对少不了酒的。在农村,熟人相逢,或客人来了,是一定要喝酒的。不管你酒量大小,都得把你灌醉,主人才会感到自己尽到了地主之谊。在城市也差不了多少。凡是到永州来的客人,主人都要频频劝你喝酒,直到你不能再喝为止。主人为了陪酒,把自己醉得一踏糊涂的事,在永州经常发生。所有的酒场上的豪言壮语,在永州都可以找到。有一句最流行的酒场用语:宁愿伤身体,不愿伤感情。在永州,这一句话体现得最充分。为了陪好客人的酒,如果主人的酒量不行,主人一定会请来几个能喝酒的酒坛高手来作陪,直到把客人陪得满意为止。

在外地人看来,永州人如此嗜酒,实在是不可理解。但是,只要你深入永州社会之中去,你就会了解到,永州人嗜酒有其深刻的地理根源、社会根源和经济根源。从地理根源看,永州远离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以说是天高皇帝远。不管在任何朝代,酿酒都是要征税的。永州这一带地处偏僻,人口稀少,难以管理,往往可以逃避税收。这是永州一带无论过去和现在,农村都保持着酿酒习惯的重要原因。由于可以酿酒,喝酒当然也就不成问题。

从社会根源看,永州的地理条件决定了这里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在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人们的交往方式也就相对简单有效,没有了城里人那繁琐的、虚伪的客套。人们碰到了一起,就以酒为媒,交流思想和感情。喝酒也就成永州人的一大消遣。从经济根源看,自元朝以后,永州经济一直处于相对不发达状况。清代以后,更是饱受战乱之苦,老百姓的生活穷困潦倒。他们根本无钱来买白酒,要喝酒,唯一的来源就是自己来酿酒。这样相沿成习,从而也就造成了永州农民家家都会酿酒的局面。

在现代社会里,永州的经济发展落后于很多地方。在经济发达的地方,他们与上下左右各方面的联络渠道和联络方式很多。而在永州这样经济不发达的地方,要与各方面联络,拿不出像样的东西,也没有钱买像样的东西去送人。因此,穷人自有穷办法,那就是以酒待人。只要客人来了,就宁愿伤身体,也要把客人陪好陪满意。这大概是永州这一带人们普遍嗜酒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永州人嗜酒,但由于经济落后,却又喝不起好酒。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永州喝酒是不讲究酒的档次的。这并不是永州人不愿意喝好酒,而是永州的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太落后了,喝不起好酒。三四十年前,农村喝的酒,全部是农民自家酿造的。很多农民家里都有酿酒的器具。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做上几缸甚至十几缸酒,以备待客和自用。

直到改革开放前,也只有为数很少的富裕人家,才有能力到商店去买点儿散装白酒。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农民自家仍然酿酒。但是自家酿造的酒,往往是供自己家里喝,也用来招待一般的客人。一旦来了贵客,那是一定要到商店去买瓶装酒的。农村的人讲究不了什么名酒,他们也还没有能力来买各类名酒。他们就认定一条,到商店买的瓶装洒,总比自家酿造的酒要高一个档次,要体面一些。他们可能并不清楚城里人的讲究。其实,商店里的绝大多数瓶装酒都是假冒伪劣产品,喝了以后还有可能引起中毒,因此城里人倒还是喜欢喝点儿农村自家酿造的土酒。

永州农产品种类较多,产量丰富,其中红薯、高粱、玉米都是酿酒的好原料。

永州的家酿酒以大米、红薯为主。酿酒方法都是采用传统的土法蒸酒,蒸酒用的酵母也是自己制作的,环保、安全、无害。

永州的红薯酒和米酒可是远近闻名的好酒,两种酒是由纯粮食酿造、蒸煮而成,清淡、性柔,味道纯正,酒度在17到20度左右,很好下喉,且不上头,但后劲大,常常在不知不觉间就喝醉了。尤其是“状酒”(一种用米酒或红薯酒侵泡糯米酒而成的酒),酒色枯黄或橙红,酒香浓郁,入口微甜,特别好喝,但后劲特大,最容易喝醉。

米酒、红薯酒在永州被称之为“土茅台”,是永州人招待客人最常见的酒水之一。现在不同了,茅台、五粮液、内参、要情,武陵酒,不再是什么奢侈品。有一种牌子叫“醉咏禾田”的老酒,据说近年在这里很受欢迎。

在城里,喝酒就要讲究多了。城里人不准许自己酿酒,这可能是历朝历代的规矩。这样,城里人无论是自己喝酒还是招待客人,都得到商店里去买酒。当然,酒的档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一方面是年代不同,买酒的档次也有所不同。

在1970年代以前,人们往往是到副食品商店去打点儿散装的白干。到了19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便开始买瓶装酒。不过,那时的瓶装酒,品种不多,价格不高。著名的茅台酒也不过就是八九元钱。其他像汾酒、竹叶青、白五加、国公酒等,也都在几块钱一瓶。

1980年代中期以后,散装白酒不多了,除非是特别爱酒的人还钟情于此。买酒的当次越来越高,同一品牌的酒,价格往往上涨了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到了1990年代初,每瓶茅台卖到了300多元,五粮液卖到了200多元。然而事情就是这样,酒越贵越是有人买。在经济景气的时候是这样,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也是这样。有的单位明明没有几个钱,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但为了招待客人也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花大笔的钱来买高档酒。

永州人嗜酒,一个非常直接的结果,就是把永州培育成了闻名全国的酒类消费市场。全国各地凡是有点眼光的各类酒的生产经营者,都会非常重视永州这个永不疲软的酒市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名气较大的酒类生产厂家,纷纷到永州来作酒的批发广告。他们或是直接在永州设立办事处,或是在永州聘请代理商,而且舍得花钱在永州作广告。

在永州城区,每过几天,人们就会看到大街上出现的热闹场面:一辆彩车在前面开路,后面则是十辆几十辆彩车,再后面就十几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姐,浩浩荡荡,招摇过市,高音喇叭声、小姐们的口号声、路人的议论声混成一片。这些都是全国各地的酒商们为了在永州酒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采取的广告攻势,这也是近十多年来在永州城区形成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