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说《出塞》,我言《凉州》,谁是唐七绝第一

 自然田野 2022-12-24 发布于云南
原创2022-12-22 19:17·木兰老李在读书

#我在岛屿读书#

唐代有很多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们用诗表现生活,抒发情怀和理想。唐代七绝名篇佳句甚多,咏史、怀古、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是诗歌各种体式中最受欢迎的样式之一。在众多的七绝中,一些诗歌更被明清诗评家推为压卷之作。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来一次诗词盛宴。

明代学者李攀龙推王昌龄《出塞》为唐诗七绝压卷之作。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明亮的月光仍和秦汉时一样照耀着关塞,多少人万里远征未曾回过家乡。只要飞将军李广还在,绝不会让敌军翻越阴山。

全诗雄浑豁达,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认为,唐诗七绝压卷之作应为王翰的《凉州词》。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一场军中的宴会,葡萄酒盛在美丽的夜光杯里,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诗中所表现的边塞,是奔放的、狂热的,将士们不是不知道,自己可能无法还家,但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豪迈、奔放,苍凉悲壮,却不低沉,是这首诗的特色,也是盛唐的特色。

《诗境浅说续编》:《凉州词》,此诗前二句之壮采,后二句之深情,宜其传遍旗亭,推为绝唱也。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放眼望去,滔滔黄河似在天上白云间,一座孤城四面都是万仞高山。羌笛何必去吹《折杨柳》,埋怨春光来得迟呢?要知道,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了。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

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

清代学者王士祯见解独到,《唐诗别裁》:王渔洋则云:“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以船行轻快表现心情的轻快,使之成为经典。

长信秋词·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一时的偷闲和沉思,一个巧妙的比喻,使忧愤就这样的传递了千古。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牧之绝句,远韵远神。”他尤其称赞《泊秦淮》为唐人七绝的压轴之作,是从意境如此深远和语言如此精练两方面来看。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泊船秦淮,看到了“烟”、“水”、“月”、“沙”四个意象,但是仅仅用了两个“笼”字就把它们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生动地描绘出薄雾笼罩寒水、清辉直泻白沙的景象,酝酿出冷寂凄清的气氛,接着才倒写出泊船时间和地点。这样的构思精巧别致,而“近酒家”三个字又勾连出诗人内心强烈的震撼。他看到了灯红酒绿,听到了靡靡之音,于是联想到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陈叔宝),不理朝政,整日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在国事日非的时候,还作乐曲《玉树后庭花》。“亡国恨”和“后庭花”之间,用一“犹”字,如此搭连,衔接紧凑,既有一气呵成之感,又有千钧之力。

后世诗坛评价杜甫的七绝曰:“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即使龙标、供奉操笔,亦无以过”。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很少写七绝,少有的几首七绝之作俱都是传世名篇。比如他第一首七绝“纵酒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还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甚至独辟蹊径开创了论诗绝句如“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成为后世争相效仿的对象。世事沧桑,国家破碎,旧人凋零流离,人生亦是巨变,短短四句蕴含无限感慨,举重若轻,浑然无迹,如此可知杜甫七绝的境界实已超凡入圣!

还有一些被称为压卷之作的七绝。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

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则正面写情。“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出世即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一座城,群山环绕,一条河,日夜川流。繁华幻灭,衰草枯杨时,旧日的群山如故,人去城空,寒鸦遍地时,往昔的潮水依然。只有那旧时的明月,依旧千古的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笼罩城墙。

我想,刘禹锡之所以钟情与咏叹石头城,一方面是因为隋唐之前,朝代动荡,而金陵作为六朝古都,即有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厚重的历史,又历经几代繁华与沧桑,最能引发和寄托诗人的感慨。另一方面,刘禹锡眼见政治晦暗,国家衰落,他吟诵废弃的古城,也是在抒发对时局的哀叹。

明代的叶涵云和费嘉树对郑谷的评价很高;叶涵云把郑谷推崇为“有唐三百年,风雅雄一代”的重量级人物,费嘉树不仅称赞郑谷“骚坛树赤帜,群贤拜下风”,而且还说他的诗是与“李杜相颉顽,岂与郊岛同”的杰作。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杨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一首简单的送别诗,却因别开生面的结尾流芳百世。简单的交代各自行程,却将分别的黯然销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漫长旅途的无边寂寞在无言中深切的表达了出来。

唐代七绝很多,不同的读着眼里有不一样的评价,但我觉得无论是那一篇作品若想为人称道都应该在艺术上,在思想上有独到之处。

你认为还有哪些七绝可成压卷之作?请留言商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