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从“问题”到“课题”——小学科学教学研究的思路与设计优质教学课件PPT
2022-12-23 | 阅:  转:  |  分享 
  
从“问题”到“课题”——小学科学教学研究的思路与设计衢州市开化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江光华一、教学研究的现状审视一次实验测评过后……“这个
实验我们班都做了五遍了,还有这么多人做错,真糟糕……”“是啊,我们班的孩子怎么这么多人做错,人家是怎么教的呢?”“我们班考得不好,
人家考得好,可能是人家的实验记录本不一样。”——还没有研究的意识。——有了研究意识, 而且开始了反思。——开始思考并
提出假设。“(3)班用的实验记录本,和我们班的也没什么两样啊!”“我发现(3)班的老师对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是一对一指导的,让学生发现
错的原因,就不会再错了。”“个别指导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一个好办法!”——收集信息以验证假设。——提出新的假设,研究在
不断地继续。——通过研究,获得了专业 成长。二、教学研究的思路紧跟潮流,什么是热门就研究什么。追随他
人,别人研究什么自己也研究什么。追求一些他人从未做过的课题。轻视自身的实践问题。如何确定研究课题? 最常规性的研究形态,侧重在对
教学活动中具体现象与事件的思考。 专题探索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以较为系统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 当对某一专题有相对成熟的研
究思路,研究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比较规范时,就进入了课题研究的层面。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梳理提炼问题反思专题探索课题研究中小学教
师确定研究课题的标准:除了问题还是问题。 存在的不足? 让人不安的现象? 一次失败的经历?
至今无法确定对错的行动? ……课题从问题来,问题从差异来。研究的精神:对差异原因的追问。如何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研究课
题的两种不同思路事件→ →问题→ →实践→ →反思问题的发生:部分小学生的科学问题表征能力较弱。寻找问题的症结:问卷调查;个别访谈
;课堂提问。问题的解决:创设情境;关注探究过程;科学语言。问题的再思考: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更好的方法解决吗?发现→
→借鉴与尝试→ →追问→ →验证从萨尔曼·汗建立的“汗学院”到“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遍布全球
的追随和模仿:创建教学视频——组织课堂活动。广泛而不断深刻的讨论。有组织的改良和实践。三、教学研究的设计课题名称是课题最高度的概括
,必须用具体明确的语句来表述。一般来说,一个好的课题名称应当能够反映出所研究问题的最主要的信息。课题名称中的信息:研究的对象、研究
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标……其中,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统称“三要素”。(一)课题名称的确定三要素结构研究方法研
究内容研究对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科学日记撰写的指导策略 研究 1.尽量使用规范、通用的科学概念 《减负增效在小学科学教
学中的实践研究》 2.不要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疑问等修辞手法 《家长学历对小学生科学学习有何影响》 3.不能以文章
题目代替研究课题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 4.课题名称中应避免价值判断 《外来务工子女科学学习习惯不良
的调查》课题名称的注意点问题的提出(课题现实背景及意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操作定义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技术
路线、操作措施及做法)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对研究问题的情境分析对核心概念的操作界定研究的指向与内容(包括研究
内容、研究的方法与步骤、预期成果等)123(二)课题方案的设计文献综述1.研究(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A 按照时间(年代)顺序进行
撰写。B 按照主题顺序进行撰写。C 先按照时间简要叙述,然后再按照主题。D 进行述评。研究(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A 曾作过
什么研究。 B 曾有过何种研究成果。C 有什么空白点。(慎用这一词语)D 研究中存在着什么问题。E 今后的研究趋势。
2.界定概念 就是对课题的主要概念(关键词)进行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所产生的歧意或混乱。
什么情况下需要界定概念? 这个概念是自己首创的。 这个概念与通常的理解不同(赋予了新的内涵)。 这个概念一般人还
不太了解(比较新或专业性较强)。 3.研究目标 是指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指向的是要研究总结的内在规律,并非改革
目的或实践成效。研究目标: 通过在小学探究型课程中开展多样化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研究,逐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发展并提高
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学生自主发展打下基础。 修改后: 1.探索小学生多样化自主探究的层次、形式。 2.确立小学生多样
化自主探究的内容、方法。 3.探索小学生多样化自主探究的评价。《引导小学生开展多样化自主探究的实践研究 》 4.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目标的细化与分解,支撑研究目标,是研究方案的核心部分。《小学科学教师撰写学生评语的现状调查研究》按
照研究程序分解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当前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在全面性、科
学性、针对性、激励性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学生和家长对教师评语的反映情况。 2.原因分析研究 分析影响教师评语的若干因素:
(1)教师教育观念的影响;(2)评语的使用方法和手段的影响;(3)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的影响。 3.对策研究 在上述研究
的基础上,指出教师评语中不符合新课改要求而需要改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今后教师评语改革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四、我的研究
设计实践《农村小学科学学困生动态评估策略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综观整个小学科学教
学特别是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由于受到家庭教育缺失、班额过大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学困生比例大,学困生评估方式单一以及学困生转化效果
不明显等问题。传统的评估方法往往更多地关注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不能测量出个体对教学的反应,不能为教学提供更多的信息,不能有效地测
量出学困生的实际能力,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学困生的影响。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如何正确评估学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
生互动富有成效地评估学生,正确了解学生的心理特质并根据评估结果促进学生的发展,发挥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水平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
功能,已经成为教育评估领域中重大的研究课题。动态评估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方法,以其固有的吸引力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支持。动态评估的
提出使得人们对能力有了一个全新的、乐观的、发展的认识,启发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时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发展。 (二)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动态评估一词最初由以色列心理学家费厄斯坦在《学习潜能评价的设计、理论、工具与技术——对智力落后儿
童的动态评估》(1979)一书中首先提出,但动态评估测验的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比纳、桑代克等人的研究中。比纳曾提出:“应该从
认知过程方面进行测量,儿童的智力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改善。”在当今,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人的能力(智力)是不断发展、
变化的。正如卡尔松等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能力是一个可以改变的开放的系统”。斯腾伯格也认为能力始终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他的三元智
力理论中的重要理念“智力是动态发展的,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更成了动态评估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我国,动态评估策略在特殊儿
童评估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如王小慧撰写的《动态评估在特殊儿童评估中的应用》、琚圆圆撰写的《动态评估及其
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以及范兆兰、叶浩生撰写的《动态评估:对传统智力测验的挑战与超越》等。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评估看重的是孩子发展的潜
能,评估的是孩子的潜在水平;在整个评估过程中,教师会随时介入,对孩子进行指导,以利于孩子学习,教师与儿童之间存在着良好的互动;评估
会与教学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估,有利于教师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概念界定
(一)学习困难:广义的学习困难指由各种原因(智力水平、身体素质、心理障碍、学习方法不当等)引起的学习成绩低下;狭义的学习困
难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本研究所用的学习困难概念指狭义的含义。 (
二)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学生。 (三)动
态评估:指通过教师的帮助使得学生的行为表现发生改变从而了解儿童学习潜能的过程。“过程取向”、“教学干预与评估结合”、“主试与被试之
间积极互动”成为动态评估的鲜明特点。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
大学教授加德纳是多元智能理论的代表人物。每个学生各种智能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以不同的方式显现。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
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因此,务必开展适合学生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的教学活动与学生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两个邻近的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或者指儿童的现有
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他认为教学不能走在发展的后面,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创造“最近发展区”,从而走
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三)中介学习经验理论:中介学习经验理论是以色列心理学家费厄斯坦提出的有关人类思维的理论。他认为
智力的本质是可塑的“状态”,而非稳定的“特征”,通过中介学习经验产生的可塑性能够改变人的认知结构。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
期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农村小学科学学困生评估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方式对
农村小学科学学困生的评估现状进行客观、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并对已取得的活动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提炼。 (2)农村小学科学学困
生动态评估的主要内容。小学科学学困生动态评估的内容不能仅仅是科学知识,还应该包括科学学习兴趣、科学思维方法以及科学实践能力等。
(3)农村小学科学学困生动态评估方法的实践研究。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前测、教学干预和后测,最终实现评估方式由静态向动态
、由横向向纵向转变。 (4)农村小学科学学困生动态评估中的师生关系研究。动态评估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教师和
学生都要积极地参与到评估的整个过程当中。 (5)农村小学科学学困生动态评估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动态评估采用质化与量化
相结合的方法,注重个体内变量的分析解释,在测验结果的比较方面将传统的常模参照改变为个体自身动态发展的纵向比较。这就使学困生体验到自
己所取得的进步,增强其自信心,从而避免了“习得性无助感”的产生,提高了其“自我效能感”。 2.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方式对农村小学科学学困生的评估现状进行客观、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并对已取得的活动成果和经验进
行总结提炼,为农村小学科学学困生的动态评估策略研究提供原始资料。在科学学困生动态评估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学困生所采取的措施、帮助、干
预促使学困生的行为发生变化,学困生和教师都成为积极的学习活动主体,学困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把教师的干预措施内化到自已的认知结构中
去。促使学困生的认知策略形成、认知结构的完善,从而推动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和学业能力的提高。在动态评估过程中不断促进学困生元认知的
发展,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科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使师生间的交互作用、学生参与率及积极性、学习娱乐性等因素充分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减轻学习负担、培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同时,通过动态评估有力促进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承
受力以及健康向上的情趣,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1)全面收集资料及制定方
案; (2)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课题方案的认证; (3)课题组成员工作分工。 2.实施阶段 (1)组织课题组
成员学习有关动态评估的相关理论,负责人作开题报告; (2)落实课题方案,对农村小学科学学困生的评估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3)对农村小学科学学困生动态评估的内容、方法、评估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科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
4)编制、积累有关课题研究的原始资料和案例,进行科学的多元评价; (5)举办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活动。 3.总结阶段
(1)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2)进行成果报告鉴定。(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1.学校研究基础与资源的分析与挖
掘。2.课题组成员组成情况分析。3.与该课题有关的已有研究成果分析。4.已经收集的研究资料。《小学科学基于脑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一、选题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近年来,在一些致力于将脑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的学
者、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下,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基于脑的教育”运动,脑科学研究成果已经展现了其广泛的教育应用价值。同时
,脑科学研究成果在教与学中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很多教育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重视,从基于脑的教学的视角探索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方法与途
径,是一个正在受到重视的实践研究领域。 基于脑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它能够建构起学习者自己的学习意
义。同时,基于脑的课堂教学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起点从学生准备开始,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先学”,整个教学过程以“学”为中心开展。
基于脑的课堂教学要求学习者更多地应用知识,更多地讨论与交流,这些都是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立基于脑的教育,根据脑发育与活动规
律、脑认知活动的规律进行教育教学,在充分了解和认识人脑的认知功能、情感功能等前提下,建立适应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
学组织策略、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真正奠定教与学的科学基础,做到科学地教与学,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质量和效率。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当前,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脑科学研究成果的逐渐丰富,“基于脑的学习和教
学”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1999年开始,国际经合组织的教育研究所已经开展了大脑和学习的项目研究。从2002年开始,哈佛大学教育
系设立了“心智、脑与教育”的博士培养项目,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剑桥大学以及德国、日本、韩国、阿根廷也相继建立了类似的学科和研究基地。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北京师范大学先后建立了“认知科学与学习”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脑与认知科学”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2004年获准成立了“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2002年,东南大学成立了学习科学研究中心,重点研究中国儿童的情绪并把
研究工作与推动中国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科学教育结合起来。 近年来,我国一些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已经获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如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开展的友善用脑实验,江阴市青阳小学开展的适于脑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等。这些成功的案例充分说明了开展基于脑的课堂教学
的重要意义,给人以很大的启迪。特别是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李金钊老师,他领衔研究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科学提高中小学生
学习效能的研究——基于脑与认知科学的新探索”,在14个“基于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研究联合体(包括9所中学和5所小学)中开展了18项
专题研究,旨在用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成果指导改进课堂教育活动,将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1.准备阶段 (1)全面收集资料及制定方案; (2)组织市、县教科研专家
进行课题方案的认证; (3)课题组成员工作分工。 2.实施阶段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脑科学的相关理
论,负责人作开题报告; (2)落实课题方案,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3)对小学科学基于脑的课堂教
学设计、应用以及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4)编制、积累有关课题研究的原始资料和主题课例,进行科学的多元评价;
3.总结阶段 (1)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2)进行成果报告鉴定。 (二)主要内容
1.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方式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现状进行客观、深入的调查与分析。
2.小学科学基于脑的课堂教学设计。基于脑的教学设计必须全面掌握大脑的四个属性,即认知的脑、情绪的脑、社会的脑以及生理的脑,以促进学
生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小学科学基于脑的课堂教学设计中,要从学生的学习准备出发,确定教与学的起点和目标;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关注学生
整体生命成长;要从学生的学习类型出发,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类型;要从学习的基本过程出发,导向学生的有效学习。 3.小学科学
基于脑的课堂教学应用模式。在基于脑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大力实施“三段八步”教学模式,“三段”指的是课前、课中与课后,“八步”包括课
前预先呈现;课中告知目标、探究新知、巩固新知、解决问题、总结评估、互动分享;课后拓展应用。 4. 小学科学基于脑的课堂教
学评价与反馈。基于脑的教学反馈与评价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它是一种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性的评价、强调主体参与的评价,倡导采纳表
现性评价的方法,更多地关注学生整体生命的成长,关注学生真正的学习获得。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辅以调查法和文献总结法。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对小学科学基于脑的教学设计、应用以及评价与反馈
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研究真正实现“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全面落实“三段八步”教学模式,有效实施表现性评价方式。难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
是小学一线教师对脑科学相关知识的缺乏,另一方面是如何根据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科学学科学习规律,更好地将脑科学理论运用到小
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应用以及评价当中去,从而真正实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益的目的。 三、预期价值 通过问卷
调查、师生座谈等方式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现状进行客观、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并对已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为小学科学基于脑
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提供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在小学科学基于脑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实践中,根据大脑的四个属性,即认知的脑、情绪的脑、社
会的脑以及生理的脑,从学生的学习准备、学习需要、学习类型以及学习基本过程出发,根据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学
习效率达到最大化。在基于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大力实施“三段八步”教学模式,特别重视影响其教学效果的诸多目标要素,使其真正“基于脑、适
于脑和促进脑”。不仅关注知识的获得,同时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积极学习情感的培养。全面发挥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反馈功能,坚持以学习者为中
心的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整体生命的成长,关注学生真正的学习获得,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 四、前期准备 (
一)为本课题研究已作的前期准备工作 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与师生座谈,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与分析,对“活动
有余、思维不足”的科学学习常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有关脑科学的理论书籍,对脑科学的普适性知识进行了梳理,为本课题
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题负责人已有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参考文献 《基于小学生力学概念转变的教学实
践研究》全面总结了小学生力学概念转变的心理机制和实施路径,有效提升了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效率。 《小学科学学习性评价的实践研究》课题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利用课堂观察、活动记录、概念图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 《小学生科学创造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和《“基于项目”的小学科技活动策略的研究》两个课题关注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力。 同时,课题组成员努力收集研究资料,认真阅读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专著或理论文章,如董奇的《脑科学与教育译丛》和《脑与学习科学新视野译丛》、李金钊的《基于脑的课堂教学框架设计与实践应用》和《认识大脑规律,科学提高学习效能》、沈德立的《高效率的心理学研究》、王斌华的《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布兰思福特编著,程可拉等译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以及肖建文、刘锦华的《基于脑科学的新课程课堂模式探究》等。通过阅读与研讨,课题组成员初步了解了脑科学的基础理论,有效掌握了教学设计、应用以及评价与反馈的基本程序与方法,为小学科学基于脑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保障。研究设计 研究过程 研究成果感谢您的聆听, 敬请批评指正!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