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王之爱真的重要吗?薄太后:学会躺平拒绝摆烂,宠不宠的不重要

 浩然文史 2022-12-24 发布于山东

受宫斗剧的影响,一提起古代嫔妃,印象之一就是她们要天天争宠,吸引皇帝的注意力,尽可能地为自己、为家族谋福利。但其实这只是一种刻板印象,还有一类后妃,她们审时度势,在后宫中不争不抢,最后活成了人生赢家。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就是其中一个智慧的女人,她在汉高祖刘邦的后宫中低调隐忍,不仅保住了母子性命,更因此成就了一代明君,自己则晋身太后,荣耀加身,实在是人生逆袭成功的典范。

一、终于有了儿子

司马迁大概真的对刘邦没什么好感,古代讲究“为尊者讳”,但他毫不在意,在《史记》中敢公开地说汉高祖刘邦好色。当然了,这一点完全没错。

在和吕雉结婚前,刘邦早就和其他女人同居生子。当吕雉嫁到刘家时,刘邦的私生子比她小不了几岁。当吕雉被抓到项羽军营做俘虏时,天天提心吊胆,刘邦身边却不乏女人。在这些女人中,除了大名鼎鼎的戚夫人外,薄氏也是其中一员。

戚夫人

薄氏原来是魏王豹的妃子,楚汉相争时,魏王豹背叛了汉王刘邦,被韩信俘虏。薄氏受到牵连,被送进了汉王织室,接受劳动改造。某天,刘邦闲来无事,到织室游玩,正好看到了薄氏。垂涎于薄氏的美貌,刘邦下令将其纳入后宫。

有意思的是,入宫的一年多时间里,薄氏却再也没有见过刘邦,更没有被临幸。原因无他,后宫中有更漂亮、更懂风情的妃子。

薄氏少年时,和管夫人、赵子儿关系很好。这二人之前也是魏王豹的后妃,此时摇身一变也全都成了刘邦的妃子。相较于薄氏,管夫人、赵子儿很快得到了刘邦的宠信。她们三人曾约定“先贵无相忘”,也就是先富贵起来的人,一定记得拉姐妹儿一把。

幸运的是,管夫人、赵子儿没有忘记闺蜜情谊,在二人的操作下,薄氏见到了刘邦。方法很简单,套路。当刘邦让她们陪伴游玩时,二人说笑中故意提到三人的约定。刘邦听后,对薄氏心生怜悯,当晚便让其侍寝。

梨花带雨一枝春

在侍寝时,薄氏对刘邦说:“昨夜我梦到一条苍龙盘踞在我的腹部。”(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刘邦随口答到:“这是显贵的好兆头,让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

从入宫至今,薄氏好不容易有了一次侍寝机会。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差不多也是薄氏入汉后唯一的一次侍寝。难得的是,仅仅一次侍寝,薄氏就“中”了。汉高祖四年(前203年),薄氏生下一子,后被赐名刘恒。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刘恒受封代王。《史记·外戚世家》对此的记载是:“一幸生男,是为代王。”这个“幸”字用得真是相当传神,既可指刘邦对薄氏的临幸,又可指薄氏母子的幸运,一语双关。

陈键锋版刘恒

自从侍寝后,薄氏又成了后宫的隐形人,常年累月见不到刘邦,和被打入冷宫无异。但薄氏并不焦虑,非常想得开,把所有时间、精力都用在教养儿子上,更不掺和后妃间的争风吃醋。毕竟对古代女人来讲,有了儿子就有了立身之本,教育好了,比老公要靠谱得多。

二、活着最重要

提到薄氏母子,幸运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词儿,但更重要的还是薄氏低调、谦逊的性格为母子二人保存实力赢得了生机,并最终等来了长安城的超级大馅饼——皇位。

薄氏的颜值应该也很能打,在有女如云的织室中,她确实是以姿色才被刘邦看中的。所以说假如薄氏想靠脸蛋争宠,在汉宫中未必没有她的一席之地。然而薄氏却不想走这条路,除了她性格低调、不愿出风头外,更重要的是她已有的人生经历告诉她,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薄氏

薄氏生于秦朝,母亲虽然出身魏国宗室,却和来自吴郡的父亲私通。秦末大乱时,魏国王室魏豹被立为魏王,作为私生女的薄氏像礼物一样被母亲送入宫中,成了魏王的姬妾。

魏豹野心很大,他不甘心做一个地方诸侯,他想君临天下,便背叛了大哥汉王刘邦,自立山头。好景不长,魏豹就被大哥派来的手下韩信俘虏,不久便被杀死。薄氏受到连累,被送到汉宫织室,成了奴婢,整日劳作。

其实,魏豹背汉自立,在某种程度上也与薄氏有关。薄氏的母亲去找了当时特别有名的女相士许负来为女儿相面,得到了“当生天子”的预言。许负此言可能有恭维的成分,毕竟群雄逐鹿、天下未定之际,任何一个诸侯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帝,他们的姬妾当然也有可能生下一个继承皇位的男孩。

魏豹可不管这些,听到这个预言后只顾着兴奋。既然孩子是天子,那自己肯定也是天子啊,毕竟皇位父死子继嘛。天命在兹,魏豹当然要拉起队伍自己干,另立山头了。事实证明,过于自信不是什么好事,魏豹遭遇到了“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危机,最终被人杀死。

魏豹

魏豹之死对薄氏打击很大,他以亲身经历告诉了薄氏一个道理:枪打出头鸟。魏豹自立山头失败,薄氏也相当于在鬼门关走了一回,她变得非常谨慎。对薄氏来说,能在织室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姿色而被选入后宫可能都超过了她的预期,来日方长,入宫一年多不被宠幸她也能够接受。

但是在后宫生活,完全没有恩宠也不好过。想要以后过的好点,生孩子是最保险的办法。随着好姐妹陆续被宠幸,薄氏终于有了见到刘邦的机会。对管夫人、赵子儿来说,薄氏本就不争不抢,又是自己姐妹,三人有约定,能拉一把就拉一把。对薄氏来说,汉王刘邦姬妾众多,自己为人谨慎,不想高调争宠,这种侍寝机会可不多,自己要好好表现,给刘邦留下好印象。

陈道明版刘邦

这样来看,薄氏初次侍寝刘邦说的那句“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完全就是现编出来的,反正梦不梦的只有她自己知道,而且刘邦当时已经是汉王,她将要侍寝,可不就是“苍龙据吾腹”嘛。话说的一点没错,还是无比正确的废话,刘邦估计也知道薄氏的意思,才敷衍了一句,毕竟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

薄氏运气也挺爆棚,一次侍寝就有了身孕,还是个男孩。按照薄氏后来的处事风格来看,设若没有身孕,她应该还会再次侍寝,直到有孩子为止,但是她又不会高调地侍寝,而是不着痕迹,低调行事。现在一幸有孕,倒省了她很多麻烦,丈夫宠不宠的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要好好教育这个孩子,母子二人好好活下去。

薄氏和儿子刘恒

三、看破不说破

当然,更让薄氏下坚定这个决心的,是刘邦的发妻吕雉。在薄氏初入汉宫时,吕雉已经被抓到项羽处做人质,当她生下孩子后,楚汉议和,吕雉被放了回来。但是吕雉的儿子刘盈早在她被抓当年就被立为太子,吕雉为了刘邦的反秦大业吃尽了苦头,又在项羽处做了两年多的人质,她的兄长也都跟着刘邦到处行军打仗。吕家对刘邦是劳苦功高,所以当吕雉回来时,尽管已经年老色衰,刘邦也离不开她,让她在后方留守,自己带着戚夫人到前线。

秦岚版吕雉

薄氏自己经历过颠沛,也在生死边缘徘徊过。对于吕雉,她其实是很敬佩的,也很理解。在敌营好几年,吕雉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没有超人的毅力肯定熬不过来。楚汉相争时,刘邦都能笑着对项羽说他把自己亲爹煮了都没事,自己还要尝尝滋味,对妻子吕雉能做出什么来谁又知道?吕雉现在回来了,又不受宠,心性肯定大变,从前的善良宽容还会有几分?

吕后和薄氏

现在回来的不是吕雉,而是钮祜禄·雉,薄氏肯定不愿去招惹她。再者,戚夫人受宠,儿子如意也讨刘邦欢心,戚夫人哭哭啼啼地想要刘邦更换太子,甚至是在刘邦当了皇帝、吕雉已经成了皇后的情况下,戚夫人还想撺掇着换太子,这更让吕后恼怒,二人水火不容,薄氏都看在眼里。

吕后绝非良善之辈,有手段,有魄力。韩信、彭越都是因为她死得一个比一个惨,她做了刘邦想做却不能做的事,替刘邦扫除了障碍。此时的吕后不仅仅是一位皇后,更是一位能决人生死的政治家,杀伐决断,丝毫不输刘邦。如同《史记·吕太后本纪》所云:“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看吕后的眼神

太子、皇后是吕后的底线,绝对不容人染指。谁越是和她争,谁就死的越惨。薄氏看破不说破,在后宫中尽量活得透明,不引起吕雉的注意,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儿子身上,母子二人一样与世无争,自甘寂寞,都成功地逃离长安。

在刘邦死后,薄氏因为不受宠,没有受到吕雉的刁难,离开长安,到代地去投奔儿子,成了代地太后。到吕雉去世时,陈平、周勃等人平定了作乱的吕家人。为了避免再度出现母后专权,选来选去,一向低调的薄氏母子被选中,代王刘恒摇身一变成了大汉天子,薄氏则从代地的王太后变成了大汉的皇太后。及至文帝去世,其子刘启继位,薄氏又从皇太后变成了太皇太后,地位扶摇直上。

汉文帝和薄太后

文史君说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写道:“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这种不争之德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薄氏身上,她因不争而得到的回报远远超过了其他人拼命想得到的,从一个织室中的织女变成了大汉的皇太后、太皇太后。

对比戚夫人母子的结局,一人彘,一被杀,不得不说,命运真是妙啊,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人生之路漫漫,万事皆有可能,作为芸芸众生的一份子,我们也应该像学习薄氏的不争之德,不焦虑,不内耗,审时度势,清醒自持,不盲目争抢,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积淀自我。

不争不是躺平,更不是摆烂,“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不争有时候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暂时的退让、隐忍并不丢人,而是保全自我的一种方法。毕竟只有好好活着,一切才有可能。

参考文献

《史记·外戚世家》《史记·吕太后本纪》《史记·孝文本纪》等。

(作者:浩然文史·微雨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