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味绍兴,舌尖上的宋韵

 cxag 2022-12-23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图片

宋朝文化、经济都高度繁荣

宋朝文人崇尚“清静无为”之美

风雅二字深入骨髓

于琴棋书画中阐释风雅

于诗词歌赋中诉说风雅

也于舌尖之上品味风雅

……

今天就和小编一同寻味绍兴

感受宋人舌尖上清雅悠远的意境

图片
图片

绍兴古城悠久灿烂的历史孕育了富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南宋期间,随着帝都的南迁,作为短期定都和陪都的绍兴,人口急剧增多和经济迅速发展,使绍兴的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南宋大型城市形态的典型代表。

图片

彼时,绍兴城市空前繁华,城内外商贾云集,店铺遍布。特别是酒肆林立,正如诗人陆游诗中说的“城中酒垆”千百家。绍兴的饮食业达到高峰,形成我国饮食史上的昌盛时期。

图片

宋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尤其在南宋时期,南北民族融合,市民阶层兴起,商业文化发达,丰富了南宋饮食文化。士大夫对于饮食的兴趣也空前浓厚,宋代诗人几乎没有不谈论饮食的,他们不仅写食物,记叙烹饪技法,而且更注重个人感受,在诗中寄寓深刻的情感和饮食审美情趣。

图片

陆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坚持抗金,刚正不阿,立志收复半壁江山,振兴国家,陆游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陆游又是一位重感情、爱生活的诗人,与唐琬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钗头凤》一词成为了千古绝唱。其本人对饮食有独到的研究,不仅爱好美食,更注意饮食养生。

图片

© | 俞天乐

“听一代才子的小楼春雨,感亘古男儿的铁马秋风”,陆游诗宴是南宋诗人陆游诗中所写的美食为主题的烹饪文化饮宴,充满铮铮热血的爱国精神。

图片

“南宋陆游诗宴”清淡雅致,选用陆游诗中所述的食材,如土猪肉、麻鸭、竹笋、莼菜、鳜鱼等民间食材作为宴席菜品的主料。笋干菜、古越龙山的黄酒等地方特色的辅料和调味料应用于宴会菜肴的制作。

①故乡归去来,岁晚思莼鲈。——莼菜步鱼盅

图片

②日铸焙香怀旧隐——日铸虾仁

图片

③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薤。——橙薤仔排

图片

④熊肪玉洁美香饭,鲊脔花糁宜新醅。——单刨黄鱼

图片

⑤团脐霜蟹四鳃鲈,樽俎芳鲜十载无。——蟹酿橙

图片

⑥鸡跖宜菰白,豚肩杂韭黄。——农家双拼

图片

⑦木盘饱藜苋;酰酱自调银色茄。——田园双蔬

图片

⑧醪酒芳醇偏易醉,胡羊肥美了无膻。——鳖蒸羊

图片

⑨红酥手,黄藤酒;拭盘堆连展。——美点双辉

图片

⑩解渴黄粱粥,尝新白苣齑。——粟米海参粥

图片

这席菜是诗,是画,是菜,也是文化。

图片

有美食,怎可缺了美酒?苏轼于中秋月夜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酒中有真意,酒中有人生,酒,承载了文人的得意与失意。然而,说到南宋美酒,大众却鲜少有深入的了解。

图片

宋朝时,有酒,名“蓝桥风月”。传说此酒由宋高宗之妻吴皇后娘家吴府所酿,一直为皇家所钟爱,“蓝桥风月出吴府也”。

据记载,“蓝桥风月”其名来源于宋代诗人吴儆的诗中:

「鲈肥酒熟归时好,水绿山青去兴长。

便恐鹓行须簉羽,蓝桥风月两相忘」

图片

此外,陆游一度品鉴绍兴黄酒,在他的一生中,酒是他终生的伴侣。在他存世的9300多首诗歌中有不少酒诗,其中的许多酒诗也展示了当时南宋绍兴酒业的繁荣:

「闲驾柴车无远近,旋沽村酒半甜酸。

群儿何足劳情恕,胸次从初抵海宽。」

“村酒”指的是村中百姓自酿的酒,区别于官署酿制的酒。这种“村酒”特点是味薄,甚至带有酸甜味。但农民还是甚为喜欢,诗人就地取材,也乐此不疲。又如其七绝《村饮四首》(其一):“试说暮年如意事,细倾村酿听私蛙。”这是诗人晚年与百姓亲密交往、喝酒聊谈的诗。“村酿”即村酒。

图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中的腊酒就是指秋熟收场,在腊月天酿的酒。腊月是绍兴酒酿制季节腊月酿的农家酒,其色泽比较浑浊。按照酒的酿造时间季节,除了腊酒,还有新酒、社酒等俗名。

图片

「云液初篘小瓮香,风漪乍展北窗凉。

巢乾燕乳虫供哺,花过蜂闲蜜满房。」

“初篘”即新酿的酒。篘为滤酒器具,用竹蔑编制而成。初篘、新篘,原为刚刚压出、刚刚过滤之意,亦指代新酒。

图片

「一杯浊酒即醺然,自笑闲愁七十年。

今日出门天地别,此身如在结绳前。」

“浊酒”为村酒自酿,如今日之淋饭酒,色较浑浊,故称浊酒。如陆游诗《致仕后即事十五首》(其十三):“不嫌鸡瘦浊醪酸。”可见此种浊酒亦带酸味,但诗人看来也觉“醺然”,因为这毕竟是酒,是农民自酿的酒。

图片

「日月无根去若驰,故园又见落花时。

杯中绿酒不肯饮,镜里苍颜应自知。」

“绿酒”颜色呈绿色,这是因为曲菜的作用,其色略呈绿色。秦观《游鉴湖》诗:“翡翠侧身窥绿醋。”“绿醋”即绿酒。

章斌

图片

在咖啡文化日益盛行的今天,饮茶仍是浸润到大家骨子里的生活方式,老话常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许多人来说,那是真的“不可一日无茶”。

图片

宋代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斗茶的生活情趣,宋代斗茶之风极盛。

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古人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大都为一些名流雅士,还有店铺的老板,街坊亦争相围观,像现代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

图片

南宋文化节宋六陵现场,宋代“斗茶”的场景

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是宋代茶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是我国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宋代斗茶的着眼点在于“斗”,主旨是斗出茶的色、香、味、浮的高下。

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临水,或清幽,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图片

南宋文化节宋六陵现场,宋代“斗茶”的场景

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

斗茶至少是两人以上参与,是古人集体评比茶的质地优劣、茶的艺能高下的一种活动。同时,斗茶也是一种集观赏性、技艺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大众化活动。

图片

南宋文化节宋六陵现场,宋代“斗茶”的场景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是最能代表宋人生活与文化趣味的“四般闲事”,其中,点茶之风尤为繁盛。

图片

选器、筛茶、注水、调膏、用茶筅一遍遍地持续搅动,待生成绵密厚重的白沫,再素手点花……于细啜慢饮间,体味茶汤的变化,共赴一场南宋风雅之约。

///

去一趟绍兴

回一趟宋朝

品味舌尖上的大宋风华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整理编辑

感谢所有摄影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