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怀才不遇,情之所耽,岂不悲哉!(欧楷《柳枝五首》)

 虎晟 2022-12-23 发布于山东

      怀才不遇是很多古代文人的写照,对李商隐亦是如此。

      李商隐虽然有匡世济国之心,但是他的才华湮没而未得到重用,他的一生是凄苦的,虽有短暂的幸福时刻,也难掩一生蹉跎,无论咏史讽今或是爱情凄苦诗,都是他内心惆怅伤感的外现,用他自己的诗来说,就是“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李商隐的一生遭遇,唐代诗人崔珏在《哭李商隐》中写的简明扼要,感慨他身负可以直冲云屑的才华,也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最终未能得以一展抱负;而今一去尘世,怎不令人凄然悲伤: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事非经过不知难。李商隐的晦涩迷离、难于索解,都是缘于他的坎坷经历,以至于元好问就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感慨。很多人认为李商隐的无题诗(乃至取首句二字为题的诗,都划归至无题一类)隐晦闪烁,是描写爱情之意。但李商隐的内心酸楚,怎一个晦涩了得,又怎是一个“情”字可括?你看似爱情纠葛、感情困扰,实际上是他内心苦涩的外现,并因之构建的一种意象。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的情感是深沉的,可回过头思量,谁不愿意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李商隐生活在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大唐帝国已现颓势的时代里,又身处“牛李党争”之夹缝,两边受“夹板气”,怎可以一展匡世济国之志?他生不逢时,所有绮丽美好的理想,最终在冷酷的现实生活中逐一幻灭,化为泡影。

       《柳枝五首》是李商隐为其还没开始已经结束的初恋柳枝姑娘所作。李商隐在其诗序中也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柳枝姑娘因读了他的《燕台四首》诗,倾慕他的才华,两人初见也交谈甚欢。李商隐应该是对姑娘一见倾心,所以才有见面之约,不曾想到的是,同行的人却开玩笑把自己的行李先带走了,不得以只能去追赶同伴,所以最终没能留下来赴与柳枝的约会,造化弄人使得他错过了这个对他倾情的初恋。

      也许错过的遗憾才让他更加念念不忘,等到他再次听到柳枝的消息,却是她已经被关东的一位镇帅娶走,自此天各一方、杳然无息。

      时光可以洗涤岁月山河,却无法涤荡李商隐内心的记忆。经年之后,再忆及柳枝,却仍然难以忘怀,目之所及,湖上的鸳鸯尚且成双,而自己却形单影只,如此鲜明反差,怎么能不让人心生悲伤之情?

      今欧楷录李商隐《柳枝五首》,与师友共飨。

图片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点赞、转发、点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