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背诗 | 竹

 谷山居士 2022-12-23 发布于上海
Image

重温那些年

我们一同背诗的时光

Image

解读作者:原上,古诗词爱好者。

Image

陈与义 〔宋代〕

高枝已约风为友,

密叶能留雪作花。

昨夜嫦娥更潇洒,

又携疏影过窗纱。

 · 注释

1、疏影:指竹影。

 · 简析

这首诗很像一篇说明文,分别介绍了竹之声、形、光和影,我们来看一下:

“高枝已约风为友。”

这句自然是说明竹之声的,但竹本身无声,它的声是风传导给它的,为了形象起见,作者采用拟人手法,说竹之高枝,早已与风约为密友,因此我们才得以常听竹声,有如龙吟,细细,有似凤尾,萧萧,却正是自然界无穷美妙之音乐也。

“密叶能留雪作花。”

这句自然是写竹之形的,但正如第一句通过风,来写竹声一样,这里也通过雪,把雪视为竹开之满树花,来表现竹之密叶匝匝,细枝蓬生,因为只有这样的竹,才能擎住那样的雪,好比“大雪压青松”,青松惟其叶密,才能承住雪之压,竹丛也是一样道理。此句同样采用了拟人手法。

“昨夜嫦娥更潇洒,又携疏影过窗纱。”

好了,现在该轮到写竹之光和影了,同理竹自身也是无光和影的,它的光和影是日光或月光赋予给它的,日光缺乏诗意,那就选取月光吧。为了使情景更逼真,让读者更亲临其境,作者把时间定位为“昨夜”,刚刚发生过,发生什么呢?潇洒的嫦娥,潇洒的携带起竹丛,将其扶疏竹影投射在纱窗,那般摇曳生姿,那般奇幻迷离,怪不得作者要用其飞动之笔,写出如此灵动之月夜竹影图了。

关于这里的“过”,著名学者金性尧先生释解时,认为“末句虽写月,但疏影过窗,则其中自有风在”,我却觉得同风基本没关系,因为风只能使竹影在纱窗上摇动,却是无法移动的,而“过”更多的是移动的内涵,可以参考苏东坡在写《海棠》时用的“香雾空蒙月转廊”,或者王安石在《夜直》中所写的“月移花影上栏杆”,都是由于月亮的转动,导致花影或竹影也跟着转动,却是不可不详察而审辩的。

是为诗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